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3W

論文關鍵詞新課標理念;興趣培養;地理課程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論文

論文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地理教師應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對地理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地理知識,使學生將不再感到學習地理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新課程的其中一個理念就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即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正如一位教育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凡是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所以,如果教師能運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種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麼學生學習會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在有張有弛、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將不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速度與程度將會大大提高。那麼,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精心設計引言,激發學習興趣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往往和很多因素有關,而怎樣匯入新課,使學生的精力一下子集中起來並認真聽課,則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如果新課的匯入生動形象,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主要方法有:

1. 漫畫匯入法:漫畫是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徵的方法,來達到尖銳的諷刺效果。在地理課本中也有一些漫畫,這些漫畫可以作爲匯入新課的很好素材。講世界的人口問題時,可展示“苦難的母親”這幅漫畫,講含義,引出世界的人口問題。講森林資源時,以漫畫“大難臨頭”和“小鳥的悲哀”來匯入。用漫畫匯入,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思維學習,使課堂要表達的問題更加深刻。

2. 歌曲匯入法:“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數句有關歌詞,把《東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資源和農產品作了簡明的介紹。

3. 諺語匯入法:諺語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和科學性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知識的總結。諺語中有許多涉及到中學地理教學方面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引入西北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學習。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諺語來引入高山氣候的學習。這些諺語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啓迪其思維。

4. 猜謎匯入法:在教學《地球的五帶》前,讓學生猜一個謎語:站在地球上,一地最特殊,冬天無太陽,夏天始終亮。(打一地名)學生思忖不得其解時,教師順勢引導:學完課文,你們一定猜得出這個謎語。

5. 板圖匯入法:學習地理最有效的工具是地圖,老師熟練地板出當節課要學習的地理內容所涉的地理板圖,先聲奪人,先入爲主,更能很快地進入教學主題。

6. 圖片視頻匯入法:如,在學習“火山和地震”時,我先播放最近我國“5.12汶川大地震”的圖片視頻場面,然後轉身一問:“火山、地震是如何發生的呢?它給我們人類帶來怎樣的災難?目前有辦法預防嗎?”,給學生提出這些問題,使學生不自覺地對知識開始思考,並想知道答案,對後面的學習就帶有期盼了。

新課的匯入有很多種方法,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採取合適的方法,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啓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到課堂教學最佳狀態中去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動機,這不僅僅體現在某一方面某個環節上,而是要貫穿於全過程,使學生有興趣,形成連鎖反應,這需要老師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如採用多媒體教學,趣味語言,實驗活動等方法相結合。一種學習方式,用得久了,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甚至厭煩,但如果經常變換形式,讓學生有了新鮮感,自然他們的精神就振奮起來,我在進行不同內容的學習時,就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例如採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可以創造出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爲有聲,化靜爲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爲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另外利用多媒體可以透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從中可以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爲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我用flash播放黃河形成“地上河”的形成過程,接着講述並播放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的錄象,說明黃河年復一年的泥沙不斷沉積,河牀不斷擡高,最後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這樣的例子很多。利用多媒體把地理問題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

再比如採用活動形式來教學,可以採用表演、遊戲、辯論、課外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如講《多民族的大家庭》時,課前我讓學生自己或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愛的民族,並查找有關的資料,到上課時,有的同學表演蒙古族的摔跤,有的四人小組,表演了新疆歌舞,有的還做了一些藏族和回族的宗教儀式,課堂氣氛好不熱鬧。總之,不同的課時,合理地變換教學方式,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反而讓學生興致提高,效果也會有所提高。當然,這種做法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備課中花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了。

三、聯繫實際生活,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學生來說,掌握複雜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徵,弄清其發展演變規律是比較困難的,也容易由此產生不願學的想法。教學中,應儘量結合實際,使學生感到身邊有很多地理現象,孕育着地理原理。這些身邊的地理現象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的必要,同時結合這些實際,學起來會覺得並不難學,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學好地理的信心。“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於生活。聯繫實際生活的地理課堂教學,使學生對生活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思考,拓寬了所掌握知識點的內容,把地理知識延伸到更廣泛的生活實踐中去。例如,“地球的公轉”內容對初中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在講述這個內容時,根據學生每天對晝夜長短變化的親身感受,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提問“現在太陽直射點在那裏?”,“南、北那個半球獲得太陽熱量多”“現在是什麼季節”等等問題。再例如,我講“火山、地震”一節時,引入了2008年五六月份震撼人心的電視畫面“5.12汶川大地震”,用實例來解釋課本中的理論,使學生更能理解“火山、地震與板塊運動”的知識。

四、努力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給學生展現自我的空間

所謂地理課堂上的開放應該是全方位的。一是開放教學過程。教學沒有指令性,完全由學生憑藉學習和經驗,獨立思考,自主發現,教師也不刻意追求課堂教學的完整性,而且把一堂課的學習作爲學生整個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體驗。二是開放教學內容。書本不在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惟一渠道,教材也不是課堂的惟一材料。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學生記住,背會了多少知識,而以教材爲載體,使學生學會學習,適應生活,健康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是教材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既要衝破教材的束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又在教材之外找材料,如報刊資料,影視傳媒,網絡資訊等,引進必要的素材和知識,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家庭、社會。三是開放學習方式。傳統課堂統一的教學模式,劃定了學生統一的學習方式。和諧的地理課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習的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等。開放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從周圍的生活環境中去尋找問題,帶着問題透過社會調查、問卷設問、專家採訪、上網查詢等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所需要資訊,進而綜合所需知識,提出有針對性、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的一種模式體系。該模式程序如下:提出問題→調查研究→討論交流→自主探究→撰寫小論文。四是開放學生思維。地理知識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發散的系統,既有許多已知的相對真理。更多的卻是人類科技尚未能瞭解,尚無法知曉和解決的災害、環境、宇宙等問題,這種地理知識本身的發散性、未知性。正是地理課堂的獨特韻味所在,它能幫助學生進入超越時空的思維空間,特別有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儘量少用“定向思維”和慣常思路去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創設應用“發散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放眼世界,放眼社會生活,勇於開拓新的思維領域。例如講完地球的自轉時,讓學生試想一下,假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是“自東向西”轉,我們的生活又將會如何?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不僅使學生對地理課感興趣,並且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興趣作爲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爲一名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高俊昌.試論近十幾年來我國中學地理教材的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3,(5).

[3]高凌飈.關於新課程教科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9).

[4]任長鬆.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