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學問君 人氣:2.62W
畢業論文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6歲—12歲的小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特點是,對新鮮的具體事物感興趣,善於記憶具體的事實,而不善於記憶抽象的內容。”數學是1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1座“橋樑”。

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透過動手操作,不僅要使學生樂學,還要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1、動手操作,激發學生興趣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學、善學,從而使他們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又發展了他們的思維。如在教學《統計》中,教師1開始給每1小組發了小豬、小猴等動物的頭像,讓他們認識了這幾種小動物,然後問學生:“動物們都跑到你們的桌子上去了,你們各個小組有什麼好辦法,能很快地知道每種小動物各有幾隻?請大家動動手,想想辦法?”學生1下子就投入進去了,興致很高,有的擺,有的數,有的貼……學生動手操作完之後,教師讓各小組代表發表自己1組的辦法,最後,教師和學生1起得出統計的方法。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比看教師分、理,聽教師講解獲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2、動手操作,理解掌握新知

皮亞傑指出:“要認識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他認爲人對客體的認識,是從人對客體的活動開始的;思維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結構不斷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只有讓他們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理解深刻,有利於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繫。如在教學“求比1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中,我先讓學生擺出6朵綠花,9朵紅花,然後問他們:“綠花有幾朵?紅花比綠花多幾朵?紅花有幾朵?”先讓他們認識這種題目的形式。然後讓學生第1行擺5個○,第2行擺△,要求△比○多2個,求第2行擺了( )個△。透過學生的操作和老師的指導,學生體會到要擺比○多2個的△,就要先擺和○同樣多5個△外,再比○多2個的△,求第2行擺( )個△,就是把這兩部分合在1起。然後再教學例3“桃有14個,梨比桃多9個,梨有多少個?”學生比較輕鬆地理解和掌握了這1知識,同時這樣的操作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習數學成爲1種強烈的精神追求,促進智力活動的有序發展。

3、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空間觀念還不行,這就需要透過動手操作來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如在教學<<認位置>>中,教師圍繞學生身體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腳、右腳等)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較好的`認識了左,右兩個方位;圍繞學生間座位關係的討論,使學生體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這樣的教學聯繫實際,操作性強,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對的位置關係,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4、動手操作,培養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大腦裏有1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依靠抽象思維和雙手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起這些區域積極活躍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結合,那麼大腦的這些區域就處於沉睡狀態。”當學生動手操作時,能使大腦皮質的很多區域都得到訓練,有利於激起創造區域的活躍,從而點燃學生的創新之花。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中,爲了讓學生理解:在餘數的除法中,餘數要比除數小。教師先讓每個小朋友拿出7粒棗,每3粒分1份,求分成了幾份?還剩幾粒?初步感知餘數比除數小。再讓每個小組長給自己的每個組員發1張糖圖(圖上糖的粒數不相同),然後大家動手圈1圈,填填表格,討論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計算餘數的除法,餘數都比除數小。從學生的實際動手分棗,到分小組合作動手圈圈,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己去探究、分析、歸納、總結規律,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動手操作,提高探究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有1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爲中心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把靜態的結論性的東西轉化爲動態的探究性的數學活動,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藉助操作啓動思維,吸引到探究新知過程中。比如教學《有趣的拼搭》中,讓學生把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放在同1塊滑板頂端,讓這4個物體同時往下“滾”,“滾”的過程就是1個探究的過程。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有自己的知識水平,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旁人是無法替代的。利用這1點引導學生在“滾”的過程中進行探究,發現規律,初步感知各類立體圖性的特徵。在“堆1堆”中,我讓學生把4種物體分別堆成1堆,學生透過操作、探究發現其中有趣的現象。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探究的這些規律進行有趣的拼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6、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認爲“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都想看1看、動1動、量1量。而加強動手操作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1種方法。透過動手,學生學得更有趣;透過動手,學生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在這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機會。 如教學“米、分米、釐米”時,在學生認識米、分米、釐米的長度單位以及相應的進率,建立1米、1分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基礎上 ,我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怎樣知道“教室的長度 ”、 “文具盒的寬度”、“人的高度”等等,讓學生親自動手試1試,去量1量…… 課上學生“動”了 ,氣氛“活”了。使學生引用了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