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實施異步層次教學 促進學生最優發展

學問君 人氣:1.85W
實施異步層次教學 促進學生最優發展
        “分層次教學”思想,最早源於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衆所周知,孔子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有時採取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教學方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提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力欠缺,而是由於沒有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這裏所說的學習條件,就是指學生掌握知識必需的學習時間、給予個別指導和全新的學習機會等。“分層次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學習機會”,讓每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努力提高他們的有效參與度,從而逐漸縮短學生之間在認知領域方面的過大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自己的水平線上得到較好的發展。
        分層次教學是“着眼於學生持續的、健康的發展”這樣一種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教學實施策略,必須遵循一定的前提條件。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主要有三條: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向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學習條件,對具體學生的學習障礙採取針對性的矯正策略,則所有的學生都會有所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最後,教師必須創造適合不同學生髮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觀,而不是單方面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唯一的教學環境。
        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分層次教學?
  一、學生分層
  這是實施教學的第一步。根據教師對學生能力的掌握以及學生個體對數學知識結構的感悟並結合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把全班的學生分成三個層次:
  A層爲優等生,佔據班級人數的20%;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對數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析能力較強,反應敏銳,接受能力也較強。
  B層爲能力發展生,佔據班級人數的60%;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學習成績一般或不太穩定,學習方法不太對頭。
  C層爲基礎層,佔20%;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落後,基礎知識差,分析能力不太強,學習習慣有待改善,智力活動消極,不善於思考。
  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層次、組織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學生積極性、能力以及成績波動呈動態變化並適時調整。 
        二、施教分層
  課堂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的`學爲基礎的。教師的教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個體差異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分層。
  (一)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的分層設定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按班內各層次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對C層學生的教學目標相當於認識領域目標的“識記”、“理解”水平;對B層學生的教學目標相當於“應用”水平;對A層學生的教學目標相當於“分析”、“綜合”、“運用自如”水平。       (二)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得技能的殿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感情的主要途徑。因此,根據學生實際實施課堂教學分層是這一理念的重中之重。具體地來說,課堂教學在講授同一教材內容時,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程度做參考,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異步分層,做到教學“分合”有序,動靜結合,並分層設計練習,分層設計課堂問題,分層佈置作業,同時學生全員參加,各得其所。
  教師可要求A層次的學生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的能力,提高解題的技巧,並鼓勵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勤于歸納和總結知識要點;如概括有關文章深層次的問題,  而對於B層的學生,我們要採用啓發式教學法,低起點,並多注意多重複、多練習,側重補缺補漏,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對於C層的學生則放低起點,可以先給學生提表層性理解題,掌握基礎,多讓學生參與,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感覺他們並不差,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三)練習講解分層
  課堂上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做一些練習題,而這些練習應是精選練習,應從各層次學生實際出發,爲他們設計出可望而可及的訓練題。透過對例句的講解和分析對比,由簡到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容易撐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較短的課堂上不可能分別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試題,因爲這樣有可能會傷害一些學生的自尊心,但我們教師可以在大多數學生應掌握多少的情況下,給學生提出要求。同時,爲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在每學完一個單元后,都給學生髮放同步練習題。在發放之前,教師都要認真審題,根據練習題的難易度分爲高中低三個檔次,要求 A 層學生三個檔次全做, B 層學生必做中低檔題,C層學生低檔題必做,儘可能去做部分中檔題。這樣的練習要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比較有針對性,使A、B層學生能“吃飽”,C 層學生能“吃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評價分層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人成功感爲前提的。“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金礦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以不同起點爲標準的相應評價,這樣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利於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從而保持他們良好的心態和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