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中醫學的古代哲學基礎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3W

本文以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概念範疇及其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來梳理中醫學的古代哲學基礎,進一步從哲學角度對中醫理論的窘況提出幾點反思意見。

關於中醫學的古代哲學基礎論文

哲學是人類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因此分爲主觀和客觀兩種;而科學是可重複的客觀規律,因此哲學包括科學。在主觀哲學中,一種是站在特定角度,可驗證的主觀真理(如果論述所處角度,就成爲科學);另一種是從未驗證,卻認爲是對的,包括宗教和迷信。中醫是一種哲學,是建立在中國古代哲學思維模式基礎之上具有其獨特的中醫藥理論思維方式的醫學體系。中醫學作爲一種以中國古代哲學爲基礎的建構醫學體系,其形式必然表現出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原理,即以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爲主旨,其核心是陰陽和五行,其中尤以陰陽爲所有理論體系構建的基礎。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精氣學說

精氣學說是一種古代哲學關於宇宙生成及發展變化的認知體系,其自身認爲:宇宙的本源是精氣,以精氣爲介導的宇宙是一個萬物相通的有機整體;作爲宇宙萬物之一的人類,其構成亦離不開精氣;精氣是存在於宇宙之中而又運動不息的精微物質,其自身的運動形式是推動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與變化的原動力。《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爲物。”認爲精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源。精,又稱精氣,在中國古代哲學認知體系中,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宇宙之中的無形而運動不息的精微物質,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髓部分,是構成人類的本源。現代唯物主義哲學中物質是世界的根本觀點與精氣學說的物質觀頗爲相似。中國古代哲學範疇中一個最重要、最基本的範疇是氣,其普遍的範疇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兩漢時期興起的“元氣一元論(又稱“元氣論”)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成爲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認識論。

古代哲學精氣學說奠基於先秦、兩漢時期,這一時期正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時期,因此古代哲學精氣學說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尤其是中醫學精氣生命論和整體觀的雛形產生了極爲深刻的影響。中醫學的精氣學說是闡釋人體內精與氣的本質、來源、分佈、功能、相互關係,以及與臟腑經絡關係的系統理論。古代哲學精氣學說關於精或氣是宇宙萬物本源的認識,影響到中醫學中便形成精是構成人體生命的本原,氣是人體生命的動力,人體的臟腑形體官竅皆由精化成形,人體的各種機能皆由氣機推動和調控產生運動變化的理論。中醫學的精氣學說融入了古代哲學精氣學說的精髓,將其作爲一種思維範式構建其中,與其固有的理論和實踐相融洽,興起了中醫學獨特的精氣生命認知理論。但是古代哲學精氣學說認爲,精氣的概念涵蓋了自然、社會、人類的各個層面,自然、社會、人類及其道德精神獲得統一的物質基礎是精氣;宇宙萬物的本原是精氣,精氣充塞宇宙中各個萬物形體之間,具有資訊交融的媒介作用,使天、地、人之間產生感應。這些深邃的哲學思想滲透到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拔升了中醫學的同源性思維和相互聯繫的認知觀,形成了闡述人體自身完整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

2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闡釋陰陽的定義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以此闡述宇宙形體物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體系,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對立統一理論,亦是古人探索宇宙本源和闡釋宇宙變化的一種辨證觀念,屬於中國土生土長的唯物論和辨證法的範疇。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者,一分爲二也”。陰陽學說認爲世界的整體是物質性的,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相互作用的結果推動了世界本身形體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透過中醫學的中國古代哲學基礎的發展研宄及思維模式和方法論的初探,以此來解釋宇宙自然和生命本體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學說對中醫理論的指導,促使中醫學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思維範式,普遍用來解釋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及病態生命的原因和變化過程,從而更好地診斷和防治疾病,使之成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陰陽學說在疾病防治的認識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法於陰陽”,根據四時陰陽的變化情況養生防病;根據病症的陰陽偏盛、偏衰情況確定治療原則:陰陽偏盛者,損其有餘;陰陽偏衰者,補其不足。然後再根據藥物的四氣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陰陽屬性,立法方藥,調整疾病過程中的陰陽失調,使之陰平陽祕,從而達到驅除病邪、恢復正氣的目的。

3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系統論,和陰陽學說一樣,注重於事物的矛盾作用和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形式,從事物的結構元素關係及其運動變化形式,探索和闡釋宇宙物質形體間的運動及動態平衡。五行一詞,首見於《尚書》。《尚書·周書·洪範》曰:“穌埂洪水。淚陳其五行。”文辭對五行的特質從哲學角度作了高度的抽象概括,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牆。”其中的五行,不單單只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具體物質元素,而是從中抽象上升爲哲學的理性範疇。五行學說是探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定義、特質、生剋制化乘侮規律,以此來闡釋宇宙界萬物形體間的發生、發展、變化及相互作用關係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是屬於中國古代所特有的唯物論和辨證法範疇。五行學說認爲,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構成了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推動了自然界萬物形體現象的發展變化。

