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詩歌欣賞在英語教學的模式運用淺談

學問君 人氣:2.77W

文章來自百分百論文網

詩歌欣賞在英語教學的模式運用淺談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英文詩歌的分析和鑑賞,對提高學生的語感和語言理解能力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對英文詩歌的瞭解和熟悉有利於學生們打破思維定式,拓寬思路,更靈活地掌握與運用英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增強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在思想上能夠受到美的薰陶。筆者將對一個單元的詩歌教學具體運用模式進行闡述。 

關鍵詞:詩歌教學 教學手段 教學活動設計 
   
  一、把英語詩歌應用於大學英語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詩歌的功能有利於語言學習 
  把詩歌應用於大學英語教學與詩歌在教育中的代表性(representational)和娛樂性(recreational)的功能是分不開的。首先,詩歌本身的潛在性和詩意性(potentiality and poeticity)、語言的歧義性(ambiguity)和意義的非瑣碎性(non—triviality)賦予詩歌極大的解釋空間,允許不同讀者對之做出完全不同的詮釋,有利於激活交互活動中學生的獨創性思維,使之不囿於權威的評說和結論。其次,外語學習中的詩歌教學對於開發學生的語言領悟能力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起着非常有用的作用,因爲每一次閱讀英語詩歌都蘊含着一種對詩歌結構、意象、聲調、詞藻以及簡潔效果等的再認識。第三,英語詩歌在語言教學中的代表性功能還體現在詩歌語言具有可持續記憶和可背誦的特點上,這有利於學生反覆吟詠,由讀詩進而產生語感。 
  (二)符合以學生爲中心的交際教學法 
  教學活動不但要有利於語言能力的訓練,還要有利於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由於詩歌寫作彈性大,詮釋詩歌充分體現了個體的主觀意志,故詩歌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個性,而這一點正好是文學教學中除文化模式、語言模式之外的第三大目的所在:個性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在內容上使語言教學和文學教學有機融合,在形式上則以學生爲中心,教師在詩歌活動中履行的是組織者、鼓勵者、合作者、解難者的角色功能。透過朗讀、分析、改寫、評點詩歌,學生間相互討論、共同磋商,綜合運用英語的各項技能。透過詩歌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表現和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這有利於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三)符合輕鬆地進行合作學習的情感需求 
  傳統的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往往處在一種被灌輸的被動位置。長此以往,學生對大學英語課感到枯燥、乏味,同時還經常擔心被老師提問。因心理的緊張產生的語言焦慮(anxiety)阻礙了學習者對語言知識的內化,挫傷了學習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在詩歌教學活動中,學習者透過合作學習,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詩歌教學的具體運用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英語中有無數優秀的詩歌作品,在選材上最重要的是能引起學生興趣,除了完成書本上要求的英語詩歌的要素等基本知識及詩歌外,筆者所提供給學生的選材或是學生自己找的詩歌避免一味追求經典和永恆,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操作。同時,詩歌在課堂的利用性也要考慮,要是有音頻資料效果會更好。由於每個學生的水平、愛好和興趣不同,對詩歌也會有所偏好,在選材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找喜歡的詩歌,教師可在此基礎上有選擇的挑選或輪流使用。
 (二)教學手段的應用 
  要理解作品需要大量閱讀,包括原文、評論及背景的知識。課前準備活動中,筆者讓學生去尋找儘可能多的相關資料,並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任務和問題,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基本瞭解。課堂組織過程中可多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合作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自由發表見解,這樣可以思維互補,使分析的結果更加透徹。對一些重點和難點,筆者進行集體講解。學生對一首詩歌所表達的內容,每個人提出不同觀點和理由,其他同學同意或反駁,課堂氣氛非常熱烈,經過多次討論和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生的語言及交際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教學活動的設計 
  1.選詞填空。詩歌和其他文章一樣在寫作過程或文章結構上有一定的發展順序,並具有獨特的韻腳、節奏等。筆者在課前準備一些資料,把其中的順序搗亂,讓學生在閱讀分析後將其恢復到正確的順序。或將一首詩中主要詞挖空,要求學生選擇填空,水平較高的學生可選用cloze的形式,每空提供多個詞語供其進行分析選擇。 
  2.詩歌和散文互相改寫。改寫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筆者適當的給與指導和幫助,更多的要求學生透過上網,查圖書,或互相幫助來完成。發揮積極主動性的同時也學到了課本和詩歌裏所沒有的知識。由於此項任務有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有難度,所以不要求全部學生完成。 
  3.詩歌與音樂相結合。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現形式。埃·愛倫堡在說明詩歌的特徵時說,詩是“音樂和有趣思想的結臺”,配合以適當的背景音樂,透過聽歌填空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仔細的瞭解詩歌的格式和韻律。 
  4.詩歌與圖畫相結合。劉易期在《詩的意象》中是這樣定義意象的:“就是一幅以詞語表現的畫;一首詩可能本身就是由多種組織詩歌欣賞的時候,把詩歌和畫相結合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可以引起學生興趣。不過此項工作要注意詩歌內容的選擇,描繪自然景色的比較適合。 
  5.朗讀或背誦。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詩歌非常注重字音、重音、音節重讀及節奏等的.選擇和安排,如果在朗讀或背誦的過程中,能注意到這些小細節,那麼詩歌學習也會變得有意思。筆者藉助多媒體,指導學生組成小組配樂朗讀,並開展詩歌朗誦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詩歌寫作。課堂開始的時候,筆者簡單介紹詩歌大意,或給學生展示相關圖片資料,讓學生想象可能會出現的詞及表達方式,也可把詩歌內容中的一些主要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些詞來想象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並嘗試用這些詞造句。透過不斷的修改潤色,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寫作水平。 
  7.詩歌翻譯。詩歌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了最豐富和微妙的情感,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開始階段可選擇一些簡單的或者學生已熟悉的詩歌,讓學生品味其中的意境,逐步聯想到自己學過的中文詩。對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將中文詩翻譯成英文。 
  8.利用網絡資源。充分的語言環境和大量的學習資料也是學好詩歌的必要保證。互聯網上有很多好的英語學習網站,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在線或可下載收聽的詩歌錄音;flash形式的詩歌,以及一些專門的詩歌寫作或學習網頁,可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這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很好的資源。 
  筆者認爲雖然一個單元的是個學習過於短暫,但透過詩歌的學習,學生的欣賞能力既可以得到提高,同時也可以學習簡練,生動的表達方法,同時在詞義延伸及書面和口頭語等方面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資源和引導,並注意教學手段和方法,使詩歌發揮真正的魅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