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學問君 人氣:2.27W

學習動機是人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傾向或能力。即使那些看似喪失了學習動機的學生,也可以重新獲得這種能力,並朝着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洞察缺乏學習動機學生的心靈世界,探索克服學生消極情緒和行爲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研究表明:一個不知道學習目標和意義的學生,很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當學生明確了學習的具體目標和意義時,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慾望。例如,學習生物是比較枯燥的,教師可向學生闡明綜合治理農作物病蟲草鼠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學好生物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有着非常重大的意義。當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之後,就能夠把注意力轉移過來,並會針對自己如何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制訂學習計劃,學生的積極性就發揮出來了。

下面就介紹幾種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情境法 情境法是指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之前提出一些有啓發性的問題,給學生設定懸念,把學生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使學生由此產生矛盾、困惑,從而引起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病毒”時,可向學生展示番茄發病的景象:葉片濃綠、淡綠相間,新葉變小變窄、扭曲畸形,下部多卷葉,植株矮化,果實小且品質低劣。在這種情境下,學生會感到疑惑,於是便會產生諸如番茄到底得了什麼病,如何防治這種病等的問題。學生產生疑問後便急欲解決這些問題,獲得有關這些問題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畫廊法 畫廊法是指教師準備很多圖片,讓每位學生從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然後教師給出一個主題,學生由圖片聯想到主題,並圍繞主題闡述選擇這張圖片的理由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記者遊戲法 記者遊戲法是教師佈置一項工作任務,學生先兩個人合作,其中一個人扮演記者,對另一人提出2~3個問題,另一人回答問題,然後再採訪另兩個人,最後把3個人的共同觀點找出來寫在卡片上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既鍛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又有效地開發了學生潛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調查蔬菜病蟲害的防治要點時,兩個學生合作,一個人扮演植保技術員,另一人扮演農民,農民對植保技術員詢問2~3個問題,植保技術員回答問題。然後再詢問另外兩個人,最後把他們3個人的共同觀點找出來寫在卡片上。

搭檔拼圖法 第一階段,一名同學拿到文章後與一名搭檔一起研讀文章並檢驗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然後製作關鍵詞概念卡片,憑藉它的幫助爲知識傳授做準備;第二階段拼圖搭檔A和B相互交換資訊,然後使用關鍵概念來描述;第三個階段A和B互相複述對方所講的內容,以檢查學習效果。這種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髮掘問題的能力,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第一階段讓學生研讀美國白蛾綜合防治方法(A)或蘋果瘤蚜綜合防治方法材料(B)。讀完後,與一名搭檔一起研讀並檢驗對材料的理解,製作關鍵詞概念卡片,憑藉它的幫助爲知識傳授做準備;第二階段拼圖搭檔A和B相互交換資訊,然後使用關鍵概念來描述並做學習儲備;第三個階段A和B互相複述對方所講的內容。

多媒體法 多媒體應用於生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解決許多傳統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教師正確、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時,能更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力,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例如,對樹木進行農藥噴灑的教學可透過多媒體演示,而不必去現場觀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正確、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是資訊時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

評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幫助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不要只關注考試的成績,更要看學生平時的表現,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可以爲每一位同學建立一份學習檔案,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如平時的作業情況、昆蟲病害標本的製作情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任務完成情況等,學習檔案的填寫由各小組的成員輪流完成,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於學生的作業,除了打分數和劃等級外,還要針對學生答案中的優缺點添加恰如其分的評語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明確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反饋法 反饋就是指接受者對發出者的'資訊迴應。學生如果將失敗結果歸究於能力差、任務太難等穩定性因素時,就難以克服造成失敗的內部條件,對未桌會失去信心。反之,將失敗歸究於能力不夠等不穩定因素時,則會使學生相信改變未來是可能的,成功的期望會增強。及時對學習結果進行反饋,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力。

競賽法 在競賽過程中,獲得成就和聲譽的動機表現更爲強烈,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使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但是競賽的結果只是少數人獲得名次,多數人爲失敗者,失敗者必然遭受一定的打擊。因此,過多的競賽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失去激發學習動機的作用。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舉行競賽,多開展學習小組之間的競賽;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競賽,從自己的進步中獲得學習的動力,爭取這次成績比上次好,今年成績比去年好,從而不斷地得到提高。

旋轉木馬法 旋轉木馬法的第一階段是在特定時間內精讀老師提供的文章或材料,並向他人複述;第二階段把學生分成內圈和外圈,外圈向內圈的人報告自己所讀到的內容;第三階段是外圈向順(逆)時針轉動1一2人的位置,外圈的人向內圈對面的人報告自己讀到的內容;第四階段是內外圈向逆(順)時針轉動1~2人的位置,內圈的人向自己對面的人報告自己所讀到的內容;第五階段把總結觀點做成有創造性的海報或學習展板,向他人闡述自己的想法。這種方法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總之,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教師所提供的資訊,然後以個性化的、有意義的方式來構建新知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因此,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對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