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建構以合作爲基礎的高效英語課堂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6W

2009年6月12日江蘇省省委辦公廳聯合其他四部委頒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檔案中對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爲作出了“五嚴”規定,提出了新要求。一時間“效率”一詞成爲人們熱議的話題,改革課堂教學行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如何提高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效率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最爲關心的話題。

建構以合作爲基礎的高效英語課堂論文

那麼我們每一個英語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政下開展我們的教學工作,讓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真正體現有效教學的理念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合作的任務要能激發主題參與性,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美國著名學者葉克斯·道得生提出了著名的葉克斯·道得生理論,說明了情緒與作業效率間的關係。根據這一理論:任務的難易程度直接會導致人的情緒狀態的高低,直接決定着主體的參與程度。學生主體參與性的高低直接由任務的難易程度決定着。反之,高難度的任務學生激情就不高,自然主動參與性就不強,所以在教育實踐環節中出現的問題討論有熱度沒深度、有討論沒結果。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問題的本身要麼沒有難度,學生的思維並不能真正的在思辨中得到交流、在碰撞最終得到發展;要麼問題過難,超過了學生的承受極限,學生的興趣、參與度不高,效率自然會大打折扣。

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後就不難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我們在今後合作學習中任務的難易程度既要高於現有的水平同時又不能遷就學生的已有水平現狀,要着眼於學生的發展,一切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應該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係

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漫無邊際和毫無目標的胡思亂想,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誤導科學探索的嚴謹性。同樣,以“學生主動探索”與“教師必要指導”之間的關係看,要注意兩個環節:第一,教師要注意將學生的着眼點直接引向所面對的“問題”;第二,教師要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各種問題之間所存在的重要聯繫。

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引導是分不開的,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重點是如何精心設計合作學習,從目標設定、教學過程的展開與評估等全程把握。但要使合作學習始終卓有成效,僅依靠事先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爲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比如,小組活動發現學生不參與,要及時提醒學生;如果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一時受阻,教師要及時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如果小組討論出現分歧,可以適當擴大小組規模,讓這個組的同學與其他組組成大組進行討論等。除此之外,還會發生一些令教師頭痛的事,如學生不願討論等,教師應有耐心和愛心,經常鼓勵和幫助這些學生,讓他們充分體會合作的樂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加入小組學習。

三、注重組內成員的學習質量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當我們給予集體成員影響時,這樣的影響也必將透過成員給予集體。”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讓我們教育工作者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關注了每一位成員的發展,小組學習的質量纔能有所保障。只有小組成員全體參與到學習中來,組內有效協調好人際關係,小組學習的效率纔能有所保證。

那些僅靠組內某一個人或少數人蔘與的學習,並不能稱得上是“合作學習”。合作不是個人的“秀”,只有一個人參與、其他人觀看的學習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合作機制”。小組學習應該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爲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學習任務的想法。我們要在小組學習中倡導小組成員間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係,每一個人的貢獻都是小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價值和重要性都要在小組成績中得以體現,讓學生們在合作中自尊心得以保護、自信心得以增強。

四、競爭機制的引入和正確評價觀的形成

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競爭不忘合作。在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因爲,現代社會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競爭與合作是每個人都面臨的共同課題。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才能樹立起正確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觀念。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教學中來。比如:上課基本上是以組爲單位,一節課下來評出優秀組、進步組和有潛力組。或評出每個小組的閃光點,肯定成績,激勵進步,如“高效學習小組”、“優秀學習小組”、“團結小組”等。由於此競爭機制的引入,上課學生自然都會積極發言、討論、表演等,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未來社會競爭將更加激烈,但競爭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識就愈重要,並且合作的範圍也就愈廣闊。爲了使孩子將來有更大的發展,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要重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新形勢和新政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英語課堂和教學行爲進行反思。教師如何組織好高效、有序的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所在。我們今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不斷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