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質量的幾點思考

學問君 人氣:1.83W
對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質量的幾點思考
  【論文關鍵詞】 高校 基礎 質量 實踐模式 思考

【論文摘 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計算機質量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從分類教學、分層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模式等方面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我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指面向大學中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教育,這部分學生佔全體大學生的95%以上。因此,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實際上是面向所有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這就要求在中,應進一步加強計算機知識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跨學科、綜合型、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加強計算機基礎教育作一探討。
  一、教學過程中應實施分類教學
根據不同專業對的不同需求,實行分類教學。比如:理工類、文科類、體育類。針對不同類別的專業制定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不同,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基本素質與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
基本素質與能力是在資訊技術方面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例如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資訊表述能力、資訊搜尋能力等。應用能力是將計算機技術作爲一種基本工具應用於本專業領域工作中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能自主學習,深入研究,努力開拓,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開發能力,能靈活自如地把計算機技術用於專業研究課題。這種能力是對部分優秀學生的要求但應當是我們十分注意的重要問題。
  二、教學過程中應實施分層教學
  針對入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差異大的現象,採取分層教學。根據基礎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學時不同,對學生進行的計算機教育應有所不同。全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的顯示;入學時已掌握大學第一門計算機課要求的約佔14%;已學過一些但達不到大學第一門課要求的約佔36%;根本未接觸過計算機的約佔49%。一般大城市的大學中,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比例約在5%-30%之間,邊遠、少數地區約佔70%-90%。隨着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的普及,再加上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在今後一段時間,新生入學的計算機水平會呈現出更大的差異。這就給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對大學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不同的高校應根據自身學校學生的特點制定合理分層次的教學任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三、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
計算機基礎教學所面向的學生專業不同、基礎不同、應用方向不同、學習需求不同,因此不能採用完全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應區別對待,按專業、學生能力、學習愛好、實用價值、教學模式等進行教學大綱的設定及教學內容的安排。
1、根據專業分類確定教學內容
由於各類教學內容都不盡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模組的內容,在各個類別中的教學內容深淺也不相同。比如可在理工類中強調公式的插入及應用技巧,在文科類中可強調分節、製作目錄等應用,在藝體類中可強調圖形、藝術字的使用等。此外,理工類可介紹Matlab的使用,文科類可介紹一些軟件的使用,、攝影等專業課介紹一些圖像處理軟件的使用,專業課介紹一些音樂製作及剪輯軟件的使用。充分做到教學內容來源於教材,高於教材。修改課程計劃、調整教學內容應本着提高大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創新意識,使之具有能夠繼續學習新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應用能力的理念。
2、重視基礎教學
目前,學生上網十分踊躍,學習熱情非常高,但普遍存在對部分常用技能掌握較好而對網絡應用的全面知識掌握不夠,以及基礎不牢固,對於將來應用的發現變化缺少牢固的應變和拓展能力等問題,因此,有待加強網絡應用教學的力度。
3、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各專業普遍開設有後繼計算機課程如CAD輔助製圖、C程序設計、Foxpro數據庫應用、電算化等課程,但由於各專業開設課程的目標,大多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一種軟件的使用方法,缺少對學生潛在創新和開拓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只限於應用特定軟件,而較少具備針對實際問題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並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
4、特別注意加強基礎知識教育
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普遍認爲在掌握基本應用技能後開設一門程序設計課程(如C語言、Fortran等)已經足夠了。但事實上,學生要提高應用技能,還必須掌握一些數據處理和算法處理的知識,纔能有利於畢業後長期應用能力的提高。如、等專業的學生在一些計算問題方面,目前只知道用某種軟件來處理得到結果,但缺乏分析處理結果的能力,原因是對軟件的處理方法(即算法)不清楚。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對軟件過分依賴,而缺乏對解決問題應有的認識深度,不利於將來的發展和專業方面更深的造詣。因此,有必要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