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礎教育改革視域下的英語教師素質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6W

論文關鍵詞:基礎教育改革 英語師資 素質培養

基礎教育改革視域下的英語教師素質培養論文

論文摘 要:在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是直接的實踐者和有力的推進者,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廣大教師對新課程的全面理解和全力支援,新課程改革是難以發展的。因此,只有切實提高包括英語學科在內的所有學科教師的整體素質,加快教師的專業化進程,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才能一路走好。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十餘年發展實踐表明,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效,主要取決教師素質的整體水平與層次,其中教師教學理念的先進性、教育方法的科學性、教學質量的高效性,都是決定英語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理論與實踐的高度,對基礎教育英語師資狀況進行理性分析,從縱向分析中發現缺失,在橫向比較中發現差距,着力於提升與完善我國基礎教育英語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水平。

一、基礎教育改革中英語教師的素質現狀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與政治活動,加強國際區域間的經濟與政治合作,加快吸引國際資本投入,加速行業的對外開放。而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需要兩類外向型人才的支撐:一類是熟悉國際制度、瞭解國際慣例、精通國際業務、長於國際交往、獲取國際職業資格、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另一類是具有高超技術技能、瞭解國際國內職業標準,又具備域外交往、工作、生活能力的外向型勞動者。按國際標準大批量培養國際通用型專業人才和外向型高素質勞動者,已成爲我國國民教育刻不容緩的重任。然而,大批量的外向人才培養絕非一朝一夕

之功,英語作爲一門語言學,具有自身的學習規律與特點,基礎教育作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對外開放戰略實施所需合格人才的培養搖籃,進一步強化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的整體層次與水平,進而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不僅是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也是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的緊迫的任務和要求。

實現基礎教育英語教學革新,好的教材固然十分重要,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則必不可少,但就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英語師資隊伍狀況而言,其整體素質水平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一是掌控課堂教學進程的能力整體偏低。在我國特別是縣以下廣大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仍以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爲主,現代教育科技難以進入基礎教育英語課堂教學情境。在傳統教學方式的慣性作用下,教師常常忽略學生的年齡特徵或心理特徵,以填鴨式或滿堂灌作爲普遍教學方式,此時學生學習英語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學習效果差強人意,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沒能充分發揮,教師駕馭課堂教學能力難以提高。二是基礎教育英語師資隊伍教研水平偏低。由於我國中小學教師在教學方面長期處於單兵作戰狀態,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大多靠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教學問題,普遍缺少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許多知識在教學中感覺到苦於找不到理論依據,特別是在知識更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能力方面整體欠缺,表現出整體教學研究水平偏低。

影響基礎教育英語教師整體素質的因素來自歷史的慣性與現實的影響。一方面,受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與行業發展不平衡的慣性作用,社會兩極分化不斷擴大。儘管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基礎教育投入,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待遇,但與其他行業相比,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基礎教育教師的工作環境與待遇顯得十分微薄,導致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基礎教育英語教師隊伍的結構失衡。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師包括專業師範院校培養的英語教師,大都把經濟發達地區或工作環境與工作待遇較好的行業作爲自己今後發展的首選目標,這些骨幹師資的大量流失,必然導致基礎教育英語師資隊伍整體專業化程度與學歷水平的偏低。另一方面,作爲基礎教育新課改的主幹課程,英語教師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擔任班主任工作和兩個以上班級的教學任務,受中考、高考指揮棒的制約,提高學生應考成績是工作的最緊要的目標,不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還要儘可能多地利用各種邊角時間,甚至休息時間,去督促學生“聽說讀寫背”,難得有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新課程改革的新規律、新教材、新體系,深入探究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行爲,並以此作爲提高自身整體素質的主導平臺。長期如此,提高教學質量和駕馭課堂教學能力也只能是理想目標了。

二、基礎教育改革對英語教師的素質評價

基礎教育改革對師資整體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教育方針與新教材確定之後,教師素質的優劣就成爲決定新課程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是英語教師作爲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力量,凸顯出素質要求的重要性。

一是教育事業的忠誠者。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於其他雕塑家的特殊雕塑家;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職業”。英語教師作爲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首要素質。英語教師應以從事這個職業爲榮,樹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信念,並以堅定的政治信念作爲忠誠教育事業的思想基石。其中,政治上的敏感性、原則問題上的辨明性、重大政治問題上與保持一致性等等是核心素質,主動把教學工作與黨和國家的發展聯繫起來,與現代社會轉型聯繫起來,進而生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政治視閾,並以此作爲自己教書育人的認知指南,爲忠誠教育事業奠定政治思想基礎和保障。當然,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是忠誠教育事業的集中體現。基礎教育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崇高性,以一名人民教師應有的道德操守,堅守“以基礎教育事業爲榮”的職業信仰,堅定“捨我其誰”的敬業意識,堅持“淡泊寧靜”的職業態度,把做好教學工作作爲展現自己價值的主要社會平臺。

