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就業難的原因及具體體現

學問君 人氣:3.23W

(一)大學生個原因及體現

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就業難的原因及具體體現

(1)大學生就業願望不清晰,對職業認知模糊而導致就業難。

透過部分高校高年級學生(大三、大四)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就業意向,而有過有職業生涯規劃的佔22.8%,有系統職業規劃的則更少僅佔3.9%。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沒有合理的職業規劃,缺乏職業設計知識,就業意向不明確,甚至有同學連所學專業適合何種崗位都一無所知,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準備和準確定位。

(2)大學生就業願望與社會需求的矛盾而導致就業問題的出現從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必須面對就業市場化。但學校的培養模式並沒有實現市場化,如專業盲目擴招,無論專業,不切實際,不符需求,一律擴招,導致畢業生在面臨就業時,出現人力市場供求不等,因供大於求而就業難。就業要求專業對口,在供求不均衡的就業市場條件下,而沒有進行過職業規劃設計的大學生往往在這問題上處於迷茫處境中,導致由於個人就業願望不合理與社會需求相違背而無法成功就業。

(3)大學生面臨就業時自身素質與職業崗位需求的差距而導致就業問題的出現沒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確定就業目標,就必然導致無法按照就業的目標崗位要求來進行有針對性鍛鍊,面臨就業時缺乏合理的知識結構,沒有構建起符合實用要求的各種素質、技巧、能力的體系,不能滿足單位或崗位對素質需求;在面臨心儀單位時缺乏工作實踐經驗而導致就業失敗;由於就業心理素質的缺乏導致從衆心理、盲目攀比心理、理想主義等不切合實際的就業心理的出現,這些問題的出現大都由於在學期間沒有規劃好大學生職業生涯。

(4)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夠。

在透過對多所高等院校的調查瞭解,大部分院校都設定了就業指導課程,課程內容都透過講座、授課等形式進行,但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中卻並不重視,由於教學手段缺陷,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不瞭解,大部分沒有規劃,有規劃的很少,而有明確規劃的則更少。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範教育的缺陷

(1)師資隊伍的欠缺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專業教師進行指導才能正確幫助學生做出準確判斷,並制定出符合個人條件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囊括於就業指導課,任課教師大都是由各個院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直接負責,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各個不同專業學科中彙集過來的對職業牛涯規劃教育更多強調理論指導,導致由於師資力量缺乏,學生無法更好地瞭解並規劃職業生涯。

(2)就業指導課程設定及就業主管部門工作,重求職而輕規劃。

首先課程規劃的側重較少而影響作用。大部分學校都已給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並歸進就業指導課中。但iii於就業指導課時比較少(-般爲18至 36個學時),甚至個別學校只用幾次講座就完成課程,但涉及內容比較多(包括了就業形勢、就業準備、面試等方面).用到職業生涯規劃講夜的時間更少。

其次由於就業主管部門工作投入少而影響作用。現階段各高校就業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爲就業崗位收集、組織招聘會、公佈求職資訊、就業資訊統計上報、就業派遣等業務性質1作,而就業指導只能是佔用其較少部分時間,更別說職業生涯規劃To(3)教學管理、課轉設定限制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達到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化要有較長的學習知識、鍛鍊素質的過程。大學生在面臨自身素質鍛鍊時,需要透過選取相關課程來充實自己,但是選課標準是什麼,是按照興趣愛好、熱門、專業要求還是職業生涯規劃?這就使學生陷入了兩難狀態,按專業課程設定來選擇有可能無法就業,按職業生涯規劃需求來選擇則可能無法畢業。

(4)缺乏專業的測評軟件影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合理制定是建立在對自己的正確瞭解的基礎上,一套好的測評軟件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必備硬件條件,只有經過測評後再進行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才具有可靠性、可實踐性。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在就業指導中都沒有一套自己的指導軟件,需要進行設計就要交納一定的費用進行測試,才能獲得相關數據,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