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2W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5~46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主題圖,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的現實生活。例1則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小朋友們用小棒擺出的作品。教師在進行乘法的教學時要從學生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後給出相同加數連加的另一種表示方法,即乘法。

本節課中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大多數學生是陌生的。同時也有個別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會背誦幾句乘法口訣,但這部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義是是這節課的'重點。

教學一開始,我從主題圖入手,請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讓學生自主地列出加法算式,然後請學生給算式分類,從而發現有些算式加數相同,逐步引出乘法算式,進行新課的教學。整堂課思路比較清晰,學生髮言非常積極,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師缺少教學機智,“亮點”變成了“敗筆”。

整節課下來,課堂上生成了很多東西,這些本可以成爲這節課的亮點,但我由於經驗缺乏的關係,教案意識太強,在學生回答出與教師所預設不一樣的時候,教師不會變通,導致一個個“亮點”都變成了本節課的“敗筆”。如:

1、當學生列出算式3+3+3+3=12來解決主題圖中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坐小火車的時候,馬上聽到有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用乘法 3×4=12。”本來設計讓孩子說出所有連加算式以後再教學乘法的我一聽到這個,當時就有點“懵”,沒想到纔剛開始,就有小朋友揭下了 “乘法”的“面紗”,這本應該是我將要“隆重”請出的,慌亂中:“這個小朋友應該是預習過了,知道用乘法,這個我們待會再說,我們現在還是來看這張圖,誰能提數學問題?”……

建議:在這裏,教師應該追問下去:“用乘法表示,你們懂嗎?”如果有學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教師就可以順勢教學乘法,如果學生說不清楚,教師即可再把學生引到自己的教案上來。

2我讓學生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寫出100個2相加,讓學生體會2+2+2+2+……寫下去很煩很累,一分鐘時間根本寫不完,想想有什麼簡便的方法。在交流的時候,有學生突然說:“100個2相加就是2個100,就可以用100加100等於200!”教師隨即板書100+100,沒有任何評價,只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另一學生說:“我用乘法,100×2。”然後就帶領全班同學關注這個乘法——揭題——改寫算式——一步一步順着自己的思路下去,孰視無睹“100+100”這個可以閃閃發光的算式,直至下課結束,就沒有理會。

建議:教師應在鞏固練習的時候,回過頭來思考“爲什麼100個2和2個100都可以用100×2這個乘法算式表示,從中體會一個乘法算式能表示兩個加法算式,以此來提升整堂課的層次。

二、教師急於求成,哪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新教師上教研課心裏免不了有一些小緊張,緊張的直接表現就是“急”,就是想“快”,於是每次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總忍不住“搶話”。比如,讓學生觀察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時,有學生說到:“這些算式的數就是一樣的。”我馬上就接話:“它們的加數是相同的,我們把它們叫相同加數。”節奏非常快,完全忽視學生學生這只是第一次接觸“相同加數”這個概念。再比如,在解決爲什麼3+2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時,學生纔剛說:“這個算式中兩個加數是不一樣的。”話音剛落,我就很快地說:“是的,有相同加數的算式我們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沒有的,我們不能直接改寫。”學生就都眨着眼睛看着我,沒有再說話,至於爲什麼 3+2不能改寫?如果要改寫,我應該怎麼改?爲什麼相同加數的算式能直接改寫?這樣的問題就全被“咽”在了肚子裏。學生有沒有真的理解,有沒有完全弄明白,在教師的心裏也完全沒底。

建議:學生的語言遠勝於教師的語言,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多說,重點難點處更應該放慢節奏,而不應該急於求成。讓學生在語言表達過程中主動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三、語言不夠豐富,讓評價成這無效評價。

整堂課,我覺得我對孩子的評價過於單一,雖然有了表揚,但是都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聰明”“不錯,答對了”等比較簡單的詞彙,而對於錯誤的孩子,更是簡單,並沒有讓他們知道自己好在什麼地方又不好在什麼地方,或是什麼地方值得我去學習努力的。過於單一,評價的作用沒有真正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