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創新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4.64K

論文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對策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創新的論文

論文摘要:舞蹈教育作爲能夠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鑑賞力、創造力、藝術氣質與修養的一種社會活動,充分顯示着其獨特的審美認識、審美教育、審美娛樂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爲剛起步的舞蹈教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我國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舞蹈教學課程設定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賞水平爲目的,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藝術情趣及對“美”的認識爲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課程設定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養,沒有與提高學生的藝術認識與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相結合。普通高校培養人才大多以科學思維能力爲重點,而藝術思維具有感性、形象的特點,當其與科學思維相結合時,兩者的有機結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維空間,啓發與彌補邏輯思維,有助於科學思維獲得成功。

1.2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廣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學習;另一方面是爲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節目排練。由於受年齡身體條件的限制,許多非舞蹈專業的學生對舞蹈課的學習沒有信心,害怕學習舞蹈,特別是在理t科學生身上尤爲嚴重。所以單一的從舞蹈作品的學習上進人教學顯得尤爲困難。而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舞蹈更多的是讓學生觀賞,參與性不強。如果對舞蹈的欣賞能力不強很難產生共鳴,進而舞蹈的受益人羣不如其他藝術門類。

1.3舞蹈教學教材針對性不強當前,我國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針對專業教育的藝術類學生的教學,而真正滿足普通高校大學生需求的教材較少。在教材的內容上,多數教材在對舞步的介紹時,只有文字表達,讓教師和學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於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對舞蹈文化了解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資源對舞蹈文化進行介紹,無法讓學生對這個泊來品進行全面認識。

2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途徑

當前,藝術教育、美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視,舞蹈審美教育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但在各高校因受師資、場地等因素影響,舞蹈美育與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目相比仍是弱項。因此,我們要建立科學、規範的舞蹈美育教學體系,把握正確方法,採取多種途徑對大學生進行舞蹈審美教育。

2.1教學手段的科學化和教學環節的創新性科技已經是現代社會的代名詞,它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方式。當高科技的教育手段與舞蹈教育相嫁接時,不僅深化着舞蹈藝術自身的發展,也開肩了人們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門。因此,科學化教學手段的出現並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豐富了舞蹈自身的語言體系,並使舞蹈的傳授方式,不再僅限於傳統的口傳身授模式。人們對於舞蹈的理解也隨着這種手段的提高,逐漸地發生着變化。創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從業者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在細節上出新,纔有可能在結果中出新。杜絕一本教案定終身的腐朽方式,積極倡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驗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這種精神顯得更爲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學環節基本上都是在承襲原有教學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學模式中進行的,對於內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刪減中的淺顯表層之上,缺失了對更高目標的“實驗”這一關鍵性的環節。學生“創新”的潛能沒有透過“實驗”,在重構與解構的過程中激發出來,而只能在硬性的規定中,忽略了“學、用、破”這種三位一體的環節在整個教育流程中的因果關係。舞蹈教育作爲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種方式,它的功效不僅僅只在於開發人的身體能力,更是作爲一種交流手段,豐富着人的表達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隻認胳膊腿兒的技藝,而是具有更大的內涵與外延。舞蹈是藝術,更是一種文化,當舞蹈作爲文化的一種載體,存在於教育的行列中時,啓人心志,激發創造力的目標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負的重任。

2.2積極倡導舞蹈藝術實踐,舉辦相關舞蹈專場晚會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建設,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學生會各類社團活動等各種渠道,爲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學生活動中心”、“健身中心”等學生活動場所,也成立了“大學生藝術團”、“社會實踐部”等學生團體,但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倡導、引導大學生進行正常而有益的各類實踐活動。如:結合實際舉辦大學生的“單、雙、三”舞蹈比賽,“健身、健美操”比賽,“迎新”舞蹈比賽,“畢業專場”舞蹈晚會等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一方面,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動中大學生的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又得到了培養。這幾年的“全國校園舞蹈大賽”、“cctv舞蹈大賽“的舉辦就是最好的證明。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針對大學生的特點,要求舞蹈教師不能只瞭解或只會跳一種類型的舞蹈,而要較爲全面地掌握多種舞蹈類型。教師在學科建設和教學作中處於主導地位,也是實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體教師從教的積極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產力,改革才得以順利進行。爲了培養才華出衆的舞蹈人才,滿足社會各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教師就要不間斷的學習,不斷更新和拓寬知識面,由此才能獲得選擇教材和教學手段的自由,才能擔負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時代的挑戰。毋庸諱言,我們有相當一部分舞蹈教師,知識面比較狹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在新時代、新任務面前,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重視教師的培訓和提高,除有組織地實施培訓外,教師個人也應自覺地有計劃有安排地學習提高。舞蹈教學改革的中心,應當是實行滿工作量的全員聘任制,以課目公開、擇優選聘、按工計酬的措施,爲教師們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學改革不僅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特點來進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邦.舞蹈新論[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