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探討

學問君 人氣:2.86W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教學模式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探討

【論文摘要】新數學課程標準的頒佈, 帶來了新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 傳統的一些教學方法、理念已不適應新的要求。本文依據新課程理念, 結合了中學數學實踐, 並且透過用一些教學案例, 闡述了本人對新數學課程標準的一些理解與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2001年7月, 國家部頒佈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按標準的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 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本文的內容安排是: 先對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作了一些討論, 透過這些討論與認識的,再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作了調整, 並用了一個案例來說明新教學模式。
  二、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標的這種定位, 旨在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下面談談本人對新課標提出的教學方式的認識:
  1.讓學生有動手實踐的機會
  透過“動手實踐”, 學生不再懼怕數學, 而是感到富有情趣。這樣看來, 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激發興趣, 增強自信, 又能化解學習的難點, 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 確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2.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動性
  近幾年來, 關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新名詞層出不窮, 如:“合作學習”、“超前學習” 等等, 經本人仔細思考發現, 儘管這些學習形式的分類不同, 但實質是一樣的, 都是要以學生爲主體, 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我所理解的“自主探索” 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根據生活經驗和觀察思考, 主動獲取知識, 獨立發現並解決問題。教師更應彈性地使用好教材, 做到“用教科書教, 而不是教教科書”。
  例如:
  [案例1] 在教“平方差公式” 時, 我先讓學生完成以下計算:
  (1)(x+2)(x-2)
  (2)(1+3a)(1-3a)
  (3)(a+b)(a-b)
  (4)(y-3z)(y+3z)
  在此基礎上設問引導:①觀察以上算式及其運算結果有什麼共同特點?②你發現了什麼規律?③請再舉兩個例子驗證你的發現。④你認爲其中的哪一個可以當作公式來使用?公式中的字母能表示什麼?⑤試着用自己的敘述這個公式。
  這樣, 創設了一個開放性自主探索的, 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經驗去研究, 去發現。實現了數學學習“再創造”的目的, 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我, 有了成功的體驗, 從而學會探索, 學會學習。
  3.注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因此,必須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落到實處, 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新課標下教學模式的探討
  根據新課程理念的指導與上面對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的討論, 本人結合教學實踐, 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尋找到了認爲比較適合新課標的新的一套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模式一般分成三種類型: 概念教學模式, 命題教學模式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概念教學模式的定義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徵的思維形式。傳統的概念教學模式是給出概念、分析概念和運用概念, 不足之處是很少關注概念的形成過程或日常生活的實際背景。
  命題教學模式的定義是表示判斷的語句。傳統的命題教學模式一般是直接給出命題, 再進行證明, 這樣就很少引入問題的'實際背景。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定義是綜合性、創造性的運用各種數學知識去解決那種非單純練習公式的問題, 包括實際問題和源於數學的問題。傳統的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直接解字題, 培養解題技巧。如此只會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
  綜上所述, 比較適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概念教學模式可簡單地概括爲: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究規律、明確概念和鞏固概念。命題教學模式的過程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究結論、驗證(證明) 結論、給出命題和應用。最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可簡括爲: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建立模型、解決問題和推廣拓展。
  四、結束語
  由於教學是一門, 在不同的教學背景下要對教學模式作適當調整和靈活運用。同時要克服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傾向, 提倡多種教學模式的互補融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應是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體驗、新的認識,以改善自我、發展自我爲目的。因此, 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得到最鮮明的體現。新的課堂教學, 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 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 豐富教學內容, 求得新的發現, 從而實現共識、共享、共進, 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山劍. 問題意識一數學創造性思維的源泉[J]. 中學教研, 2000(9) .
  [2]傅道春. 新課程中課堂行爲的變化[M].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