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

學問君 人氣:2.19W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

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 "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 ,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 ,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 ,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0世紀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萬人預計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萬人 ,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可以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 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 ,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時代,高等教育大衆化已成爲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衆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 2003年212萬、2004年達到280萬、 2005年將超過300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 ,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衆化,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爲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爲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 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

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爲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 "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佈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

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羣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的63% 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

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0.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 。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裏只滿足所學課程 ,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 ,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 ,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定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着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

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此外, 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 ,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瞭解程度多寡不一 。其中非常瞭解和比較瞭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

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痛苦經歷 ,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 ,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

其一 ,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 樹立大衆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

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 ,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 找準商機 ,發揮一技之長 ,走自主創業, 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爲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定,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定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

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着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資訊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爲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複合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

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 ,規範就業市場 。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 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 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 ,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 鍛鍊成才。 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 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 ,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 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相信透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 ,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爲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