二是教育教學的探索者。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要求每一個英語教師都要成爲教學工作的探究者,這種探究,不僅要轉變英語教學的視角,借鑑相關的專業知識,吸納他人的教學成果,強調專業知識的紮實深入,通識知識的開闊貫通,更要求堅持不懈的科研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實踐精神,在科研與實踐的互動與碰撞中,創立現代化的研究風格,打造個性化的教學特色。主要表現爲三個方面的研究。一要開展學生心理的研究。教師要把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研究放在首要位置,透過必要的訪談、交流與觀察,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或困惑,有的放矢地進行疏導,使教師成爲學生心理成長的動力和心靈園地。二要開展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師要把教學方法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運用啓發性、多樣性、趣味性等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並透過對不同教學情境所獲得的教育成效的比較,尋找最適宜英語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方法,達到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三要開展教材體系的研究。教材內容的創新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對新教材體系的研究是教師教學科研的主要任務,教師既要研究新教材的結構是否合理,又要研究新教材的內容是否科學,還要研究新教材的不足與缺失,儘可能全局性的把握新教材體系,吃透新教材精髓,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唯有如此,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1]

三是課堂教學的駕馭者。英語教師要把教材上的新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堂特點重新設計教學內容,成爲課堂教學的設計者。一方面,要設計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成爲教學與情感的協調者。透過設立多樣化的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們共同進步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促進學生們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的熱情,其中,要特別關注有性格偏差或學習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個性化的實踐機會,讓他們享有同一片教學藍天。另一方面,要營造“快樂教與學”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的“活躍”是提升學習質量的關鍵。課堂氣氛活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就會大幅降低,師生關係將得到進一步融合,在學生們“樂學”的融洽學習氛圍中,師生之間的真情和友誼將得到極大發揚,教與學將由一種負擔和任務,變身爲一種享受與快樂,從而產生高質量教與高效率學的教學效果。[2]

三、基礎教育英語教師素質培養的基本策略

首先,構建基礎教育英語師資動態培訓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培訓的固態模式。透過引入社會化的培訓機制,使基礎教育英語師資培訓呈現多樣化、多層化、多路徑的態勢,充分整合利用教育資源、社會培訓資源、高校繼續教育資源,甚至名牌大學的師資培訓資源,使這些資源與基礎教育領域現有的培訓資源有效融合,形成一個相互交流,多方參與、多路並舉、多項選擇的社會化師資培訓體系,將過去基礎教育師資培訓以行政指令性培訓爲主,變革爲與社會多元並舉的培訓格局,從而在全社會範疇內切實提高英語教師素質培訓質量。以此相適應,培訓方式的市場化運作也勢在必行,其中以“培訓上超市、選課點選單”的培訓方式最爲相宜。這種培訓方式,既尊重教師的個人需求和個體差異,注重學校和教師的自主權,又讓教師按需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培訓形式,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教師的學習需求,從而有效激活教師參加專業培訓的積極性。同時,教育部門也要給予必要的監控,建立基礎教育師資培訓內容審查的專門機構,加強對培訓機構的剛性管理,大力整改那些資質不足、管理不善、質量不高的培訓機構,乃至撤銷某些整改不力培訓機構的資格。市場化運作模式的推出,必將有效地轉變以往英語教師培訓中的一些弊端,英語教師也將從被動的“受訓者”逐漸走向主動的“學習者”。

其次,建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新機制。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應依據國家教育法規和政策,尤其是要遵照國家頒佈的課程標準《學科教學大綱》、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借鑑國內外有關成功的經驗,去除以往僅以學生學業成績爲主要依據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以文獻研究法、實地調研法、問卷調查法,以及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等多種方法,對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控與真實評價。目的在於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因而,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新機制建立的目標有兩個方面:一是要以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的真實評價指標、成功經驗、重要成果,爲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與實踐諮詢,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實踐的良性發展。二要拓寬監控結果與資訊反饋的渠道,讓廣大英語教師能在第一時間與培訓成績見面,從中發展自身存在的問題與進步的空間,鞭策教師們更加全面的認知自己,進一步調整培訓方向、改進培訓目標、增加培訓內容,引導教師們逐步形成正確的發展觀和培訓觀,最終達到推動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目標。

第三,要建立發展性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評價體系。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是一種前瞻性和持續性的形成性評價機制,其核心理念是立足現實、關注目標、重視過程、着眼未來、促進發展;其執行形式是,主張在和諧向上的語境中,以動態與發展的眼光,對教師素質進行反饋性與持續性的評價;其基本目標是,既關注教師的素質基礎與專業背景,更關注教師的教學表現與點滴進步,以教師的發展過程作爲評價的主要內容,以過程評價來促進教師對自身素質的反思。透過過程評價與發展評價的資訊反饋,讓廣大教師更加全面瞭解自己的素質狀況,進而發展優勢、鞏固成果、彌補缺失、完善自我,促進教師對自身的思想素質、專業素質、科研素質、教學素質、心理素質進行深度思考,並將思考的結果運用於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之中。同時,發展性評價還具有鮮活的時代個性,突破過去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和固化的瓶頸,以教師的個體差異爲主要依據,來確定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評價目標和評價方式,在將評價的結果與教師原有基礎相對比後,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前瞻性的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發展目標、培訓要求等等,使教師在前進的意境中不斷取得成功。最後,發展性評價彰顯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積極參與的重要性,把評價指標體系建設、評價內容確定、評價過程實施,變身爲廣大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激勵的成長過程。[3]

參考文獻:

[1]、 郭婷,曾青雲.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與英語教師素質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6—04—21.

[2]、 郭婷.現代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形象認知[j].繼續教育研究,2006—08—15.

[3]、 李建平.《中國教育報》,200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