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培養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6.43K

[摘要]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提升初中學生審美觀念的重要一課。透過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對於人文教育、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教育作爲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人才的啓蒙和培養有着重要的作用。

淺談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培養策略論文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審美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中學音樂教學必須對青少年的美育教育進行合理的滲透,使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大綱》也對此做出明確指示:“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爲,音樂教育的價值在於透過不同的音樂體驗,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平衡綜合的邏輯思維,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因此,音樂教育對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提出了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策略的幾點建議,希望對當下中學音樂教育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音樂教學的審美價值

1.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正確審美

音樂美是一種聲音藝術美,它是依靠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變化和對比相合組織起來,形成音樂形象,並依靠人們的聽覺來感受的一種藝術,它不僅有利於保護學生和嗓音,還能轉換學生大腦中樞的興奮中心,更好地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正確地審美還可以陶冶和培養學生具有優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更好地啓發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理想。總之,藉助於音樂的娛樂性能、教育性能和審美性能,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中得到發展,更客觀地去認識世界,使他們有意識地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語言美、行爲美和心靈美,從而有益於社會風氣的`淨化,更進一步鼓勵學生爲振興中華而努力,爲將來爲祖國多做貢獻奠定基礎。筆者在初中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深感:在音樂教學中只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音樂,學會欣賞音樂帶給人的無形之美,就能夠宏觀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角度,對審美認知的形成也有極大的助推作用。音樂透過營造氛圍,能夠對人產生心靈的淨化作用,透過正確引導,能夠對人的審美能力進行深入挖掘,提升審美的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聽前教師要提出啓發性問題,要求學生帶着一兩個問題來聽,欣賞當中需要做必要的講解,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講解一定要少而精,切忌煩瑣,在學生欣賞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然後教師再做簡要的講述,是啓發學生想象和聯想的關鍵。生動的語言、富有意境的圖畫或幻燈、錄像等,都可以在生活經驗和音樂間架起聯想、想象的橋樑,最終達到引導學生“以聽審美”的教學目的。

2.初中的音樂教育能夠立足於社會美德

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大凡深有造詣的教育家都深諳此道,因爲音樂作爲萬德胚胎的源泉,可以把外在的道德規範內化爲人格要求,這就是正所謂的:人心自有語言難通而音樂可通的領域。因此,音樂教育要幫助學生辨是非黑白,知善惡美醜,要擔負起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完善品德的重任,使學生形成鮮明的愛憎感情。衆所周知,現代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能對人的感官引起強烈的感染力,美好的音樂緩緩地傳進學生的內心,喚起美好的感覺,達到心靈上的共鳴。教育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這對於培養學生正確審美情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操是十分關鍵的。初中的音樂教育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立足於社會美德,引導人們的內心對美的感悟,對人才的審美認知進行優化,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健康的審美價值觀。音樂教材中豐富的歌、多彩的曲都蘊藏着美,美善合一的理念貫穿於學習的始終,音樂情感所表現的多態美使孩子情感豐富,適時誘導,適度拓展,促進學生在聆聽、演唱過程中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求真、向善、愛美。如中國傳統器樂影響的代表作之一《梅花三弄》這首古琴曲,它的主題音樂節奏平穩,曲調流暢,音調高亢。它以梅花挺拔、剛健來比喻超塵脫俗的形象,以梅花抗嚴寒、傲風雪的性格來比喻不屈不撓的高尚品格,隱喻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是一首美善合一的經典古琴曲。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策略

1.建立平等師生關係,創造良好課堂氛圍

由於資訊時代的到來,老師已經不再是傳播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可以透過互聯網等多種途徑獲取想要學習的內容。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老師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領導者,不再是教學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音樂老師在初中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轉變思維,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領導者的位置上,應該和學生平等溝通,教學相長,作爲參與者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使學生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學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師要積極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敢於質疑、敢於提問。在老師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對過程中的不足及時予以提醒,讓學生恰當地進行改正和完善。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獲得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同時,對初中音樂教學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講解《友誼地久天長》時,我先是表達了一年多來與同學們共處過程中體會到的一些感動細節,以此來表達我與同學們除了師生情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永久的友誼,接着再動情示範,在教室裏邊走邊唱《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使學生更加直接地感受音樂作品所傳遞的資訊,沉浸在我的真情表達之中,渲染良好的學習氛圍。接着我引導學生一起與我合唱,透過互動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情感表達,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更好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爲接下來的講解做出了有效的鋪墊作用。同時,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讓初中教育在生動活潑氛圍中進行成爲了可能。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質疑,在質疑和解決質疑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不斷進步。

2.在課堂中建立良好的審美情境

音樂作爲審美教育的重要的途徑,透過在課堂中建立良好的審美情境,能夠使學生很好地完成審美教育的目標。情景的設定是音樂教學中情感化的基礎和重要保證,透過審美規律設計音樂審美情境,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產生共鳴效應,使學生在不自覺間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在創設情景中需要注意,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創設的情景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大海啊故鄉》時,我先是配樂請學生朗誦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將學生引入到思鄉的意境中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在同學們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後,我再適時引入《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進行示範唱,示範唱時要求學生劃拍默唱;再引導學生跟琴學唱,學唱過程同樣要注意力度的處理以及前後情緒的變化;之後我又解釋了類似“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等歌詞的意境,引導學生感受大海的寬闊和多姿多彩。使學生感受到生命源於海洋、音樂源於生命,號召同學們嚮往美好,熱愛生活。實踐證明,將音樂情景教學用於教學過程中的連接,能夠使學生更加熟悉相關的情景設定,能夠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使得學生對新事物的審美接受得更快。如果將音樂情景教學,用於教學內容中,能夠極大地豐富原有的審美內容,使得審美效應更加怡人、感人、化人。因此老師在設定音樂審美情景時,要明確教學目的,將音樂審美情境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讓音樂審美情景能夠對審美教育起到鋪墊、烘托和促進的作用。

3.引導學生學會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

音樂鑑賞能力是透過認知聲樂和器樂作品,來提升自信自身的情感內涵,是一個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愉悅身心。而引導學生學會在音樂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情趣,審美能力和表現創造力。要想正確地引導學生在鑑賞當中感受美、表現美,首先就需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鑑賞的過程中,隨着音樂的變化,不斷地改變自身的思維。透過聯想將感性的審美思維,轉變爲理性的分析體驗中。當學生運用音樂要素對相關作品進行審美分析時,能夠不斷提升自身感知音樂作品藝術形象的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例如在欣賞音樂《動物狂歡節》中《獅王進行曲》段時,可適時運用語言構成懸念,如樂曲中將會出現獅王威猛吼叫聲,而且這種吼叫聲會在音樂進行中出現若干次,懸念形成,剩下的只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結合他們從生活中得來的知識進行印證了,這正是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透過聯想加深對音樂作品的領悟與理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又使學生在應用、拓寬和延伸的活動中嚐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情感的滿足。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收音樂的薰陶,並在其中學生感受美和鑑賞美,進而在生活中處處表現美。因此,在進行音樂鑑賞課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感官體驗到的美的感受,變成具體的文字和圖畫,久而久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從而實現學生的全身心發展。

三、結語

總之,我們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將音樂學習作爲一個審美體驗,只有透過審美教育,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個性、自信心和創造性。我們一定要增強以審美爲核心的觀念,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旭蕾.淺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104—105.

[2]李鋒.審美與鑑賞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3(46):184.

[3]李振奇.高校音樂教學滲透審美教育的探析[J].北方音樂,2014(03):23.

[4]徐中睿.師範音樂審美教學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