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老師教研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8W

評價是課程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於《標準》,分析和認識數學課程評價的現狀,理解新課程提出的評價理念,研究適應新課程評價理念的評價方法,是數學課程改革面臨的新任務,也是中小學教師應當特別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小學數學老師教研論文

一、 教師對評價的認識

開學初,我們二年級組教師交流了對評價的認識:多年來,考試作爲唯一評價學生的學,教師的教的評價手段。已經不能客觀、全面、多元性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改變這個局面,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很多,最大一個挑戰是教師自己的評價理念轉變。

傳統的考試在學期期末透過一紙試卷來評判學生的學科成績,一次考試很難反映學生全面的學習狀況,有時我們也會說某某同學平時表現很好,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可惜本次沒考好,他可能要要面對家長的責怪,也可能就因爲他這次不理想的成績,會影響他整個暑假的心情。有時我們也會說某某平常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聽講也不認真,學習習慣不好,但由於有點小聰明,本次考試成績還不錯。難道我們能說這次考好的孩子就比那個發揮失常的孩子優秀嗎?

單一的考試形式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其獨特性,如個人興趣、個人發現以及個人在學習中的體會……而這些,考試都無法替我們記錄。評價結果越是多維度,越是個性化,反映出的學生的學習就越全面和具體。

二 評價目的: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本學期數學學習的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數學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透過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實踐,全面評價學習的數學學習過程,從而獲得的多源反饋資訊而深刻地積極地改進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 感的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 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 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採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要善於利用 評價所提供的大量資訊,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三 評價方法多元化

以學段的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目標爲標準。透過多種形式的檢測,在活動中恰當的評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程度,淡化檢測的甄別、選拔、排名的功能,把檢測作爲查缺補漏和促進學生學習的環節。

評價方法主要有:

1即時評價:課堂關注,課後作業相結合。

2多元評價:自主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

3輔助評價:進步表揚信,最佳合作小組,解決問題小達人,計算大王,實踐操作優秀小組

評價形式:

(1)卷面測試與口頭測試相結合。

(2) 結合教師評價、同伴互評、 親子評價的多主體評價方式。

(3) 採用“採用滿意得分制”,給予學生多次的考試 機會,學生對成績不滿意,允許二次評價。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邀請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組織“家長志願者”參與到期末測試衝關的活動,和教師一樣,作爲評委,對學生進行打分。全面參與到期末的評價工作中去。瞭解期末評價的操作,以及平時教師爲學生髮展所做出的努力。

(5)在呈現評估結果時,採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定量評價主要採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不根據分數排名次。

呈現方式:各種測試卷和學習質量檢測表等。

操作方式:

爲了便於教師實際操作,把等級評定與百分制評分有機結合,對課堂教學採取等級評定法,把每項目標都分爲“A、B、C、D”四個等級。爲方便操作與劃分,管理,教師對各項指標的每個等級,量化爲分數。以例教師對學生的等級進行客觀的劃分,輸入計算機量化管理。而對對學生與家長呈現等級,不根據分數排名次,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四 評價時機全程化

評價時機貫穿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狀態及課前課後的學習狀態來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的高低,具體表現爲學生在對待數學學習中呈現出來的三種狀態,即學生的參與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

過去的應試教育的評價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研討評價的途徑時,我們採用了

① 作業分析。從學生課內外作業中考查學生三方面目標達成情況。

② 課情分析。即學生在課堂內的表現分析。這個分析主要採用星級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採用獎勵各種星制小圖標等形式進行評價。在綜合性評價中,我們採用了階梯式的“綜合素質發展評價表”由教師從學生的積極發言、認真傾聽、大膽創新、善於合作、工整書寫五個方面進行評價。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課堂學習狀態,我們製作了學生課堂情況統計表,記錄每一個孩子的聽講與發言的狀態,在班上每週進總結評比,讓孩子能及時受到表揚和鼓勵,或是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不足,爭取更大的進行。學生在課堂上受到授課教師的表揚、肯定,作業完成的認真工整時,能得到印章獎勵。每單元結束時,再統計相應的印章數量,結合本學期的人民幣的兌換和100以內的加減計算等內容,採用了印章換人民幣的活動,一個印章記一元,每個單元結束時,都可以到老師那兌換同等數學的人民幣。由學生自己按單元日期統計出每個學生獲得的各種印章的數目,在班內進行總結。透過這個活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並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 評價內容多元化

知識與技能的評價主要根據每個學期的學科內容,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作出評價。這方面的評價體系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髮展方面的作用,但不排除檢查、甄別的功能。一方面透過制定試卷(主要是單元檢測與期終檢測)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的檢測;另一方面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製作、討論等方面表現的考察,實行量性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我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採用筆試和實際操作等不同形式相互結合的評價方式,科學地檢測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個性特長髮展情況。

▲單項測試與綜合測試相結合:每學期除了舉行期中、期末等綜合測試以外,平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教學實際需要,針對各種能力與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單項測試。單項測試由執教教師合理調配、科學設定,使學生樂於參加,避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個別測試與集體測試相結合:對於那些成績偏差的學生,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個別測試,個別測試的目的是對學困生進行測試前的輔導,再參加集體測試。同一班級的學生參加測試的次數和要求不一樣。

 ▲書面測試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素質教育強調知識應用,強調動手操作。這一要求不僅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體現在考試形式上,應根據學科內容,合理安排操作測試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採用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相結合,行進性與終結性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對已考察或檢測過的“課堂學習、課外學習、單元檢測、期終檢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日常學習、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共同評價,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全面綜合評價。

收穫與體會:

經過全體教師的`潛心研究,積極探索,認真執教,我們的實踐研究有了很多體會和收穫。

1.學生也開始從傳統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化爲自主探索式的學習。課堂教學由單一的一刀切分閉式轉變成分層次、多樣式、開放式的教學。

2.充滿人文關懷的新型課堂已初步形成。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課堂真正成了學生與教師平等對話的平臺,思維得到啓迪,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

3.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課堂成爲師生共享知識,共享智慧,共享經驗的平臺。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

4.成功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思維活躍的孩子可以闡明自己的意見,而對於不愛發言的孩子在小範圍內給他們發現的空間,寬鬆氛圍下,學生的參與是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使不同人獲得不同的發展。

5.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透過自評、互評和他評的比較,又形成了一種更大範圍的合作學習,這樣既合作又競爭,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得到了培養。

6.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質的發展。

互動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把評價焦點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展到參與狀態、交往狀態和情緒狀態等方面,有效地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老師給予學生中肯的、合理的、激勵的評價是激發學生樂學的動力。學生之間的互評是學生互學互動的手段。在互評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課堂氣氛熱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促使教學質量獲得質的飛躍。

7.教師在實驗研究中的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在進行評價研究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理論中吸取營養;另一方面,從教與學的反饋資訊中,分析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透過課題研究體驗,教師逐漸意識到激勵發展性、過程性教育評價的重要,在強調教學過程的同時,能逐步樹立過程與結果並重的觀念,能把重視教學過程和重視教學結果逐步統一起來,認識到只有保持過程和結果的平衡,才能真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發展能力,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