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9W

2011年教育部頒佈《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並以附件的形式下發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標準體現着“育人爲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課程目標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從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與體驗三個方面,分爲九大塊三十八個子目標爲課程設定提供了詳細的參考標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定中包括六大學習領域三十四個課程模組,分三種學制對學分進行了要求。舞蹈技能作爲技能模組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用人單位考覈學生技能的重要方面,新背景下在如何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體現學生自我成長和發展,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終生學習是本課題要解決的問題。

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論文

一、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世紀以來,高等學校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理念逐步向教師教育過渡,但絕大多數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特別是課程名稱和理念,繼續沿襲着學科化、理論化、學術化的傾向。舞蹈課時少,訓練時間大大縮短,訓練內容大大減少,教學目標難以實現。[1]P143同時,學生基礎差,出現了老師難教,學生難學,進而厭學的現象。在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同的舞蹈老師教學內容不一,達成的目標也不清晰,沒有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以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三門必修課程爲主,適當增加幼兒園班級管理、現代教育技術選修課程。其中心理學、教育學始終按照學科理論課程的體系和標準開設,教學法經過20多年演變,也成了學科教育學。甚至教育技術也成爲教育技術學,班級管理成爲班級管理學。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舞蹈不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把舞蹈準確地應用到教學中。[2]P97《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基本實現了理念和課程結構特別是編制形式的變革,堅持育人爲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理念,將學前教育的課程分爲三大目標領域: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與體驗,確立了六大學習領域,其中職前培養的學前教師教育爲:1.兒童發展與學習,2.幼兒教育基礎,3.幼兒活動與指導,4.幼兒園與家庭、社會,5.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6.教育實踐。職後培養的課程包括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體驗三類。這些學習領域和相應的課程模組,基本實現了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專業化、職業化、實踐化,將會引起教師教育領域的深刻變化。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學方面要打破教師教的痕跡,透過對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運用,適應幼兒和相關崗位的需求。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

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透過舞蹈教學,使學生不僅具有正確的身體姿勢,能夠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而且能瞭解不同民族民間舞蹈特點,學會欣賞舞蹈作品,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及審美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組織舞蹈教學能力是教師在組織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而成的。作爲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如何在新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背景下,分析教學培養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瞭解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合適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學的實踐性和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都是應該要認真思考並且,並需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爲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建設提供資源庫

根據課程整合的總體要求,結合《意見》和《標準》的要求,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前沿,面向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借鑑國內外學前教育專業人舞蹈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更新完善教學內容,透過網絡等視聽媒體,收集與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教學課程相關的資源,透過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提供豐富的舞蹈課程教學資源,包括基本功,民族民間舞、現代舞、舞蹈創編、幼兒舞蹈、舞蹈鑑賞等多種形式的舞蹈課程資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整合,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體系。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形成與人才培培養方案一致的優質教學資源。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注重《標準》中課程及模組之間內容的內在聯繫,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和運用能力,切實落實按需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在資源庫的建設方面注重課程資源專業性與多樣性結合,全面性與豐富性結合。課程建設是方案開展的關鍵,針對目前學前專業理論性過深,學生學習困難的情況,依據“淡化理論,夠用爲度,培養技能,重在應用”的原則,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安徽省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教師教育類專業教學實踐工作的若干意見》對現行的課程設定進行改革,加強技能型課程教學,整合論性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基礎訓練、各種風格舞蹈的表演能力、舞蹈創編逐步加深難度,提高學生能力的方式,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提高學生的舞蹈技能和素養。形成獨具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體系。

(二)教學方法改革———爲舞蹈教學改革創新的途徑

深化教學研究、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式,依託多媒體資訊技術、完善教學手段,產生一批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教學改革成果。打破傳統舞蹈教學僅僅是教師課堂講解示範的模式,積極探索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透過活動小組,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等多種方式改變教師課堂上一直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學生中的特長學生,引導學生,自我學習,互相學習。鼓勵小老師在教師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發揮特長生優勢,推動學生興趣小組的形成,提高學生可與學習的興趣性和時效性;注重參與式、場景式、體驗式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學生入職後能力轉換的培養。改革課程模式,實施分模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研討學習,合理設計教學方案有效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後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透過課前預習備課、課堂積極引導、課後及時反思的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教師教學過程中注重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平臺,透過視頻、圖片、課件等多種載體展現教學內容,同時利用實訓、實踐教學,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幫助學生建立理論指導實踐的平臺。在教學方法上,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組織形式改革———“傳幫帶”,舞蹈興趣小組發揮導師作用

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以及學校現有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活動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活動有效結合,繼續推進完善學生活動小組的活動,將舞蹈興趣活動小組分爲民族民間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方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小組活動,一方面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而且可以透過興趣小組的活動,鞏固教師課堂學習的內容,促進學生舞蹈課堂學習的知識向實踐的轉化。同時利用各級各類活動和比賽組織系部學生活動,提高學生活動額參與性及活動組織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同學們在學前教育宣傳月,迎新生晚會、元旦晚會等大型文藝演出中參加實踐體驗。學校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專業實踐教學必要的學分(學時)。建立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完善校內外實訓、實踐教學設施和設備,鼓勵高水平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透過活動參與提高學生舞蹈編排、舞蹈表演,活動組織等能力。實現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目標。

(四)教學管理方式改革———改變舞蹈課程教學模式制度保障

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形成有利於支撐教師進行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的的教學管理模式,創建有利於教學團隊安心教書、潛心育人,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評價辦法。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鼓勵教師進行實踐探索。加速推進教師教育教學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學管理規範化,常規化,系統化,注重教學過程管理及動態管理,規範教學管理資料整理等工作,規範管理過程、提高教學管理科學性、進而更好的評價教師教育教學、科研水平。引導教師形成規範、提高質量、注重細節、不斷增強自我提高的自覺意識。健全的現代化管理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實現和落實各項制度、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總體目標的必要保障。實行校、系、教研室、班級四級督導制度,堅持把日常工作規範化,提高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在規範之中抓創新,在創新之中抓提高,在提高之中抓特色,構建出一套適應技能課教學改革的現代管理模式。總之,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舞蹈是學前教育的必修課程之一,舞蹈教師必須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技能。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對象和教學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和組織教學內容,培養優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