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物理教科書整合物理學史內容的原則

學問君 人氣:6.62K

物理學史教育的意義不在於簡單地介紹歷史知識,而在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物理教科書整合物理學史內容的原則。物理學史進入物理教科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內容的選擇,並非所有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物理學史都有必要進入教科書。教科書的容量終歸有限,而科學史的內容紛繁複雜,如何在物理教科書有限的空間內挖掘出科學史豐富的內涵呢?既要針對教材中的不同內容選取與其相關聯的物理學史內容,又要考慮能夠爲學生所接受和具有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物理學的作用。在保持真實性的前提下需要由物理學史的.史學形態向教育形態轉化,使其融入教科書並能夠爲學生所接受。

淺談物理教科書整合物理學史內容的原則

我認爲,物理學史走進物理教科書要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目的性和適應性

物理學史引進物理教科書,必須要明確教學目的。需要考慮爲什麼要引進,在哪些環節上引進,要體現哪些方面的價值,怎樣才能與教科書內容有機結合等等,對科學史的內容要去粗取精,做到:

①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

②選取的內容應該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能給學生以多方面的啓迪,避免爲教史而教史;

③削枝強幹,使教科書中的科學史線條單一、脈絡清晰。

2、教育性和真實性

物理學史走進新課程有利於實現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雙重功能,其教育價值體現爲不同側面的功能強化,需要結合教科書內容,有目的地突出其中一些側面,但不能爲教育而無端拔高或貶低歷史,引進教材中的物理學史料必須是客觀的、真實的,不可違背史實。

尊重歷史的真實性,需要重視科學發現的背景,要把科學放在導致它們產生的那個背景中來學習。科學固然注重創新,但繼承是根基,牛頓曾經說過,他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另外,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教科書就不能滿足於僅僅介紹正面的成功事例。在科學的征途中,激動人心的時刻相比漫長的發展史畢竟是短暫的一瞬。失敗的研究在科學發展史上自有其意義,這與“成則王、敗則寇”的價值觀大相徑庭,物理論文《物理教科書整合物理學史內容的原則》。還科學發展以本來面目,克服世風浮躁對教育的負面影響,有助於學生腳踏實地地學習。

3、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針對物理課程分支或內容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原理的推出和物理規律的發現等過程,精心選擇與其關聯的物理史料,進行形態轉化,使其融人課程內容,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提高教學效益。

4、靈活性和多樣性

進入教材的物理學史,可以放在課程或章節的開頭,介紹課程分支或重要內容的發展歷史,可以融入具體知識的過程展示、思維方式的借鑑、科學方法的對比等,也可以介紹物理學家所處時代背景、插人物理學家肖像等,還可以設定物理學史閱讀和探索欄目,圖文並茂,增加教科書的親和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科學。

5、以小見大和自成體系

教科書編寫者應透過有限的篇幅和精選的事例,透過學生的參與,折射出科學的全景。例如,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就把“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作爲單獨的一節。教科書中採用資料分析的方式,呈現了這一發現的科學背景及大致歷程,突出展示了伽利略的科學研究過程,然後再引導學生從科學方法、科學哲學、科學精神及實驗技術等角度思考問題。這樣編寫,使學生能夠從一個典型的科學史實出發,透過對前人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的分析,從科學前輩那裏汲取營養,用以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