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一種新型組合教學法在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32W

導語:本文介紹了我們在社區護理學課堂教學中採用的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組合教學方法,包含課前指導、學生分組、課堂教學、教師點評環節。

一種新型組合教學法在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穎的“以學生爲中心”的組合教學法,它透過教師課前指導、學生分組、學生講課、角色扮演、學生提問、教師點評等多種手段結合在一起的課堂教學方式,將“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將該組合教學法運用於社區護理學的教學當中,教學效果透過課後小測驗和問卷調查形式進行了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評估,結果表明這種組合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校2012級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二年級4個班學生共146名爲研究對象(標爲A、B、C、D4個班),按隨機法整班抽取,A、B班(共73人)爲實驗組,C、D班(共73人)爲對照組。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入學考試成績和主要相關學科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實施課程爲社區護理學,教學章節爲“慢性病的社區護理”。每週4課時,共36課時。

1.2教學方法

對照組採用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講課爲主。實驗組採用新型組合教學法,具體方法如下:(1)課前指導:教師在課前佈置下次上課內容,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護理。(2)學生分組:每8~9位學生組成一組,實驗組共分成8組,每一組在課堂上要給其他學生講解關於糖尿病患者護理的相關知識。上課前組內學生討論並分工,根據個人喜好和能力,有的學生負責講解,有的學生負責收集資料,有的學生負責製作PPT,有的學生負責角色扮演,各司其職。(3)課堂教學:講課前以抽籤的形式決定各組講課的順序,每組派一名學生對各組表現進行評分(不參與本組評分)。

按照抽籤順序每組派一位學生主講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本組其他學生可以配合這位主講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示範,如扮演糖尿病患者,講課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隨時提問互動。各組學生講完之後,每組負責評分的學生進行打分,打分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講課內容的熟練程度、邏輯性、與臺下學生的互動、角色扮演效果、PPT/視頻製作效果等。

每組的得分作爲該組學生一次作業的分數,算作平時成績的一部分。(4)教師點評:每一組學生講完之後,教師根據這組學生講課情況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點評,補充答疑,肯定每組學生表現精彩的地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指出錯誤和不當之處,予以糾正。最後強調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的記憶和認識。

1.3評價方法

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對兩組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1)考試:每次課程結束後,對所有學生進行小測試,測試內容爲本次上課內容,考試成績滿分爲10分。由教師完成閱卷評分。(2)學生問卷調查:在學期末讓兩組學生全部參加教學座談會,並向其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溝通和應變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自學能力、自信心、學習興趣等。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7.0軟件包,兩組均數比較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率的比較採用χ2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小測驗成績比較

實驗組平均成績爲(7.23±2.547)分,對照組平均成績爲(6.18±2.124)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18,P<0.01),實驗組考試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組。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

共發放146份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4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爲100%。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各方面的評價優於對照組(P<0.05)。

3討論

現代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和實用型的護理人才。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爲主,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在社區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採取“以學生爲中心”的組合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不論是查閱資料、角色扮演還是製作PPT,都是學生合作和探索的結果。爲了有好的表現並取得一個好的分數,每組學生在上課前會自學書本知識,一些學生還會去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更多資料,這些過程對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有幫助。對於角色扮演的學生,他們需要思考表演內容,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非常有益。

每個小組根據組員的個性及喜好分配任務,可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例如:口才好的學生可以安排其講解;善於表演的學生可以安排其進行角色扮演;善於使用電腦及製作PPT的學生可以讓其準備PPT。爲了使表演精彩,小組成員需要集體討論併合作,正如表2顯示,實驗組對“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與“增強溝通和應變能力”這兩項的評分顯著高於對照組。美國教育家MaryellenWeimer指出:當“讓學生教學生”的教學設計被縝密執行,並且隨之進行科學的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會顯著提高。讓學生自己講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次鍛鍊表達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機會,還能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有參與的學生在課前及課堂中收穫很多,他們會對錶演及相關知識印象深刻,使枯燥的書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記憶牢固。實驗組的社區護理學小測驗成績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說明組合教學法的確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普遍優於對照組(P<0.05),表明這種組合教學法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爲了扮演好患者的角色,課前學生要認真查閱相關資料,瞭解這類患者有哪些症狀和體徵。這能夠潛移默化地鞏固其專業知識。另外,在鍛鍊學生判斷力及人際交流能力方面,角色扮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9],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這種新的“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方式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從學生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以下問題:學生想學什麼?在學生講課中哪部分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哪種問題學生最感興趣等。由於每位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的問題也不同,教師能從不同的學生那裏獲得不少資訊,這些對於教師以後不斷完善教學設計非常有幫助。

需要強調的是,每組學生表演完之後教師的點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充分總結學生的表演,肯定其精彩之處,指出不足,強調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充當的是引導和協調者的角色。儘管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需要教師在實施前認真考慮。首先,不是所有的課本內容都適合用這種方法教學,特別是一些理論性很強的部分不宜採取這種教學方法。其次,每一組學生的人數要控制好,分組規模取決於講課的主題、學生總數及上課持續時間。如果每組學生人數過多,學生就沒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如果每組人數過少,那麼他們的負擔會太大,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堂時間也可能不夠用。再次,教師應充分規劃和安排好整個過程,考慮到突發情況和應對措施,否則會導致秩序混亂,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4結語

本文介紹了我們在社區護理學課堂教學中採用的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組合教學方法,包含課前指導、學生分組、課堂教學、教師點評環節。透過課後小測驗和問卷調查,對該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評估,並與傳統的講課型教學方法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它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能有效幫助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及能力,包括團隊合作、交流溝通、獨立思考、表達能力以及判斷力和創造力等。這些初步研究結果證明了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希望本文能爲護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關於這種教學方法,我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做進一步深入探索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