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9.99K

新課改中對初中生物課堂實施探究性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探究性學習是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新形式,爲素質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閃光點。探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爲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學校所認識,並積極地進行研究探索。探究性學習把學生作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成主動的學習,着重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實踐的精神,給學生以終生受用的知識和能力,爲深化教育改革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空間。

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

1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探究性學習模擬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透過提出問題、查閱資料、假設論證、動手實驗、得出結論。生物課是最具有探究性的一門課程,生物教材也是按照:創設情景冥提出問題冥思考分析冥調查研究冥提出假設冥實驗驗證冥得出結論冥實際應用冥解決問題一系列的科學活動來設計的。生物教學擔負着向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悟一些淺近的科學道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會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這些直接經驗的取得,必須透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已有知識的積累才能獲得。選擇和實施探究性學習,就成爲應對知識經濟挑戰,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之舉。

2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強調讓學生學習人類已經發現的科學知識,而未重視讓學生學習人類發現知識的方法,即只重視教給學生真理,不重視教給他探求真理的鑰匙,只“授之以魚”,而沒“授之以漁”。課堂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使這二者在課堂教學中都得到重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透過集體討論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這種模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習慣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過程轉變,長久下去,必然能夠根本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思考、研究、開拓、創新的能力。

3探究性學習實施的程序

3.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情景得精心設計,情景設計的合情合理,才能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究。教師可利用圖片、生物標本、生活經驗或者社會的熱點問題來聯繫生物知識。好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只要問題有合理性,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這樣學生纔會積極主動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爲進一步探究做好鋪墊。

3.2提出假設。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和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在過程上是一致的。提出問題後,都要對該問題,進行假設。既然是假設,那麼假設既可以是正確的,也可以是錯誤的,主要是讓學生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 3.3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凡“探究”都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所以在設計探究方案前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我是按學生的個性特徵,根據學生的性別、學生的興趣、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均衡地劃分小組的。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分工,有組長、記錄員、實驗員等,並且小組內的分工時常調換,這樣能使能力差一些的學生也得到鍛鍊,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教師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巡迴指導,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糾正,促使探究得以深入的開展,教師可選出有代表的小組進行交結果的交流。

4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幾點體會

4.1在科學探究開始階段,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科學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教師共同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共同合作分享的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積極主動的發展者,教師要因勢利導,充當在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中的實踐探索的引導者。教師的引導過程要注意“三個注重”。第一,教師引導中要注重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第二,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基礎訓練;第三,教師在引導中要注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

4.2在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指導作用。作爲教師必須明確在探究活動中的角色和地位———既不是知識的傳授者,也不是學生活動的旁觀者,更不是學生活動效果的評判者,而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指導作用要體現“三性”。即:指導要有針對性、指導要有目的性、指導要有激勵性。

4.3在探究性學習總結時,教師要發揮好組織作用。由於每次探究學習的主題不同,所要求的目標定位和遇到的客觀條件也不同,操作特點和方法也形式各異,但一般來說探究學習的結果表現爲資料收集,數據處理,歸納整理,表達交流等形式,而每種形式又可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表達和交流出來。透過探究性學習,學生獲取了一定的資訊,但對資訊的處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探索的實踐與理論如何有機銜接,這是教師在總結時應該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可以透過實踐驗證理論,更可以透過理論指導實踐,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

教學實踐證明,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在引導中做好“三個注重”,指導中體現“三性”以及在總結中注重“三個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