五行學說以五行的特性來闡釋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和精神情志等諸多功能活動,形成以五臟爲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統,達成與自然環境相聯繫,營造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憑藉五行的生剋制化規律來分析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繫,運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來闡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最終達到診斷和防治疾病的指導作用。因此,五行學說作爲中醫學主要的思維範式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構建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對中醫臨牀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中國古代哲學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基礎上,中醫學繼承和創新的運用醫學理論來闡明人類生命活動和外界環境的關係,解釋了疾病發生、發展及其防治規律,從多方面措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和提高生產勞動能力等,形成了中醫學獨樹一幟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中醫學的中國古代哲學基礎思想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等,都具有注重宏觀觀察、整體研究、擅長思維哲學、強調功能聯繫等四個方面的基本特點。

總之,中醫學是興起於中國古代的一門比較系統的醫學學科,在探索人體生命運動規律時,把中國古代較爲先進的哲學理論和醫學理論有機地熔鑄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並拔升至哲學形態。中醫學以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作爲自己的哲學基礎,運用綜合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醫學理論和醫療實踐,體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學密切交融的特點。

4中醫學古代哲學基礎的幾點反思

中醫哲學基礎以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爲核心,從《內經》時代以來沒有大的變化。古代較爲深邃的哲學思想指導使中醫理論大放異彩,也使中醫滯澀不前。如何在新時代裏與時俱進,勤奮、嚴謹地繼承和創新,進一步完善中醫理論是一個刻不容緩的醫學時代命題。

4.1中醫五行學說要實事求是,不應吹毛求疵 爲了反擊廢除五行論,近代學者對五行哲學思想進行了新的研究,如從數理思想、非線性動力學、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等方面論證五行思想的合理性。但是必須看到,五行學說在中醫理論中更多的是起到方法論的意義,它在構建五臟關係的研究上功不可沒,對指導臨牀用藥亦有積極作用,但其畢竟只是一種研究五臟關係的方法模式,實際上五臟關係遠比五行生剋論複雜得多。按數學規律,五臟可發生的兩兩關係有10種,二髒相關關係有10種,四髒相關關係有5種,因此拘泥於五行生剋理論不利於拓展臟腑病機學的理論發展。近人有提出“五臟系統相關”說者,值得參考。

4.2系統論之下亟待完善中醫五行學說 系統論是當代最時髦的哲學話題,五行學說有系統論的雛形,但還不是完整的系統論,只能說是整體論。中醫具有系統整體性思維特點,這一點對比西方還原論有很大的優勢,但也有侷限。中醫有徹底的整體論,但在局部和細節問題上常陷入僵局,這是“司外揣內”思維的結果,也是過於偏重整體論的結果。系統論的創始人貝塔郎非認爲:爲了理解一個整體或系統,不僅需要了解其各個部分,而且同樣要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生命是穩態的開放系統。不瞭解局部,就無法構建完整意義上的系統聯繫,因此中醫理論還需在人體內部細節上多作完善,發現新的聯繫方式。

4.3中醫學理論要在古代哲學基礎上進行繼承爲前提、創新爲契機的思想突破 首先,說到中醫理論的突破,必須正視中醫理論體系的傳承誤區。中醫具有注重整體聯繫、模糊思維的特點,摒棄煩瑣的求證過程,直接抓住主要矛盾,但是習醫者感悟具體病機、治療原理的解釋造成了本真化的缺失。中醫重功能不重實體,在認識人體內部細節上要借鑑解剖學的成果。在認識人體方面中醫有必要進一步格物致知,完善中醫理論體系。其次,中醫取象比類的思維模式是一種亟待完善的象數思維體系。因此應適當借鑑實證研宄、實驗研究,以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爲核心,建立以藏象爲基礎的象數醫學模式,充分運用中醫的意象思維來構建數理之上的直覺品質,使中醫學在古代哲學高屋建瓴的指導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日日爲新。再次,拓寬五行思想的延展性,拓展更廣泛的認識論、方法論,加以系統論爲借鑑指導,適當借鑑西方還原論的某些方法。但是中醫在以分析思維爲模式的五臟整體論方向走的道路與西醫以結構思維模式的還原論是南轅北轍,完全等價勢必水火難容,最終也會殆盡中醫的特色和優勢。

總之,中醫理論的產生、發展是與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的,其中儒、釋、道三教的哲學理論對於中醫理論的影響深遠,並伴隨着三家哲學思想內涵的不斷髮展而齊頭並進。中醫思維哲學和爲醫之道的知識中存在着大量的隱性知識,這些隱性知識如浩瀚星河,可能與人類認知的絕大部分不可割裂,它們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研究挖掘。運用現有的理論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顯性化,從多學科交叉的角度初步嘗試表現醫家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思維軌跡,相信隨着後續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更新成熟,在中醫學古代哲學基礎的研宄領域會得到更豐碩的成果。

中醫的創新和現代化勢在必行,但是切莫削足適履。廣大的中醫學者需要在深入理解中醫古代哲學經典的基礎上,吸收新的哲學思想,衷中參西,使得橘泉井香,中醫學滿園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