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提高文學鑑賞能力的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5W

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熱切地呼喚着素質教育,熱情地渴望着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現實這一目標的基礎離不開學習閱讀的理解能力,閱讀將成爲人終生的必修課。經過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認爲在中學文學鑑賞教學中,要進一步明確文學的鑑賞目標,樹立創新教育思想,加強課外閱讀指導,重視語言文化積累。要鼓勵學生去閱讀,去鑑賞,認真理解原著主題,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鼓勵學生構思寫作,提高文學鑑賞水平。

提高文學鑑賞能力的教育論文

一、明確文學鑑賞目標,樹立創新教育思想

在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中學語文課要加強文學鑑賞教育,語文教師要積極啓發學生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提高文學鑑賞能力。因此開設文學鑑賞課目標十分明確,能加快培養學生文學鑑賞能力的步伐,增強文學教育的審美意識,提高中學生的形象思維水平,發展個性特長,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感悟文學具有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

長期以來,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外閱讀不受師生重視,教師只停留在口頭上講,學生只把課外閱讀當作消磨時光的娛樂。既無目標要求,也沒有量化要求和評價手段,處在放任自流的狀態。學生讀多讀少一個樣,讀好讀差無標準。不少在貧困山區文化落後地區長大的學生閱讀少,文學知識貧乏,文學鑑賞能力較差,尤其是與自然人爲景觀隔閡較大,加上單純枯燥乏味的生活,無法從思想情感和生活體驗等方面去理解中心和人物形象,體會多姿多彩的人生。所以開設文學鑑賞課,可以拓展語文教育研究性學習的新天地,讓學生在文學遼闊的藍天上自由飛翔,其樂無窮。因爲大多數文學形象具體可感,栩栩如生,並以情感人,爲中學生所喜聞樂見,爲上好文學鑑賞課創造了良好的研究條件,營造了很好的語文教育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廣泛興趣和求知慾望,也就形成了生動活潑,積極參與,勇於探索的語文教育的可喜局面。

二、加強課外閱讀指導,重視語言文化積累

加強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是語文教育的古老話題,也是優化語文教學效果的有力措施。語文教師的閱讀指導必須講究科學性,注重生活體驗的積累,注重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累,強化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凝聚功能,努力提高人爲素養。當代教育反饋的綜合資訊表明,發達國家都高度重視本民族文化經典教育,注重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精神,並以民族傳統文化爲驕傲,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深情,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並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因此,課外閱讀指導要以突出中華民族的優秀精品爲主題,例如《唐詩三百首》、《宋詞》和明清小說等經典。又例如外國文學精品:《老人與海》、《巴黎聖母院》、《茶花女》和《永別了,武器》等。語文教師必須精心指導,提出研究性閱讀目標,明確具體要求,量化閱讀內容和講授鑑賞方法,切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分析水平。

在教育部新頒佈的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教科書都強調要加大課外閱讀力度,重視學生的語言文化積累。學生語言文化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需要有恆心和毅力,切忌急功近利地浮躁心態。要運用教科書精讀方面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去獨立閱讀和思考,舉一反三,形成知識遷移能力,有益於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增強文學素養,提高鑑賞水平。

古典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多姿多彩的奇葩。它具有意向美、形式美、語言美、含蓄美和音樂美的鮮明特徵,藝術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這正需要學生有目標有計劃的閱讀,用心靈去感悟,用手去摘錄名言、警句,用腦去思考品味,去撰寫讀書筆記,去研究自己感悟的人生哲理,體驗真善美的永恆魅力。

三、鼓勵學生學會閱讀,認真理解原著主題

爲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文學教育的育人功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原著,學會自己理解作品,學會自己領會主旨,力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而不受別人的束縛與干擾,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這一舉措是針對一部分學生不喜歡看名著原著,懶於動腦思考,過分依賴教師分析而採取的有效舉措。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科學的創新精神。

以往的文學鑑賞課存在思想認識誤區,未能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一篇優秀文學作品被分解得支離破碎,圍繞考試的某一知識點,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作剖析,用掉了學生求知探索的時間,作品的人文學科特色也無法充分體現。

