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重視文化內涵教學實現完美數學課堂論文

學問君 人氣:9.77K

摘 要: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以數學文化內涵爲導向重構教學,真正實現以學科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重視文化內涵教學實現完美數學課堂論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文化 滲透性教學

小學數學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知識結構,它更應該是人類在生存與發展中不斷探索與創造出來的一種文化。數學文化主要是指在數學學習中,以小學數學教材爲載體,以數學活動爲抓手,挖掘蘊藏在數學之中的豐富的文化資源,讓學生開闊視野,瞭解數學與社會發展的相互作用,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人文價值,尋找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感受優秀文化的薰陶,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深刻理解數學的本質,進而培養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發展其理性思維,培養其對美的鑑賞能力,實現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和諧,最終使數學教學從單純的工具性、操作性提升到價值理性,使數學學習更富有情趣和意義,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文化力量。當下,在小學數學文化滲透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問題。

一、“標籤花瓶式”滲透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教師以爲讓學生會算24點、會玩七巧板等一些遊戲,會解答一些雞兔同籠題就是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了。其實,這只是遊走在數學文化的邊緣,而沒有真正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也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解答問題時,追求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和結果獲得的高效性,淡化思維形成的過程,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還美其名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素養”。其實,這恰恰拋棄了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最佳時機。這些教師並沒有在數學研究活動中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精神品質的養成教育,而是淡化了人文品質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教育。

二、“以偏概全式”滲透

數學史是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但“數學文化”不等於“數學史”。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介紹一些諸如歷史上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或典型事件就是凸顯了數學文化,其實這只是彰顯數學文化的一個小舉措而已。與數學史相比較,數學文化有着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爲廣闊的外延,在教學中不能以數學史替代數學文化。

三、“脫離生活式”滲透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就沒有數學,也就沒有數學文化。但是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忽視了生活中的數學文化背景,沒有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廣闊的生活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生活在一個立體開放的空間裏,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由淺入深地滲透豐富多彩的、蘊含數學文化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知識,採用多種方法把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數學資訊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如同空氣一般,無處不在,不可或缺。

四、“蜻蜓點水式”滲透

有些教師知道數學美,卻不知道美在哪兒。也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去展現數學的魅力或數學文化的美。還有的教師認爲數學是枯燥的,哪有美和魅力可言。在一些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簡單呈現一些美麗的圖案,或用圓規畫一些對稱圖形,就以爲是體現了數學美,這是窄化了數學美的空間。

隨着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經歷了“激情”和“困惑”的洗禮之後,已逐步趨於理性,開始轉向“務實”。廣大教師逐漸認同數學文化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也有所滲透或體現數學文化,但總體來講,數學教學的文化內涵仍然缺失。造成數學教學文化內涵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傳統數學觀念根深蒂固

數學在我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曾有過輝煌的成就和優秀的傳統。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數學家研究數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君王統治臣民、管理國家,因而我國古代數學大多以“管理數學”的形式出現,目的是爲了丈量田畝、興修水利、分配勞力、計算稅收、運輸糧食等。從文化意義上看,我國古代數學可以說是“管理數學”和“木匠數學”。由於過分強調實用,管理數學在算法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傳統數學教學注重的是實用與算法,忽視對數學文化的滲透。

2、教師自身數學文化素養缺失

不少數學教師對數學的文化內涵無從把握,對課程標準中“滲透數學文化思想”的理解也不夠透徹。部分教師知識面太窄,有的從未讀過數學史或未完整地讀過數學史,沒有很好地解讀數學文化,沒有領悟到數學文化的美,沒有在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方面下工夫,更沒有在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方面作些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分教師本身也是僵化教學的受害者,對數學教學的工具性價值亦步亦趨,故對數學文化難以領悟和關懷。

3、重“知”輕“識”的功利化取向

一考統天下,一卷定終身。考試的權威性和選拔性不容置疑,無論怎樣淡化,它始終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指揮棒。很多教師怕挖掘數學文化內涵影響了教學進度和考試成績,在各種考試重壓下,僅僅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忽視數學文化對學生的薰陶,大搞“題海戰術”,使得數學的人文精神消失了,學生成了答題的機器。綜上所述,我們必須樹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觀,改革教育評價機制,注重對教師的多元評價,既注重對“硬數學”的評價,也不忽視對“軟數學”的評價,讓數學教學走上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