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國際教育視閾下本土教師異域文化觀

學問君 人氣:8.02K
論國際教育視閾下本土教師異域文化觀

 論文摘要:隨着一體化、全球化及國際化,本土教師勢必會經歷與感受異域和本土兩種文化相沖撞所形成的一種居於衝突與變動的文化。面對這居於衝突與變動的文化,筆者提出在國際教育視閾下本土教師對待異域文化的適應與創生觀,目的不僅是使本土教師傳承本文化與接納多元文化,而且還應教育學生學會一種文化寬容與文化認同,從而使教育真正成爲融合和平文化以及國際理解的促進者。

  論文關鍵詞:國際教育;本土教師;異域文化觀;適應與創生
   
  21世紀是多種文化相併存、相碰撞、相融合、相發展的全球化時代,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和深化,國際交往的空間不斷擴展延伸,呈現出國際化趨勢,如:交流合作跨越國界,國際範圍內的物質精神資源實現共享,洲際或區域範圍內產生跨越意義的更爲廣泛的聯繫等。由於教育自身具有本質的趨同性、活動的國際化和發展的產業化,以及教育新思想的與新理論的推動,國際教育在各國廣泛地開展。面對日趨開放化、國際化的教育大背景,本土教師,作爲教育主體和本土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在授受異域文化活動中,將面臨着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碰撞與衝突。
  
  一、國際教育、教師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國際教育。通常,我們所談論的國際教育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超越國家之上的全球範圍內的教育或世界教育;二是指一種體系或特定的研究領域,即國際教育理論。對它的理解,普遍的認識是國際教育的內容包括國際關係、國家間的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流、對其他國家教育發展的援助等。但還有一種理解,即用全球的視角,對國際共同關心的教育問題,如問題、教育問題、多元文化教育問題等進行國際交流和了解(顧明遠,2001)。在不同的視閾下國際教育又以不同形式呈現。廣義上,具體表現爲三種形式。第一,教育項目服務於主國(host country)學生,同時電吸引外生到主國學習。第二,某國設計的教育項目傳送給另外一國學生。第三,專門爲某一特定國際學生羣體量身定製的教育項目。
  
  (二)教師本土文化。教師本土文化是基於本國家、地區或民族的文化環境背景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師的職業意識、角色認同、教育理念、價值取向、知識結構及情緒反應等。教師文化一般可分爲三個層次:一是教師的思想理念層次,二是價值體系層次,三是行爲模式層次,這三個層次相互構成了一個整體。這裏所指的教師文化是比較寬泛的,而本土教師文化相對來說要具體些,更強調一種民族性的東西,同時又融合本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元素,形成自己獨特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價值規範和行爲傾向。教師文化的本土化要求教師要有國家和民族觀念、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但本土化不等於狹隘的民族優越主義、沙文主義,不是建立在貶低或排斥異域文化,而是建立在儲存自身優秀傳統、吸納各國先進文化的前提下,使教師因爲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和優越性而成爲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分子,成爲適應本土的一員。
  
  (三)異域文化。異域文化具體指的是不同國家或地區在、、體制、信仰、習俗、價值觀等方面上的差異。從跨文化交際角度看,異域文化實質上是一方對他方文化的一種解釋。其特點表現爲一種異域性,但它並不是一種性質或狀態,而是對他方文化感知和應答的結果。從教學角度出發,異域文化可理解爲目的語國家的整個方式。
  
  二、國際教育對本土教師文化的影響

  (一)教育理念。隨着教育進一步朝着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國際教育勢必會對本土教師教育理念產生影響。一方面,本土教師爲更好地與其他國家的教育機構、學術團體或個人等進行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主動地瞭解、學習、探尋各國的教育,用一種教育應“面向世界”的視界與胸懷接納世界各國的先進教育文化,樹立國際教育觀,走出傳統、狹隘與封閉的文化藩籬,從而更好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本土教師過分擔心國際教育會給本國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的價值觀,同時,還認爲這種影響會衝擊我國,會在青年學生中產生負面的效應。這樣一來,一些教師會全盤否定國際教育,拒絕或抵制學習國際教育中先進理念,致使國家、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畸形”與不平衡。
  
  (二)行爲模式。國際教育中不同服務背景都可能對本土教師產生行爲上的影響。其具體行爲模式體現爲,第一種是本土教師通常要以訪問者身份去適應主國文化,參與到主國教育與文化交流中。在此過程中,本土教師需要學習和運用作爲文化載體的語言。第二種是本土教師作爲培訓對象,在本國學習或接受國外文化時,需要認同、同化或順應所涉及的異域文化,如知識、行爲方式及價值觀念等。第三種是本土教師作爲教師角色,在以目的語爲中介向異域或本土學生傳授知識過程中師生間所產生的文化上的碰撞與衝突。
  
  (三)價值體系。國際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國際理解教育,強調的是多元文化共存,目的是增進各民族、各國人民的相互尊重、認識與瞭解。基於國際教育的價值體系,本土教師在實施國際教育、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應充分意識到國際教育不僅能增強本國的教育,而且能促進本國教育的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應比較全面、客觀地把握國際教育價值的實質,將促進國際教育和維護國家利益二者結合。因爲某些西方國家實施的一些國際交流項目或計劃帶有濃厚的色彩,其主要任務是爲滲透或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從而達到顛覆別國的目的。
  
  三、國際教育背景下本土教師對異域文化的困惑
  
  隨着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趨勢以及多元文化格局和文化間交融、碰撞的加劇,本土教師勢必會經歷和感受先前所未遭遇過的異域與本土兩種文化相沖撞所形成的一種文化衝突與變動,並且還陷入深深的矛盾與困惑中,具體表現在以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