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線路工程》課程教學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1W

摘要:《線路工程》是通信專業最重要的職業能力課程之一,本文透過分析該課程改革的原因,提出對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改革措施並闡述了改革成效,同時對課程改革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高職《線路工程》課程教學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高職;線路工程課程;綜合改革;能力

《線路工程》課程是通信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對通信專業的學生有着重大影響。筆者對該課程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課程改革的原因

初次感知知識和技能困難目前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地侷限在教室裏,教學手段主要使用板書或者採用圖片、器材展示等形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經常似懂非懂,對抽象的專業知識只能死記硬背,難以深入理解,也就沒有舉一反三的靈活應用了。因此,學生往往感覺《線路工程》課程“抽象、枯燥、乏味”,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

教學方法、手段和考覈單一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在教授這門課程時教師往往採用以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在講授中又側重於單方面的灌輸,授課往往過分講究完整,重結果輕過程。教師習慣於把知識和結論直接灌輸給學生,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直接講授過程代替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致使學生單方面地被動聽講,難以發揮主觀能動則直接參與其中,課程結束時則採用以筆試爲主、課程進行過程中的小實訓項目報告爲輔的傳統考覈模式,這種單一的考覈形式很難全面地衡量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

辦學成本高,實踐環境無法滿足教學需要《線路工程》課程教學過程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其程序性知識的獲得方式。通信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奠定理論基礎,在實踐中得以強化,即透過大量的操作、訓練來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院內實訓環境幾乎無法滿足實踐教學需要,而且,《線路工程》課程在操作、訓練上一般都使用熔接機和OTDR等比較昂貴、精密的器材,辦學成本高,而學院投入較低,設備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二、改革措施與手段

(一)實踐環境改善

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根據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需求,聯合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江蘇通信服務有限公司和南京吉隆有限公司等工程單位參與課程的實踐環境建設。採取購買、捐贈和技術支援(合作)的.方式,解決課程辦學成本高、系統性強和專業性強的特點。

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郵電建設工程公司等企業合作,以線路工程爲主體,開發了一套以通信行業真實崗位爲建設“節點”、模組化、工學結合的高職通信類專業“F-Block”模式綜合實訓系統,並積極完成課程項目式和工學結合的教材。

隨着我國由學歷型社會向資格型社會逐漸轉型,通信企業崗位準入制度逐步推行,以及高職院校“雙證書”制度的要求,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投資成立線務工程實訓基地。將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納入《線路工程》教學大綱中,使其涵蓋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要求。根據通信專業對應的工種,學生考取電信線務員和機務員等職業技能證書。

(二)教學手段更新

提高認知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透過對“F-Block”模式綜合實訓系統的參觀,瞭解ODF、DDF、MDF設備、橋架、進出局管道、架空和牆壁線纜等,學生很容易建立起通信線路全程全網的整體概念,學生對以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內容也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這樣也便於有針對性地參加社會實踐,提早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學習也就有了目標和動力。如透過現場觀摩學習人孔,帶上皮尺,開啟一個人孔鐵蓋,參照施工圖,從人孔各方面的尺寸、管道的尺寸和位置,甚至電纜的固定、綁紮、標誌等各方面的規範一一分析透徹,學生在熟悉人孔相關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讀圖,現場教學完成了教學組織形式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室內、外實訓基地”轉變,教學手段由“口授、板書”向“實物”轉變,以其直觀性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效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點。

從基本概念出發,提高學生技能“以學生爲本”的高職教學觀,要求學生在學習上以理解爲主,記憶爲輔,應用纔是關鍵。如我們在介紹ODF章節的時候,首先在教室簡明扼要地介紹ODF的概念、組成,然後將學生帶到機房,將理論和實物ODF“對號入座”,進一步讓學生觀察成端光纖光纜、編號、接續以及走線,思考各個部分的作用。這種直觀現場教學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對ODF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啓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此外,透過參觀現場線纜的敷設規範,有助於加強學生對設備及理論的理解,而學生的現場操作,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有效地利用貼近實際應用的實訓系統,將抽象的記憶轉化成直觀的理解,對準確、透徹地理解基本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能加深記憶,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增強職業素質,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大部分通信企業既要求學生掌握通信工程崗位共同的專業理論,又要求學生能在這些專業理論基礎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應職業崗位範圍內進行轉移(第二崗位),達到上崗無須過渡、轉崗不必培訓的目的。《線路工程》課程的職業定向性十分明確,將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踐相對應,與工作崗位相吻合,與職業技能證書要求相統一。在職業證書的推動下,透過教師對職業道德(5S)和職業態度的引導,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探索學習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教學方法引入

