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以就止爲導向,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學問君 人氣:5.86K

論文摘要:文章從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高職教育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進行思考和改進的地方,以提高高職學生的教學質量和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從而真正實現以市場爲導向,以就業爲導向的一種教育培養模式。

試析以就止爲導向,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 教育教學改革 培養模式

每年的10一11月份,對全國各地高校應屆畢業生來講,將決定他們一生中最爲重要的選擇。何去何從?這對許多在“雙選會”上進行就業選擇的學生來說,有歡喜亦有悲傷。2001年教育部統計,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超過85%,然而隨着各大高校大規模擴招計劃的進行,這一數據在2004年下降到了72%,並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413萬,比2005年增加75萬人;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更加突出。有關專家分析指出,隨着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持續上漲,明年的就業形勢仍將嚴峻,失業人數將相應地增加。是“讀書無用”,還是“人才過剩”?一場席捲而來的“中國教育危機”似乎不可避免。大學生就業難,開始成爲整個社會的共識和關注焦點。

同時,從2004年各高校就業人數比例來看,全國有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人,其中150萬爲高職畢業生。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73%,而高職(專科)生就業率爲61%;2005年全國一次平均就業率爲72.6%,其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爲81.7%,專科高職生一次就業率爲62.1%。此外,據悉教育部今年將投放20億資金致力於高職、中職的招生,全國高職、中職的招生人數將擴大50萬,總規模達800萬,中職和高中學生比例將調整爲1:1在這種情況下,隨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不斷的擴大,畢業生人數不斷的增加,也帶來高等教育發展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就業難與高職院校擴招的矛盾,也說明了目前的高職教育還不太適應社會的需要。在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衆多與會代表指出,增強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必須解決好高職的定位問題,面向市場,進人市場,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院校在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必須以就業爲導向,以市場爲導向。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類型上是職業教育,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徵,是專科學歷的職業教育。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尚處於發展期,呈現出不斷髮展、變化的狀態,尤其是其中的職業教育部分,從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上看,都可以說尚未定型。這些都需要我們客觀認識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正確分析高職生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認真研究、總結、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因勢利導,科學應對,積極探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一、把握好市場動向,建立以就業需求爲導向的培養模式

在總體辦學思路和辦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我們應將學生培養與學生就業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應加快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提高以動手操作能力爲主要內容的教學質量、加強素質教育,是增強並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最基本保證。這就要求在相對固定的教學規律中去尋找能適應我們高職院校,同時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下功夫,以就業需求爲依據來確定學生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應與社會的需求同步,在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方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以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爲培養目標,根據市場需求及崗位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要求;在制訂學生培養計劃時,應在我們的專業教學計劃中將全部的課程體系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在教學計劃制訂中做到了解行業特點、掌握市場執行規律,教學計劃中應充分體現我們的課程設定與市場需求的統一性、相融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將最新的市場資訊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了解社會經濟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做到教學的針對性與職業性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新精神,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追求實效;打破自我封閉的辦學模式,與社會接軌,與企業結成親密聯合體,重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共享企業的資源,爲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優越的條件,實現與市場的零距離接觸,同時,還可以透過企業反饋,及時瞭解社會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略。

二、以能力培養爲中心,職業素質培訓作爲特色

職業教育非常強調能力特別是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是實質也是特色。我們應找到適合職業教育的特色,在學生的培養模式上動腦筋,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培養方式,在確定培養目標時應瞭解專業的實質。我們的職業教育應根據專業需求不同,在基礎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中,在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體系安排上確定不同的比例。做到從實際出發,靈活多樣。按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爲目的,以必需、夠用爲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教學要佔到50%左右,減少不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增加技能實訓,提高實踐教學的知識、技術含量;同時要把職業素質培訓作爲特色,在職業教育的實質下培養學生專業化的實踐操作水平。總之,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

三、以企業爲依託,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培養學生最終是培養他們的實際實踐能力。所以一般在安排整個課程體系時學生的實踐教學的比例應大於純理論的教學比例。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職業技術型學院實驗實訓設備嚴重缺乏、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不能光是“等和靠”。學院的系部應結合自已所辦專業特色,尋找間接的教學資源,想辦法和企業掛鉤,在互利的原則上校企結合,以彌補學校教學資源的不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這樣也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熟悉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特徵,瞭解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最直接的資訊,實現“零距離”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纔可能自覺的、有目的的去適應社會的需求,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四、提高學生崗位競爭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現代社會對職業崗位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如果我們的學生不具備這種崗位適應能力,就不可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因此我們的學生除了必須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崗位能力外,還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我們應在學生一走進校門就強化綜合素質教育,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完成學生的素質教育。如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組織課外社團活動、在部分專業中增加選修課體系、組織大型講座等形式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另外,作爲職業學校的特色還應鼓勵學生“一專多證”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擁有崗位的“上崗證”。使學生在畢業前就成爲一名專業技能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最終增強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五、轉變就業觀念,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和就業調查

在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式極其嚴峻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認清形勢,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應從長遠的培養目標中做好準備。在學生剛人校時就應當進行就業形勢的教育課,分析就業形勢,介紹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現狀,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確立學習目標,增強對本專業的多方位的理解,這樣使學生更能在現實中安排好三年大專學習生活。

在面臨就業時,還應該給學生進行就業前的指導工作,讓學生掌握就業技巧、感受就業體會。同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設計,加強指導,讓畢業生求職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要和現實相結合,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技能、經歷等進行客觀自我評估,對職業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確立務實、可行的職業方向。其次,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實際能力和社會需求制定有效的實施步驟,實施階段性就業。這樣學生在面臨就業時就能認清形勢、找準目標,不會好高鶩遠、盲目擇業。

此外,在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同時,也應加強對畢業生在用人單位就業後的反饋資訊調查,有助於及時發現教育教學內容與目標和用人單位的差距,有助於及時進行專業設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等的調整,保障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

總之,以就業爲導向的教學理念應貫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透過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改革,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只有學生就業率提高了,才能說明高職教育取得了成功,適應了社會的要求,高職教育才有更大的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