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78W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第三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初步的認識角。這節課也曾聽過一些公開課,有過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但大體的也主要是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畫角、比較角的大小這三塊內容。那麼怎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掌握這個內容,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呢?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角的概念。

學生對於角究竟有多少認識呢?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曾經有過觀察物體的學習體驗,學生覺得在長方體、正方體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說對於角的認識他們是比較模糊的,只是直覺中感覺角應該是尖尖的,另外學生也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這些平面圖形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覺得角的認識首先應該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出發,並在這節課當中發展他的認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學匯入的環節,運用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兒童化的`語言“認認老朋友”引導學生把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逐個地呈現出來,而後又從學生以及認識的三角形出發,把三角形的一條邊去掉形成一個新的圖形,這個圖形就是角。讓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來接受角的形象。這樣的教學處理我覺得是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另外正確的角的出示也有利於學生對角的概念的形成。角雖然出現了,但並不代表學生就已經認識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個瞭解學生基礎的環節“關於角,你聽到過或者知道些什麼?”,學生究竟有怎樣的基礎呢?這個基礎對於後續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也就是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切合學生實際的纔是對學生有意義的。

二、依存學生體驗,發展學生認知。

數學教學一向來都是以知識和技能爲重要目標的,直至到了新的課程標準出臺纔有了“經歷、體驗”這樣的詞語。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的體驗,因爲文科更需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來理解文章的意蘊,那麼在理科中又爲什麼要提到這個字眼呢。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哪一種教育,其心理機制是一樣的,什麼東西都必須是來自學生內心的,無論是知識的重點還是難點,無論是他們容易出錯的地方,只有學生自己體會到了這個點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真正的重視起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問題。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畫角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回顧自己剛纔創造角的時候是怎樣畫的?因爲有了剛纔畫角的過程,學生紛紛敘說自己的畫角的步驟,這個步驟有比較成功的、簡便的,也有比較繁雜的,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先畫一條邊,再畫一條邊,然後再將兩條邊延長到相交點,這個方法就有很多同學認爲過於複雜,都比較喜歡先畫點再畫邊的方法。因爲學生對於畫角都有了切身的體驗,所以能夠認同比較好的畫法,所以,我覺得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正確的認識是很有好處的。體驗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的革命,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進入體驗的概念,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

這節課,我覺得在比較角的大小的處理上還不夠好,學生折角後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比的過程還太短,給學生提供的素材太過於開放,沒有提供一些有利於學生觀察、比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透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我覺得我的設想是很好的,只是實踐起來讓我很失望。

有些老師說:這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老師說:這節課沒有突出重難點。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我反思了一下,無論是在備課和實踐中我都只重視了知識目標,忽視了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下面我來解釋一下。

在教學匯入的環節,我從學生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五角星和圓形出發,用一些圖案把他們遮住一部分,讓學生猜出他們各自是什麼圖形並說出理由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點我認爲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再接下來角的各個部分的組成這一環節我講得很快,以致讓學生難以接受。本來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多動手、多討論找出生活中的角並指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同時也可以趁機鍛鍊一下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但是由於設計和操作的時候只注重到了知識目標,爲了趕時間,所以沒有給孩子多大活動時間和空間,從而導致他們很被動的接受新知識。

這一節課的難點是: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其實我應該首先讓學生指出活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多讓學生操作和玩一玩活動角,讓他們感受一下兩邊一張一合時角的大小變化,也就是說重點應該讓孩子操作、討論、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有什麼關係,但是由於一心想着內容多,沒有給很多的時間讓學生操作,從而導致他們在沒有完全感知到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的情況下,直接被我牽着鼻子走到了我要設定的目標,這個個過程是不符合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規律,這一做法很不符合新課標理念。

表面上看,我這一節課的知識目標基本完成,但是從新課標理念出發來看待這一節課的話,這是一節不合格的課。我沒有很好的培養到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能力,我只是在一味地爲了知識目標而捨棄孩子的活動空間,甚至有點像工廠裏的機器一樣批量生產物品,而不是在培養人才。或許像趙老師所說,用兩節課來上可能更好。

TAGS: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