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17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範圍內統一的、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一系列習慣、道德、法律(包括憲法和各種具體法規)、戒律、規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條例)等的總和它由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個部分構成。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實行有序流轉,是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其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當地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一、鄉基本情況

全鄉總面積224平方公里,佔全縣國土面積的8.44%,全鄉共12個行政村,127個村民小組,3474戶,人口15356人,其中農業人口3361戶,14904人,城鎮居民人口113戶,452人;全鄉農田面積12205畝,人均佔地0.9畝;土地面積18188公頃,人均1.4公頃,以丘陵山地爲主,佔總面積的98.8%。

二、目前土地流轉的現狀

1、流轉主體由個體向多元化轉變。過去的土地流轉主要是在本村或者隔壁相鄰村的農戶之間進行,經營主體大多是單一的農戶。隨着農業結構逐漸調整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一些原來的種養大戶逐漸擴大經營規模,而且吸引了一些外來投資人員,涌現了新的專業大戶。

2、流轉收益由低收入向高效益轉變。隨着農業費稅取消,農戶的土地流轉收益逐年攀升,流轉價格從當初無償代耕,到目前每畝500—1000元,越是種植條件優越、效益高的地方流轉價格越高。從調查瞭解的情況看,流轉土地,特別是集中連片流轉用於種植果樹較多,用於糧食或其他作物種植的較少。

3、流轉面積由零散向集中連片轉變。以前是小範圍零散流轉,現在是由點帶面,把相對集中成片的零散土地面積都集中有效利用起來。

4、流轉用途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過去的土地流轉主要用於種植農作物,現在除了種植農作物之外,還有用於養殖業等。

三、土地流轉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根據目前鄉的情況,流轉方式主要以轉包和出租爲主,轉讓、互換爲輔。土地流轉的方向主要有四個:一是流向外來果業種植戶;二是流向專業承包戶,比如竹製品加工企業;三是流向養殖戶;四是流向一般農戶。

規模經營的優點:有利於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利用土地,不浪費土地;有利於改變粗放型生產經營,提高科技化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有利於培養新型農民;有利於引進外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有利於轉變生產經營模式。

取得的成效:一是適度土地流轉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比如我鄉透過土地流轉,開辦了果品加工廠8個,促進了農村就業。二是柑橘臍橙果業的連片規模化種植,方便果農統一管理,採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例如果園滴灌工程,減少水資源浪費,方便施肥;鋪設打藥管道,方便噴施農藥)節省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收入。同時也方便外來採購人員聯繫果農,成片銷售。

四、土地流轉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土地流轉是農業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實際執行中農村土地流轉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和不容忽視的問題。

1、目前可流轉的土地極爲有限。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同時又是果業鄉鎮,東江源頭鄉鎮,可利用的土地極爲有限,目前可利用的土地均已種植果樹,加之又是東江源頭,出於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對山林土地等進行了禁開或限開。

2、種養大戶偏少,流轉願望不強烈。鄉目前缺少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致富帶頭人。真正懂經營、善管理、有帶動作用的帶頭人少。也有的受資金、技術等,限制了規模經營的進一步發展,流轉願望不強烈。

3、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一是流轉程序不完善,沒有形成完整規範的流轉程序,多爲口頭協議,統一規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合同少。二是流轉制度不健全。流轉沒得到有關單位監督,沒有建立起規範的土地流轉檔案,土地流轉發生糾紛處理難度大,缺乏法律保障。三是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不規範。表現在面積不實、土地流轉期限超期、承包費沒有考慮物價變化因素等方面。

4、觀念落後,思想守舊。有些農民觀念陳舊,顧慮多,風險意識差。在現行的政策下,農民進行無代價生產經營的同時,還可享受國家的惠民補貼,怕土地流轉出去,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不願流轉。存在許多顧慮:比如流轉協議沒有統一規範,缺乏第三方責任擔保,期限流轉的,擔心對土地資源的破壞,無法耕作利用,不確定國家對土地資源政策性的變動,失地後的生活保障。

五、幾點建議

1、加強政府規範化引導,積極宣傳;

2、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爲農村村土地規範化流轉提供平臺,形成規範的交易服務中心,對土地流轉進行管理,提供價格評估、轉讓、租賃、抵押等服務,規範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法律保障;

3、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消除農民失地的後顧之憂;

4、加大金融扶持,對規模化生產的農戶,進行經濟扶持。

5、提供技術支援,無論是發展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和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