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文學欣賞》教學方法探析

學問君 人氣:1.13W

 論文關鍵詞:文字 主體角色 教學情境

淺談《文學欣賞》教學方法探析

論文摘要: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欣賞》課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精心選擇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創設研討與互動的教學情境等方式,都有助於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1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讓學生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

    開設文學欣賞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的一個嘗試,所以,目前還沒有固定統一的教材可供使用,而面對涉獵文學作品相對少的學生,選擇什麼樣的文學作品,選擇哪些文學作品,這是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爲此,在開課前,可以先讓學生在紙上列出自己喜歡的作家,讀過的文學作品,以瞭解學生的欣賞趣味。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學生的欣賞趣味不一樣。有喜歡古典文學的,有喜歡文學的,有喜歡文學的,有喜歡外國文學的,這樣,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就應儘量顧及每個學生的興趣,有的放矢。同時,也應選擇一些他們不熟悉但非常重要的作品穿插其中,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欣賞趣味,而且還可豐富他們的學識,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應讓學生認識到,名著思想深邃、精湛,閱讀和欣賞名著是一生一世的精神享受,課堂學習只是讓他們走近名著,感受名著,從而喜歡名著,只有不斷地閱讀、理解名著,他們的精神世界纔會不斷豐富寬廣。

    隨着影視、網絡的普及,學生的文字閱讀量越來越少,像《紅樓夢》這樣偉大的鉅著讀過原著的人寥寥無幾,多生是從影視上了解故事情節的,無法感受原著的美。建構主義研究表明,人們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是一個主體不斷建構的過程,即只有透過個體的真實體驗來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纔是最有效的。因此,要特別強調與文字的直接對話,每次開課之前,把要講的篇目發給學生,讓他們閱讀,並在課堂上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不讀評論文章,以免先人爲主的評論影響了學生對文字的個體見解。而對於一些詩詞,可以採用課堂誦讀的.方法,激發學生在誦讀中分享文字中的情慷。最有價值的嘗試是自編自改文字劇情的方式:學生以“導演”的身份進人文字,對其中的結構、情節、人物設定進行自己有特色的刪改和重新編排。這種方式能激發學生再創造的興趣,使學生與作品問的交互作用得以深人,從而豐富自身的藝術經驗。

 2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角色和引領作用

    將課堂主體由教師變爲學生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轉變,必將有效提升和活躍課堂氣氛。而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經常是被動、的教育對象,沒有作爲主動的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限制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壓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文學欣賞課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教師對現代、現代教育資訊技術的學習,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可針對某一作家或作品,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者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名著名片,然後談觀後感。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爲了闡述自己的觀點,不僅在課後閱讀了許多作品,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更有許多同學把改編成影視的名著與原作進行比較討論。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參與其中,更善於聽取和分析學生的解題思路,給予各種不同意見以充分表達的機會。同時,還要不時地給他們以啓發、引導。課堂上,老師既要把學生看作一個知識的學習者,更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有豐富內心世界、有獨立人格尊嚴和巨大生命潛能的生命體,尊重他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學生思考的成熟與否,觀點的幼稚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並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得以充分釋放,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是激活學生思維,形成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3創設嶄新的教學情境

3.1學生研討式

    對話教學是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教學理念,它提倡建立自由、開放的場境,體現、平等、自由、開放、溝通、合作等特徵,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意識和自由開放的個性,力求創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的課堂教學情境。建立和諧氛圍,是創設充分參與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前提。現代教學理論認爲,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是愉悅、和諧的課堂形成的基礎。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不輕易指責或批評學生,常給學生以鼓勵和支援,使學生心情舒暢、興趣盎然、無拘無束地參與教學活動,爲學生的學習創沒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例如,在欣賞金庸小說時,設定的情景是“金庸小說研討會”,同學們坐成圓桌式,暢所欲言,教師不加任何評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在談到金庸小說中的“大俠”時,有的認爲是郭靖,因爲他“爲國爲民,俠之大者”;有的認爲是令狐沖,因爲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的則認爲是蕭峯,因爲他爲了和平,爲了阻止大宋與契丹兩國交兵而不惜犧牲性命。在談到誰的武功最高時,有的學生說是韋小寶,因爲他的逃跑功最厲害(不時引起鬨堂大笑)。實踐證明: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使之滿腔熱情地投人學習。

3. 2師生互動式

    在對話教學中,教師的權威性被消解了。教師雖然還要控制整個教學過程,但他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了。在傳統的教學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師爲中心”的傾向,教師要求學生必須聽話,並把聽話與否作爲判斷學生好壞的標準。而對話教學則要求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好的引導者,即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所想表達的東西。教師作爲引導者,既要保持一定的權威性,又要以一種夥伴的姿態介人學生之中,做到既外在於學生,又與學生同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公佈自己的閱讀成果,以便與學生平等交流。此時,在同屬文字讀者這一點上,教師的地位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提供的只是一家之言,並非“標準答案”,因而並不具備強迫學生接受的性質,學生和教師享有質疑的權利和解釋的義務。例如,我們在學習小說鑑賞時,教師與學生一起評論《三國演義》,在分析諸葛亮這個人物時,講到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作者“仁君賢相”創作思想的體現者,他爲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但有的學生對此觀點提出了質疑:一位同學認爲,諸葛亮在輔佐劉備建立了蜀國之後,就應該想辦法讓蜀國強大起來,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而不應該再勞民傷財地去打仗,諸葛亮的做法不是爲了國家,而是爲了個人的名聲,是不值得歌頌的。還有的同學對曹操“奸雄”的提法提出了異議,認爲曹操所謂的“奸”是他的謀略,《孫子兵法》中不是也提到“兵不厭詐”嗎!在對話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很多見解是獨到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闡發自己的觀點,形成對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