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自主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教學的探索與

學問君 人氣:2W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也是跨世紀教育變革的根本任務之一。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這一切不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跨世紀一代新人的培養。

21世紀將要來臨,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千年歷史。新世紀將對人的培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爲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剛結束的第三次全教會對我國跨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作出了全面規劃,對以創新精神培養爲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發表的一份重要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教育應爲人的一生幸福作好準備,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透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一報告對新世紀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註解,從中不難窺見21世紀教育發展的基本圖景。新世紀究竟對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無論作何種解釋和推測,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未來的教育決不能只滿足於給學生一點知識和技藝,它必須將學生置於一個有尊嚴、有個性、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活的生命體的位置上,全面關注他們的發展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和生存價值,進而使他們在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過程中真正爲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準備。這是一個至高的目標和境界,它要求我們必須對傳統教育從思想觀念到操作方法進行徹底的全方位的變革。活動教學實驗研究是一項立足課堂教學改革,面向未來人才培養的新的探索和實踐,它力圖根據跨世紀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特別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現實需要,在合理借鑑中外歷史上活動教學思想成果的基礎上,透過對現行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弊端的必要改造,探索一條適合於兒童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的路子,尋找一條有利於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在自主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教學的探索與

活動教學認爲,活動與發展是教學的一對基本範疇,活動是實現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生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爲發展的基礎,無論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透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教育要改變學生,就必須首先讓學生作爲主體去活動。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生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實現的,不是外界強加於學生的。從這個角度看,創新教育的關鍵或教學的直接任務,是要創造出學生的活動,是要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目標和活動對象,以及爲達到創新精神培養目標所需的活動方法、條件和環境。因此,活動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透過對現行以知識爲難、教師傳授和灌輸爲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造,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透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主體性、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

一、活動教學的理論內涵

(一)活動教學的內涵

1.活動的基本範疇

簡單他說,活動是指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有目的地影響客體以滿足自身需要的過程。對活動可作多側面的劃分,最基本的主要依據心理學的'劃分,即外部活動和內部活動。所謂外部活動,主要指實物性的操作活動。感性的實踐活動。內部活動主要指內部心理與觀念活動,主要包括知、情、意三個方面。這兩類活動在人的認識和發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這兩類活動常常交織在一起,劃分只有相對的意義。教學過程正是學生主體外部活動與內部活動的雙向轉化過程,是一個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實踐活動和觀念活動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