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的政治幽默教學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6W

摘要: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教學活動是一項藝術性、規律性極強的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像政治這種理論性極強的課程,不僅教師需要對教材有非常透徹的瞭解,還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情況對知識點進行發散,讓學生了解到更多,透過政治的學習瞭解我國的相關政策,同時也能學會基本做人的道理,這也就是爲什麼說政治課學習對學生來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運用“幽默”藝術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高效的政治課堂。

初中的政治幽默教學探討論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幽默”藝術;師生關係

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理論性極強,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覺得枯燥無味,甚至找不到學習的突破點,所以沒有特別大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很容易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厭煩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幽默藝術的方式,突出學科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趣味性、邏輯性和藝術性,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學幽默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需要結合教師的個人智慧和經驗,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的前提下,根據課堂教學中產生的靈感進行教學。在課程中使用幽默教學方式是教師良好的素質要素之一,能夠讓學生在歡樂中獲取知識內容,還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有更多的情感溝通和交流。

一、幽默講解是拉近師生關係的有效方式

在課堂上,教師是整個課程的引導者,起到了調節的作用,而教師在課堂上的表情、動作都會直接影響學生,讓學生具備不同的情緒。如果教師的授課過程比較民主,會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尤其是教師慈祥地面對學生的時候,微笑的表情能夠降低學生的緊張情緒。如果教師在平時都是非常友愛,並且在講課的時候還是運用“幽默”的講解方式,那麼,就會獲得學生的好感和愛戴。例如,在講解“豐富多樣的情緒”這個課程時,就可以在課堂上用“小品”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喜、怒、哀、樂不同情緒產生的原因及表現情境,以及不同表情對別人的影響是什麼樣的,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情緒,是個人心理的正常表現,我們應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對有些情緒加以控制,這應該是學生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小品案例:活動背景設定爲:一個同學過生日,其他同學要送給他生日禮物,有的同學會購買比較昂貴的禮物送給他,還有的贈送的是自己手工製作的卡片或其他工藝品,因爲這樣的情境學生經歷過,所以感受會特別的真實,對於學生自己喜歡的禮物,就會表現得特別愉快,連聲道謝,而對於一些不是特別喜歡的或者是比較“輕”的禮物,只是回覆比較淺的謝意,兩個人臉上露出比較尷尬的表情。這個時候就比較適合用“禮輕人意重”這樣的話來回復學生的祝福,真心的祝福與真誠的心意是最重要的。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心意,也能讓大家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二、開展漫畫欣賞法

漫畫是一種容易被人接受的藝術形式,尤其是一些漫畫中還蘊含着非常多的哲理和奧妙,把漫畫運用到政治課程教學中,把抽象的知識點透過漫畫表達出來,使知識不再單調。漫畫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能力。韓樹英主編的《通俗哲學》中,就有很多可以被教師利用的漫畫內容,只要教師根據內容去收集,然後組織語言運用到課堂講解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一切以實際出發”這樣的道理時,就可以用《沒有那麼大的嘴何必接那麼長的`腿》這一漫畫。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是,一隻小鴨子非常羨慕鶴吃魚的樣子和能力,所以,學着鶴把自己的腿接得非常長,但是,因爲自己的嘴比較短,這樣還是不能像鶴一樣順利地吃到魚。這幅漫畫主要是想讓學生做到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情況制訂計劃,否則會弄巧成拙。透過漫畫的形式,學生會輕易地瞭解這其中的道理,以及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時候,爲什麼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的道理。

三、“幽默”結尾,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既然要建立“幽默”的課堂形式,就要把幽默的內容貫穿在授課的始終,透過幽默讓學生在笑聲中獲得更多的啓示,然後更加容易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出現的矛盾,明是非、懂善惡,瞭解更多的生活道理,幽默不是沒有效果的,而是具備深刻的哲理,透過給人的啓迪讓人深思,然後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獲得提高,這樣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網絡人際交往”這一課程的學習中,可以根據現實情況讓學生對網絡交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既要明確網絡的優點,又要正視缺點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注重如何才能掌握好優勢和劣勢,更好地利用網絡工具。總之,幽默的教學方式是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師需要將“幽默”這一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然後用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然後更好地摒棄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方式中學習和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樣才能實現教育與教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馬明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6(8).

[2]李秀斌.初中的政治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幽默”藝術[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