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等物理教學提問策略方法

學問君 人氣:9.76K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顯着特點是“突出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所有的探究活動都是以強烈的求知需求爲動力的,而求知需求是在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出來的。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研究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方法和技巧,營造出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積極思考的良好課堂氛圍,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採用下述幾種提問策略,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初等物理教學提問策略方法

一、匯入新課要提出契合生活實際的問題,層層深入,引出學習內容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教師透過設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在強烈的探究欲的驅動下,跟隨着教師的引導,在快樂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活動中,整節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串聯電路的特點”時,我分析了本節關鍵內容“串聯電路各部分電壓電流關係”與生活中常見事物的關聯,並充分利用學過的電流強度、電壓、電阻等知識,提出如下問題:亮度可調檯燈的亮度與什麼有關?學生回答:“與電流強度有關。 ”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學生回答:“改變電壓或電阻。 ”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學生回答:“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 ”我們學過的什麼儀器可調節電流的.大小?學生回答:“滑動變阻器。 ”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學生回答:“串聯。 ”我隨即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到電路中後,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 ”自然匯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複習舊知識的效果,還把學生緊緊吸引到探究新知的世界裏。

二、利用複習課進行系列提問

透過複習課,對問題進行歸納解決,加強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有條理,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單元或綜合複習時,由學生聯繫所學的物理知識,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物理現象或原理。例如,在“簡單機械”單元複習課上,我提出“舉例說明省力(省距離)的簡單機械,並表示出各個例子中外力所做功的大小”這樣的系列問題。這一類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梳理出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我讓學生分組舉例,在相互啓發下,學生舉出更多的例子,並透過討論將本組的結果列舉在黑板上,由學生代表對其他組別的例子進行討論,再把正確的結果進行分類。學生按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槓桿原理進行分類,最後歸納出簡單機械不省功的道理。這樣處理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開設生活課,巧設自問自答環節,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持久興趣

理論知識本身來源於生活,但經過提煉加工後,單純講解理論,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針對這個問題,在加強實驗教學的同時,我還利用一些課餘時間開設物理生活課,讓學生把平時遇到的跟物理有關的問題和現象收集起來,在生活課上由興趣小組成員進行梳理,特別是那些跟最近所學知識有關的問題優先進行研究,讓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自問和解答。每次生活課,學生把一些廢舊的電器、生活用品都搬到課堂上,他們能運用物理知識成功地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他們不但積極思考,還感到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透過這種方法,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在學習“熱傳遞”內容後,學生把熱水瓶小心地拆解開,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學生把熱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並找出舊暖水瓶不保溫的原因。另外,我還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後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製作,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例如,我們在研究暖水瓶的生活課後,我讓學生把紙杯改造成保溫杯,並比賽誰的保溫時間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興趣。透過這樣的問題設定和解決策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改變課堂提問方式課堂提問方式

不能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合理設定。在教學過程中,我靈活地利用激疑性、探究性、發散性、鋪墊性、激趣性、鞏固性提問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例如,我在授課時提出激發學生髮散思維的問題,促使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和途徑聯繫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思考和研究,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促使了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並且要充分考慮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控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述完一個新的知識點、一個例題後,可以對問題進行引申,進行一題多問,或者逆着題意進行設問,這樣既能讓學生趁熱打鐵,對熟悉的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分析,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孔子說過:“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啓發爲出發點,以置疑爲着力點,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提問只是教學手段中的一種,而合理的提問技巧卻能把學生引入揭示世界奧妙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