“F-Block”模式綜合實訓和線路工程實訓由專、兼職教師共同完成。課程教學過程採用“教、學、做”一體化,採用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工作情境法等教學法。

“教、學、做”一體化在每個任務模組中,採用“教、學、做”一體的方法作爲教學的具體形式,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教授,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學習、邊實踐,使學生在“教、學、做”一體的環境下,迅速理解通信線路的整體概念及具體的標準、規範,掌握光纜、電纜及相關設備、儀器儀表的相關操作技能,熟悉光電纜工程的敷設、設備安裝、測試等線路工程知識,並透過綜合性任務將各項工作連接起來,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

案例分析法OTDR測試中,根據中美海底光纜的搶修案例,總結如何快速而準確地進行故障定位及參數測試,在此基礎上,利用實訓系統,人爲地在實訓系統的光纜線路上製造故障,讓學生利用OTDR查尋並排除故障。透過案例分析並在“F-Block”模式綜合實訓系統中求證,可以使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同時,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它們處於一定的情境之中,有利於學生更加清楚、深刻地把握、理解這些概念,從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此外,透過討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交流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克服從衆心理,有利於學生獨立思維習慣的養成。

工作情境法透過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真實工作過程,激發學習熱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按照學校與企業透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授課流程,進行主體式學習。而教師就完成了從主體到客體的轉變,從演員轉變爲導演,從事必躬親的執行者轉變爲運籌帷幄的指揮者。學生在不斷的操作情境再現中可以強化知識點的記憶,培養學生關鍵核心能力,與企業單位的工作場景無縫對接。

三、考覈方案優化

整個考評體系改革將過程考覈與評價納入課程總成績,改變用試卷考覈爲主的成績評價,成績將主要體現在平時考勤、職業素質和態度、職業能力、項目報告、理論和實踐知識等方面,如表1所示。

在新的考覈方式中,考覈內容面向職業崗位,依據工作樣本,制定考覈內容;促使學生注重學習工程,將小組成績與個人成績掛鉤,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強調對學生進行個體評價和過程評價,激發學生上進心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無論基礎好壞,都有機會獲得成就感,增加智慧開啓的經歷。

四、改革成效

課程改革增進了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友誼,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互助、團結友愛的團隊精神,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還學會了如何做人,提高了個人素養。

教學質量比較課題組成員開拓面向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建立了一套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法。課題組成員緊跟當前通信工程技術的發展水平,將先進的工程技術理論貫穿課堂之中,開拓了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啓發式教學,多種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網絡資源,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良好。教師課程評價由同行評教、督導評教、學生評教三部分組成,學生成績優秀率和教師評教分數逐年上升。

家長與學生滿意度對幾屆學生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生對於課改的滿意度由80%升到90%。教師的授課方式能以學生爲中心,課堂氣氛活躍,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講授內容以實際工作崗位爲主線,結合教材和專業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家長認爲課程改革後的教學條件很好,創造了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進一步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同時學生還擁有更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等。

企業滿意度通信企業和公司的進階工程師對通信專業畢業生評價很高,認爲課程改革很成功,課程改革將職業能力培養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教學內容涉及通信線路施工中的各環節,畢業生獲得電信線務員資格證書,理論基礎紮實,學生動手能力強,儀器操作熟練。

五、問題與建議

本課程改革有待進一步完善。本課程是職業能力課程,在不同的專業開設,對於如何形成相應的特色以滿足不同的專業的需求,課題組成員將深入企業調研崗位的差別,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形成各專業的特色。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提高。教師對課程改革核心理念的認識和理解不到位,教師教學方法與實際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同時教師獲取通信職業技能證書的種類不全、層次不高。課題組將深入企業實習,與工程師討論崗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考取相應的進階職業技能證書;同時教師將進行課程改革方面的教育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實踐證明,《線路工程》課程改革落實了以“勝任通信工程崗位要求”爲出發點,以實用爲目的,以“必需、夠用”爲度,以給學生提供終身發展的牢固基礎爲宗旨的原則,滿足了企業要求從業人員快速頂崗的願望,滿足了學生和家長要求繼續發展的願望,也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性。

參考文獻:

[1]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劉春生.基於實訓系統的“通信光纜工程”課程改革[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07,(21).

[3]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