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學問君 人氣:3.13W
關於“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論文摘要:結合渤海大學教學實際,從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考覈方式的獨特性等方面對環境監測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環境科技應用型人才。 
  論文關鍵詞:環境監測;網絡輔助教學;實驗教學 
  應用型人才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類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專門人才培養的主體,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高校教師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努力思索的課題。近些年來,針對“環境監測”課程教學如何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各高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包括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開設綜合性實驗,對環境監測實驗所用教材的建設,將環境監測實驗與校園所在地區實際環境監測項目相結合,對環境監測實驗的開放研究嘗試,將環境監測實驗課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從理論和實驗教學整體上進行改革,與不同專業特色相結合進行創新改革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渤海大學“環境監測”課程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在課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體系,具有一定的教學特色,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成爲環境科技應用型人才。 
  一、“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着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開發,環境保護、環境工程類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防止和治理環境污染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如何透過“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探索未知與創新精神,適應社會對創新應用人才培養的要求,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變得非常迫切。 
  渤海大學地處錦州市,錦州市及其周邊遼西地區是石油化工、造紙、製藥、有色金屬等企業集中的地區,環境污染狀況比較嚴重,環境監測和環境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鉅。渤海大學的“環境監測”課程是在參與地方環境監測工作中逐步發展和建立起來的。 
  二、“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 
  近些年我國環境監測事業在監測內容、監測範圍、監測技術規範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隨着監測技術的革新、自動快速監測儀器的推廣使用,“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勢必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爲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才能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性合格人才。 
  1.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環境監測教學中教材內容更新較慢。教師在教學中對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及時地更新和調整。 
  (1)引入最新國家標準。由於環境科學學科的特殊性,相關監測方案的設計和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在不斷地更新。因此在教學中恰當地引入最新國家標準,按最新國家環境監測標準給學生講授,使學生能儘快接受國家標準方法。 
  比如在講授監測方案設計時,結合“HJ495-2009水質 採樣方案設計技術規定”,根據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實際需求對採樣點位的佈設以及採樣頻率和採樣時間等內容進行修改和增補。 
  在講授廢水中污染物的測定時,2011年新修訂的“水質 總汞的測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原來標準中增加了方法檢出限,增加了微波水解的前處理方法,增加了廢物處理和注意事項條款。 
  (2)引入最新環保案例。現在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較高。在教學中結合最新的環保案例進行講解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更容易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如結合核污染事件,講解核衰變的基礎知識,核污染監測的採樣、測定等基礎知識,讓學生能瞭解使用儀器的測定原理和使用方法。結合血鉛事件給學生講解採樣的注意事項、金屬離子的檢測方法等。結合塵矽病事件,給學生講述粉塵的危害、可吸入顆粒物的監測原理和監測方法等。 (3)引入科技前沿知識。教學中及時把最新教改科研成果或學科最新發展成果融會於教學內容中來,讓學生及時瞭解這一領域的科技前沿知識,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如在測定化學需氧量COD時,重點講授重鉻酸鉀法測定的原理和計算公式。結合實驗課內容和實驗操作步驟,講解在COD測定方法中最新科研成果,針對消解方法進行的研究,利用微波消解減少消解時間,改進催化劑,利用硫酸錳替代硫酸銀作催化劑等。 
  (4)引入現代化監測手段。在環境監測實驗過程中既採用經典的國家標準方法監測,同時也採用現代化大型儀器進行監測,教會學生使用實驗室新近購買的儀器。在進行廢水化學需氧量測定實驗時,既採用了重鉻酸鉀氧化法的經典國家標準分析測定方法,同時也利用實驗室最新購置的COD快速測定儀進行測定,讓學生既學會了容量分析的方法,同時也學會了利用光度分析測定化學需氧量的方法。 
  2.突出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1)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環境監測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環境監測的實際問題說明環境監測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應用。在實驗教學中,注意運用環境監測的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教學中採用最新的環境標準方法進行,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科學前沿內容,同時,將教師的最新成果應用於教學實踐,改進實驗教學內容。 
  (2)採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採取開放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和教學實驗室的開放兩層含義。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參與實驗設計,使教師科研成果在教學內容中得到較好體現,使課程內容保持鮮活生命力。學生透過參與教師的實驗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教學實驗室的使用上,從時間和形式上開放,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做實驗,實際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3.突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1)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教學渠道,使用多媒體教學,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利用資訊技術提供的大量共享資源,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使課堂資訊量和教學效果雙增。環境監測理論課教學全程使用多媒體技術,採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把環境監測的監測過程、監測步驟以及化學反應原理等清晰地展示給學生。同時,利用仿真課件講授有關的實驗儀器裝置操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實施環境監測的實驗現場,市售的最新型號儀器也以圖片等方式“搬”進課堂,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