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和寫作能力培養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3W

一、口語訓練對於學生的作用

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和寫作能力培養的論文

(一)改變思維定勢,消除心理障礙

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平時伶牙俐齒的學生,寫作時卻往往只會生硬地套用一定的模式。例如,無論寫人也好,寫事也罷,結尾總會生硬地得出要向他學習或從此事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等類似的結論,內心的真實感受反倒不去表達或表達不出來。這種難以改變的思維定勢似乎成了一種心理障礙。面對如此僵局,筆者幾經嘗試,將口語訓練作爲突破口,變生硬的“寫”爲輕鬆的“說”,同樣的題材,收效卻大爲不同。例如,在一堂以“愛”爲話題的作文課中,學生千篇一律地寫成了套話作文,對此,筆者並不急於下評語、做定論,而是先讓學生說作文,力求說出自己的真心話、真感受,效果出人意料。因爲自己隨意的一句“好想吃家裏做的釀皮”,媽媽半夜起來在廚房忙乎;因爲抽菸不學好,爸爸狠狠地用皮鞭抽了我,晚上又偷偷地給我塗抹傷口;七十歲的奶奶給我送吃的,因爲叫不上我的大名,只好顫巍巍地一個教室一個教室地張望;白天在地裏辛苦勞作了一天的爺爺每天在我晚自習後到校門口等着接我回家……內容真實、感情真摯,更主要的是,學生關注到生活,關注周圍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照搬別人的故事。在此基礎上,筆者再從如何組織材料上稍加點撥後讓學生重新去寫,效果明顯好了很多。從此,筆者每次作文課上先讓學生說作文,然後在此基礎上寫作文,慢慢地,學生對作文的懼怕心理消除了,能夠放開手腳寫自己的人和事,也不拘泥於現成的條條框框了。

(二)增強寫作信心,培養寫作興趣

長期以來,枯燥乏味的寫作課令學生頭疼,也令老師不知所措。學生很大程度上將寫作當成了非完不可的任務,而將豐富的內心封閉起來,交給老師的只是一具空殼,這樣既難以提高寫作水平,也無法使師生相互溝通。無怪乎一提到作文,大家都搖頭。其實,口語訓練不失爲解決上述諸多難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爲解決作文“瓶頸”問題提供有效的幫助。在口語表達中,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可以及時地得到老師的肯定,而“現場直播”的形式既能刺激每一位不同水平的學生努力向上,又能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相對於書面寫作,對學生信心的增強和興趣的培養也更爲直接和有效。筆者就發現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學生說作文的興趣要比寫作文興趣高。在說作文時,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也高很多。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興趣參與作文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和點撥了。

二、口語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合理引導,積極創造氛圍

要使口語訓練順利、持久地進行,教師的引導非常必要。在口語訓練中,學生常會出現“一邊倒”的傾向,當學生千篇一律地倒向同一題材或同一語言模式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提示引導,防止出現課堂上的低級模仿現象,及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並要有自己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而創造適宜的氛圍更是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例如,在進行一堂“感受幸福”的話題作文時,一位平時很少開口的學生在大家的感染下,勇敢地表達了自己對幸福的感受,雖然表達並不怎麼到位,但能有這樣的.表達慾望,不正是一種良性發展的開始嗎?筆者帶頭送上由衷的掌聲,這種氛圍又感染了更多的學生,大家開始爭着發言,課堂氛圍形成了,學生情緒高漲,信心倍增,訓練效果自然不錯。

(二)發揮“領頭羊”的示範帶頭作用,形成良好氛圍

在一個班級中,總有那麼幾個學生表現相當活躍。教師應充分發揮這一部分學生的帶動作用,讓這些學生的積極性感染到其他人,先由這一部分人帶動起另一部分較爲活躍的學生參與進來,再由這些人感染、帶動全班學生,形成氛圍。教師在點評過程中,利用不同的尺度,既要保持這一少部分人的活躍勢頭,也要鼓勵後面那部分人的勇氣和積極性,不能因爲學生表達的欠缺或者模仿前面的學生就加以否定,在這一點上,教師一定要真誠,肯定優點也好,指出不足也好,不能敷衍,防止他們自尊心受挫。

(三)口語訓練應不拘形式,循序漸進

其實,語文口語訓練並不應侷限於作文課上的這種形式,課堂發言、誦讀或演講比賽、主題討論等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採取何種形式進行口語訓練並不重要,關鍵是目的。教師要心中有既定目的,並有意識地朝着既定方向引導方可見效。另外,在口語訓練中,切忌急於求成,應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可先制定簡單的階段目標,如參與人數由少到多,表達內容由粗到細等都可作爲某一階段的努力方向。或許在一兩次的訓練中,並不見得有成效,但這不是關鍵,能否堅持纔是最重要的,不懈的努力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此,寫作又何嘗不會成爲一件有意思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