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校園文化市場的要素與功能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5W

論文摘要:高校校園文化市場的主體要索有校園文化工作者、校園文化消費者(即學生和教職工),客體要素主要有校園文化產品、服務、資金、資訊等;其功能主要是資源配五功能、聯繫反債功能、整合功能。

校園文化市場的要素與功能論文

論文關鍵詞:校園文化市場 要素 功能

校園文化市場是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其教育和娛樂功能併產生一定經濟效益的中介,是實現校園文化和服務從生產者、提供者轉移到消費者的橋樑和紐帶川。

一、校園文化市場的要素及其特點

在市場構成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市場主體和市場客體。市場主體即參與產品和服務交換等市場交易活動的個人和經濟組織,具體而言是產.鑽和服務的提供者與消費者。由此可知,校園文化市場的主體是校園文化部門及其工作者、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即高校學生和教職工。市場作爲一種商品交換關係,首先反映的是人的經濟行爲。因此,市場主體是市場的基礎要素,他們是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的決定力量。

所謂市場客體即交易對象,其內容包括產品、服務、資金、技術等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的擴展和深化,市場客體的內容也在不斷延伸,即越來越多的對象進人市場客體的序列。校園文化市場客體同樣包括上述內容,而且也會隨着作爲市場主體的校園文化生產者的供給能力,以及作爲市場主體的校園文化消費者的消費需要增強而不斷創造新的校園文化客體。

校園文化市場的媒介作用在於將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與需求連接起來,求得供給與需求的總體和諧。爲此,必須認清校園文化市場要素的特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而實現供給與需求目標的最終實現。

1.校園文化工作者的主導性和非強制性

校園文化工作者包括學校領導、教職員工(重點是政工幹部)和學生骨幹,他們共同決定着校園文化市場的供給狀況,決定着供給產品和服務的內容、形式、數量、質量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主導性。學校領導作爲師生員工的一分子,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設計者,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他們在校園文化市場供給過程中發揮着一般教職員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導作用表現在兩個方而:一是引導;二是推動。教職員工(特別是政工二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者,是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直接提供者,直接決定着校園文化產:和服務的內容、形式、質量、數量,其主導校園文化市場供給的作用顯而易見。學生骨幹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依靠力量,是一支生力軍,他們最瞭解學生對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情況,代表着消費者的聲音,他們對校園文化市場供給的建議具有獨特的參考價值,因此,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主導市場的部分供給。

同時,校園文化工作者還具有非強制性。校園文化對受教育者發揮作用,靠的是在自覺自願潛移默化中實現的,是非權力性影響,而不是靠作爲校園文化工作者的學校領導或老師的權力強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制”不具有現實效力。正因爲校園文化工作者不具有強制性,纔有了“市場”發揮作用的空間和必要。因此,校園文化工作者必須根據市場的需要提供產品和服務,做到適銷對路,同時要兼顧教育性,做到滿足市場需要與實現教育目標的統一。

2.校園文化產品消費者的自主性和選擇性

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主要包括全體學生、教師和社區羣衆(由於校園文化具有輻射功能,隨着社區羣衆文化需求的增長,他們會進人校園消費校園文化)。由於校園文化的非強制性,決定了他們消費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自主性、選擇性,他們願不願意接受、消費校園文化,消費何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消費的滿意度如何,都山他們自主決定,自由選擇。

3.校園文化資金的制約性和有限性

繁榮校園文化市場,提供優質的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生產校園文化物質產品如環境文化建設需要錢,生產校園精神產品如舉辦文化節、綜藝晚會、專題講座也都需要錢,可見,經費是制約校園文化建設或者說制約校園文化產品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經費充裕與否,客觀地制約着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制約着校園文化市場的繁榮程度。可是,從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經費來源渠道看,主要的還是依賴學校拔款一途,而沒有很好地開掘市場潛力,而學校的撥款是十分有限的,校園文化建設要打破經費制約的瓶頸,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校園文化面向市場,進行市場化運作,積極籌措資金作爲必要補充。

4.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教育性和可接受性

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必須要做到教育性和可接受性的統一。沒有教育性,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沒有可接受性,就不會有市場需求,這是其不可偏廢的重要特點。而且,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兩者是可以實現統一的。校園文化不是靠說教育人,而是藉助一定的載體潛移默化的薰染實現的,更多的時候是藉助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因此,教育性與娛樂性是緊密相連的,沒有娛樂性的純粹教育和沒有教育性的純粹娛樂都是不可想象的。寓教於樂是校園文化追求的最好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育性與可接受性的完美統。

二、校園文化市場的功能

1.資源配置功能

在市場經濟中,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性機制,即資源和市場要素是透過市場信號和市場交換來實現其在整個社會和企業之間優化配置的。同樣,校園文化市場也可以使各種校園文化資源和要素圍繞建設優質的校園文化得到優化配置。

校園文化市場對校園文化資源和要素的配置功能是如何實現的呢?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者會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即實現最佳教育效果來配置資源。但這種校園文化資源配置是否符合校園文化消費主體的需要,還必須經過市場的檢驗。如校方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的校園文化活動、文化環境,消費主體是否積極參與其中,是否爲消費主體喜愛並受到教育,最終會由市場來決定。透過市場的檢驗,證明哪些投人教育效果好,哪些投入教育效果差。在校園文化市場對資源和要素的動態配置過程中,資和要素就會自覺地流向符合消費主體需求,教育效果好的方面,或者促使建設主體對不受歡迎但教育目標又必需的文化產品予以“包裝”改進,使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主體—校園文化工作者會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在滿足文化產品的教育功能的同時,還爭取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目標來配置資源。這一點在校園文化市場上是可以做到的,關鍵是我們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要有經營意識。當然,到底哪些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有經營價值,這也必須由市場說了算。校園文化市場就是要把資源和要素配置到既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又能獲得經濟效益的方面,這纔是真正的校園文化資源最優配置。

2.聯繫反饋功能

校園文化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將供給與需求雙方聯結起來。校園文化產品供給和需求在沒有任何媒介作用下,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如果沒有市場這個媒介的存在,校園文化建設者就不會了解校園文化消費者的需求,就無法生產提供“適銷對路”的校園文化產品和服務。只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者一與消費之間的聯繫,把消費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預期及時反饋給校園文化建設者,才能促使供需雙方目標的實現。

3.整合功能

校園文化市場的整合功能首先在於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校園文化產品、服務的經濟和文化雙重效益。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校園文化市場爲實現這雙重效益提供了一種儘可能大的空間場所和儘可能快的時間保障;二是校園文化市場在校園文化供給者和消費者之間提供了選擇、互相協調的可能性;三是校園文化市場具有良好的競爭機制,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從而從整體上促進了校園文化雙重效益的最佳實現。

校園文化市場的整合功能還表現在它促使了校內外文化資源的互動。不管是社會捐資,還是企業的贊助,抑或是社會文化產品對校園的滲透以及校園文化產品與服務對社會的輻射,都毫無例外地得益於校園文化市場的整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