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始終未打破,有些文學鑑賞課變成花樣翻新的追求形式主義的課堂。儘管教師鑑賞得生動有趣,精彩無比,學生聽得茅塞頓開,津津有味,但這只是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藝術,學生並沒有帶着要研究的問題去深入反覆的思考,思維處於被動狀態,缺乏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有效訓練。其文學鑑賞活動,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教師過多地講,學生沒有成爲真正研究意義上的學習主人。所以教師要少講或精講,引導學生自己多品味,多鑑賞,多感悟。 如讓學生閱讀和鑑賞著名作家巴金的《家》,其中的精彩章節是《鳴鳳之死》。在教師啓發指導下,學生首先要認真閱讀原著,其次明確鑑賞訓練目標,再討論、交流學習鑑賞資訊,感悟出其中的思想內涵和寫作技巧,認真品味精彩片段和語言特色。教師精講十五分鐘,讓出時間給學生展開具體的文學鑑賞活動,促使學生提高實踐能力。隨後,教師讓學生作歸納總結,充分肯定學生的結論:鳴鳳是善良溫柔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她的死是美的再生,是愛的展示,也是藝術的昇華。

四、鼓勵學生學會鑑賞,掌握分析基本方法

爲了掌握文學鑑賞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多讀中外文學名著,勤於積累,增強語言感悟,品味生活甜酸苦辣的滋味,貼近豐富的生活現實,理解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典型方法,理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創作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初步理解形象思維的根本特徵:形象思維始終離不開具體可感的形象,聯想、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心理形式,形象思維始終伴隨着強烈的情感活動。教師點撥文學鑑賞知識只是引路子,要相信學生,讓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來鑑賞作品,講出自己真實的感悟和思想。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習鑑賞也將會事半功倍。所以,教師貴在方法指導,點撥關鍵點,解答疑難問題。

例如,鑑賞茅盾先生名著《子夜》的第一章。運用了什麼創作方法?小說以“子夜”爲題目有什麼象徵意義?吳老太爺從寧靜的鄉下來到繁華的大上海後爲什麼突然死去?這些問題學生透過細心閱讀原著,經過分組討論,互相啓發,教師點撥總結,就可以解決。學生經過文學名著的鑑賞,深受啓迪和薰陶,從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五、鼓勵學生構思寫作,提高文學鑑賞水平

學而不研則淺,研而不寫則虛。學生透過文學鑑賞,感悟頗深,有寫作的慾望,有研究的靈感。而寫作與鑑賞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新大綱把文學教育提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各種考試都有文學鑑賞知識。因此文學鑑賞能力的強與弱,水平的高與低,直接關係到考試的成績,也涉及到文學教育的深層領域,體現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果。作爲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撰寫研究性小論文,十分必要和重要。因爲撰寫小論文是動腦動手實踐的思維能力訓練,是提高審美能力的綜合素質的成果,能切實提高學生文學鑑賞的寫作水平。

例如,鑑賞著名作家錢中書的小說《圍城》,首先讓學生先閱讀,以《圍城》爲小說題目有什麼深刻含義?要求學生讀作品,勤動腦,上網找有關評價文獻,構思小論文觀點,選擇典型材料,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充分論述《圍城》命題的深刻思想內涵,闡明永恆的人生哲理。然後,讓學生大膽探索,積極寫作,從不同角度論證題目,並研究概括關鍵點。由此可見,鼓勵學生鑑賞文學名著精彩章節,準確鑑賞主題,撰寫研究性小論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習與實踐,繼承與創新,改革與發展是人類教育事業永恆的規律。在新形勢下的語文教育實踐充分證明,實踐、思考、研究、寫作的有機結合,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視野,必將充分發揮文學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培養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切實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力訓練,是提高審美能力的綜合素質的成果,能切實提高學生文學鑑賞的寫作水平。

例如,鑑賞著名作家錢中書的小說《圍城》,首先讓學生先閱讀,以《圍城》爲小說題目有什麼深刻含義?要求學生讀作品,勤動腦,上網找有關評價文獻,構思小論文觀點,選擇典型材料,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充分論述《圍城》命題的深刻思想內涵,闡明永恆的人生哲理。然後,讓學生大膽探索,積極寫作,從不同角度論證題目,並研究概括關鍵點。由此可見,鼓勵學生鑑賞文學名著精彩章節,準確鑑賞主題,撰寫研究性小論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習與實踐,繼承與創新,改革與發展是人類教育事業永恆的規律。在新形勢下的語文教育實踐充分證明,實踐、思考、研究、寫作的有機結合,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視野,必將充分發揮文學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培養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切實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