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物理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探討

學問君 人氣:5.83K
物理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探討

【論文摘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沒有條件的限制,關鍵在於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觀念的轉變。要善於捕捉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最佳結合點與切入點。?

  【論文關鍵詞】人文素養 ; 教育;
  
  人文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之一,也是我國課程改革長期實踐的思想,同時又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精神。無論從科學教育中蘊涵着豐富的人文精神看,還是從世界科學教育發展的趨勢看,“以人爲本”的理念已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科學教育遠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不滿足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是要全方位關注科學對人的個性、品質、好奇心、求知慾、創造性、質疑的習慣、人生觀等多方面的影響.各國科學教育已關注到層面,強調價值觀的培養和道德教育.科學教育不僅要讓人知曉自然界的奧祕,而且要體現豐富的文化價值觀念,知識不能成爲科學教育的惟一依據和惟一目的.科學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求真、求知的活動,而且具有價值導向、人文負載。在科學教育中必須做到教書育人,充分發揮人文素養的價值功能.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學習方式的變革,提倡學生透過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養成尊重他人成果的正確態度,以及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這爲物理教育中人文價值的體現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1.從物發展史着手滲透人文素養
  愛因斯坦所說:科學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讀者體驗不到探索和發現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達到清楚解全部情況。”科學發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學家奮鬥史,透過經歷和科學家一樣的大致探究過程,瞭解科學事業的艱辛以及科學家執著的求索精神,同時也將激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人文素養。使學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國情懷;體會到科學家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等的思維方式;形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在科學研究中興趣,意志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所有這些對受教育者潛質的開發,誘導,形成自己的“榜樣”都是非常重要的。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在回憶錄中寫道,當他的父親——清華大學系楊武之教授發現了其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興趣和天分時,卻沒有在這方面激勵他,而是請了系的優秀學生爲他講授《孟子》,楊振寧說他後來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績與他父親的這種教育是分不開的.。”科學家和科學史對人文教育起到了橋樑作用。平時教學中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讀一讀”,並補充介紹一些科學家獲得成果的經歷和過程,分析他們的經驗和從中應吸取的教訓,幫助學生解讀科學家的人生。如牛頓勤于思考、悉心鑽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實驗事實爲依據向權威挑戰的故事;布魯納用生命捍衛真理的故事;我國的墨翟和他的學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實驗,並記錄在《墨經》一書中,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光的直線的記載;我國宋代學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記載了磁偏角,比西方哥倫布早 400 多年,等等。?

  2.從物理教材、物理知識本身着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物理教材各章節的描述、精美圖片、段與節的名稱選擇皆注重了感召力與趣味性。如第二章“聲現象”:“聲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這也許使她顯得平凡;聲音在很多方面豐富並改變着我們的生活,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體的運動”用詩人的語言的韻律和意境讚美運動;圖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壇迴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峽大壩、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陳躍玲獲得第一塊田徑金牌的颯爽英姿令人自豪。 ?
   在學習講解慣性知識和安全用電時,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講水循環、能的開發和利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時,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及環保意識;講能的開發和利用、效率時,培養學生的意識、效率意識;講功的原理、能量守恆定律時,補充介紹一些科學工作者研究永動機的故事,培養學生遵循自然規律辦事的意識。推至人類,人是社會動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律和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準則,在社會行爲,態度傾向和價值觀等方面,與社會保持一致,這也是學生今後所在社會羣體具有穩定性所必須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說的那樣:“教育的就在於,要讓受教育者把他周圍的東西加以'人化'……從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東西——人的智慧、才幹和人對人的愛。”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想方設法地把“五彩繽紛”的科學世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心曠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鍛鍊和提高。促進學生情感的遷移和人性的完善,進而無限地熱愛“物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