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非音樂專業聲樂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2W

一、教師需要提升的專業教學能力

非音樂專業聲樂教學論文

相對而言,擔任非聲樂專業學生歌唱教學的教師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需要具備以下專業教學能力。

(一)研究分析學生和深挖課程實質的能力

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分析他們學習聲樂的自身條件和學習習慣,分析學生自身的獨立生活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有的放矢。針對學生音樂素質低、音樂理論基礎薄弱、音樂試唱視聽能力差、專業意識淡薄、主動學習能力薄弱等等問題,研究出一系列有科學、有計劃地實施管理引導和教學的方案,是教師重視自身業務的成長,重視學習、反思、修身的前提條件。作爲教師,上好課是關鍵。要注重理論與實踐並重,研究與聲樂相關的課程和知識。瞭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大膽探索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更深入地挖掘整理出一份能夠科學體現教學特色的教學內容,在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注意資訊的反饋。創造性地積累一些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夠及時彌補學生學習困難和不足的、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內外融會貫通的聲樂作品。

(二)因材施教的能力

因材施教最淺顯的兩個層面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教法。充分了解作品和學生,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除了教學形式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之外,還要善於從優秀的作品中吸取營養,從生活中提煉精華。教師要傳授聲樂學習的方法和要領,能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嗓音思維的`條件一一指導,讓學生能對自己進行比較、定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避免事倍功半。要引導學生大膽表現,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歌唱,克服心理問題。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除了加強教學內容的合理設定和學生獨立演唱能力的培養外,還要加強學生歌曲教學能力的培養。

(三)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能力

作爲一名聲樂老師,要懂得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合理安排每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合理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設計教學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設定每個學期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克服學生學習上和心理上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有效引導。教師不僅要對傳授的素材內容很熟悉,還應該知道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激發其共鳴的、有利於他們日後成長的素材,達到各方面的教育目標。在聲樂訓練的初級階段,選擇好教學內容,對提高教學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第一個學期,根據學生實際問題,把音準的培養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爲重難點。圍繞這個重難點,首先要解決學生的識譜問題、鍵盤的認知和使用問題,進而爲解決這些問題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包括音符的認識和音符的含義、五線譜和簡譜音符的轉換、節拍與拍號的意義、固定調與首調的思維、鍵盤的規律與調式音高的規律、半音全音的瞭解、音階結構的規律等,以及如何在鍵盤上找調與演奏旋律,音準的培養,從自身能感受得到的音程和旋律抓起,這些都是非常緊迫重要的。在解決音準問題的基礎上,第二個學期就可以把解決節拍節奏和運用簡單的調性作爲重難點,並能夠使用節拍器,能夠在鍵盤上找簡單的調,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結構和解決重難點來提高學習的效率等。並且,輔以音程的認識、音級的認識、旋律的認識和嗓音的初步認識運用等,初步涉及氣息、發聲、共鳴與咬字吐字,歌唱中氣、聲、字的初步聯繫運用,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初步規律,等等。要初步學會表演,注重聲、情、字、味、表、養、相,理解學習的螺旋式原理(否定之否定規律),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等等,從系統性和觀念上,給予深刻的認識和把握。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舉措

(一)運用靈活多變的啓發式教學方法

聲樂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在沒有接受真正的聲樂訓練之前,很多人唱歌時比較自由,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唱歌。培植好正確歌唱的理念和方法,運用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有的放矢地來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能力,把正確的發聲技巧轉化爲學生能聽懂接受的技巧,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用聞花式的感覺和深淺概念來引導學生練習深呼吸,輔以一些要點來作比較;把歌唱的氣息和發聲以及咬字吐字器官,用機動車的發動機動力和掛檔以及方向盤的關係作對比,既形象生動又通俗易懂;關於節拍的掌握和節拍器的運用方面,結合一些簡易鋼琴曲、視唱曲、兒歌、聲樂曲等,有步驟地進行訓練。爲了培養學生的音準,首先用哼鳴法哼出鋼琴上自己最容易唱得準的音,慢慢模進,透過對比來提高;讓學生認識音符這一概念時,用分月餅的方法,把分數的知識運用到音符認識上,從五線譜音符入手對應地講解簡譜音符;從鍵盤的結構入手,講解音階和鍵盤的規律,結合首調識譜法和固定調識譜法的區別,能初步運用鍵盤找調,能自彈自唱。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要引導學生課前有系統地進行預習。一首新的歌曲,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熟悉和唱準的調在鋼琴上彈唱。熟悉旋律是第一步,把旋律音對照鍵盤,一一彈奏熟悉。先讓學生了解鍵盤的半音、全音結構特點和黑白鍵的分佈規律,再闡釋音階的結構規律,把旋律中的音程關係透過鍵盤指示出來,透過音樂的句子設計好指法,由易到難、由生到熟地練習。第二步,是歌曲的節拍、節奏的訓練。這一環節要先教會學生使用節拍器,把節拍器中的拍子、速度、節奏型、數拍的特點講清,讓學生透過簡單的歌曲,由簡到繁、由慢到快不斷地訓練。第三步,要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講解問題,有示範性、比較性地上課,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師的教學。由於是集體教學,學生的發展水平往往不一,透過抽查學生的預習成果,講解、解決作品的重難點,讓學生鞏固預習成果的同時,既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在聲樂課堂中,既要關注整體的質量和進度,也要注重學生個體的成長。再者,要督促學生課後有效地鞏固學習成果,不斷地提高個人的能力。把預習的第一印象,同課堂的糾正對比,課後要及時地鞏固下來。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交流,與他人合作學習,取長補短。還要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聲樂學習和提高進程的一面鏡子。聲樂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引導學生一一記錄老師每個階段採用的發聲練習、歌曲素材、主要問題的糾正方法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爲學生創設學習的條件

聲樂的學習,除了學習的工具及學習環境之外,人爲地創設一些學習的條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於聲樂課是大課,一個班級多的有將近50個學生,每週也只有一節課,所以老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個體,採用集體上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上課,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指導。系部也要研究調整好各個班級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好課餘時間,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學習工具(如鋼琴)等。另一方面,不要讓教師與學生變成純粹的教與學的關係,有計劃地安排一些簡單的內容,比如兒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個人教學實踐,透過每個學生的各自教學特點進行交流、總結,能夠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更早地適應教育實習和就業的需要。最後,要能夠及時發現和關照後進的學生,對他們進行訓練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選用適用簡單的音樂題材,如簡易鋼琴曲、視唱曲、簡單的聲樂曲、兒歌等,幫助學生積累音樂素材,以提高視唱練耳的水平、讀譜的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多給學生鼓勵,多與他們交流,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總之,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水平和學校的實際條件制定教學計劃,設計好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不斷地積累適合學校學生實際的題材內容和教學方式。並在“教中學”,不斷探索、鑽研,打破被動局面,主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提高我校非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整合教師資源提高聲樂的教學質量,是此文的真正目標。針對於我校聲樂更高層次的聲、情、字、味、表、養、相的訓練,有待於繼續探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