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口腔醫學教育人文素質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2.57W

我國現行的醫學教育過分注重醫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而忽視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精神的培養。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口腔醫學教育人文素質的培養

 摘要:當今的醫生除了肩負着解除患者病痛的職責外,還能夠爲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關懷。面對社會需求的改變,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強調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要將人文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採用學分制的培養方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口腔醫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

關鍵詞:人文素質;口腔醫學;教育

1社會需求發生了變化

口腔醫學專業在我國發展速度較快,因具有自身獨立的課程體系和專業特點,每年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都與臨牀醫學專業分學科進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醫師資格認可方式,其透過率也是檢驗和衡量各醫學院校專業知識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1]。隨着社會不斷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要求口腔醫生具備較高的人文精神,懂得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時還要處理好整個社會的關係。患者到醫院後要從生理和心理加以關注,不能只見“病”,不見“人”,不入“心”,留不住患者,達不到治療效果也不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爲了滿足社會的需求,除了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強調培養學生的醫德醫風和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是指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透過知識傳授、環境薰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爲人格、氣質、修養,成爲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2]。

2人文素質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2.1制定課程標準完善頂層設計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自2006年開始就不斷提煉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口腔醫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能在各級各類醫療、保健等衛生服務單位從事口腔疾病診治、口腔保健知識宣傳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每門課程制定了課程標準,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人文素質目標,將教學行爲與工作任務對接,在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其中,培養學生救死扶傷精神,處處體現醫德醫風。

2.2模組化課程管理

醫學道德的核心是醫學人文精神,是醫學對生命的根本態度,是對患者健康的終極關懷,是對人生命權利的尊重。根據臨牀口腔醫生崗位設定課程,將課程分爲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三大類,其中選修課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際溝通技巧》、《醫學心理學》《衛生法概要》等。這些課程強化了素質教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更好地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還開設了《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這些課程激發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強人文課程的比重,不但不會影響口腔醫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2.3“校院融合、四個一致”教學模式改革

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強調培養學生的分析、表達、理解和動手能力[4]。“校院融合、四個一致”教學模式是爲了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崗位勝任力而提出來的,在此種模式下教師與臨牀一線醫生相一致,教學環境與臨牀操作環境相一致,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相一致,生產實習與就業培訓相一致。專業教師均是臨牀一線的醫生,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加入臨牀人文關懷的因素,在學校就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實訓室模擬真實臨牀工作環境,感受職業氛圍,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將專業課程任務化、項目化和人性化,實訓課模擬臨牀接診、問診、檢查、治療等過程進行,將人文素質融入實訓項目。實習就業單位除肩負就業培訓任務外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

3人文素質融入師資隊伍建設

如何將人文素質融入教師隊伍建設,是醫學院校重點考慮的問題。在醫學院校人文社科類教師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師德師風建設中人文素質顯得尤爲重要。漯河醫專口腔醫學系針對此種情況組織新進教師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教研會進行校風、教風和學風的研討;鼓勵教師跨學科進行人文素質、德育教育研究。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用教師的學識和人品來影響學生的三觀,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的提高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何愛華[5]認爲師德建設構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境,是實現德育目標的基本保證。注重師德建設,以生爲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質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人具有生物學特性,同時還具有社會屬性,醫學一直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統一[6]。在口腔醫學的教學安排中大力倡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職業人文素質水平和崗位勝任力,以迎合新世紀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要求。2008年口腔醫學系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協會,旨在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和預防口腔疾病的相關措施,提高人羣口腔保健意識、培養大學生口腔健康服務能力,力求透過協會的努力使人類在80歲的時候口腔內還保留有20顆能夠行使功能的自然牙。利用暑假及每年愛牙日進行口腔健康知識進校園、爲社區老人及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進行義診和口腔保健知識宣傳等。透過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向深度發展。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隨着社會的進步和口腔醫學的發展,要求口腔醫生除了具備高超的醫術外還應具備一定人文素質,這也是今後教育不斷髮展的方向。人文素質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情感和情操;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可能僅靠灌輸和讀書獲得,更重要的是經歷後的感悟[7]。

參考文獻

[1]習正.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爲導向的臨牀醫學本科教學改革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9,(6):1085-1086.

[2]胡顯章.中國大學人文啓示錄[M].成都: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30.

[3]洪軍,王偉,何成彥.重視臨牀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7):991-993.

[4]沈勵銘,朱曉卓,徐偉靜.對加強口腔醫學生臨牀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1,(8):25-26.

[5]何愛華.高校師德建設與德育實效性的提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75-77.

[6]高琴,周昌菊.淺議教師的師德與臨牀階段醫學生的素質教育[J].實用預防醫學,2003,(5):797-798.

[7]李剛,郭靜.口腔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創新與社會實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5):63-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