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發揮學生文化中主體因素的積極作用,促進學校文化建設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9W

【摘 要】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爲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爲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爲主體的,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之一。學生文化的構成要素包括學生楷模,班集體和社團。發揮這些要素的積極作用,對學校文化建設有着重要的作用。

發揮學生文化中主體因素的積極作用,促進學校文化建設論文

【關鍵詞學校文化 學生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是以校園爲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爲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爲主體的,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最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爲其外部表現並影響和制約人的發展。”可以說,離開了人這個主體,就沒有校園文化,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之一。其在校園裏的活動和行爲也肯定會形成區別於校長,老師,工作人員等其他主體的特有文化,即學生文化,一般而言,在學校中,學生文化的構成要素包括學生楷模,班集體和社團。發揮這些要素的積極作用,對學校文化建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這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文化的主體要素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一、建設學校文化,必須重視學生楷模的榜樣作用

迪爾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業文化》中把楷模人物作爲企業文化的五大構成要素之一,認爲沒有楷模人物的企業文化是不完備的文化,是難以傳播和傳遞的文化。同樣,發揮學生楷模的作用也是建設校園文化的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把那些最能體現學校價值觀和學校精神的學生樹立爲楷模,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表彰,並根據客觀形勢的發展不斷的調整激勵方法,有利於優秀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學生楷模是在學校教育實踐中逐步成長起來的,但真正成爲楷模又需要學校的不斷培養,在造就學生楷模應該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善於發現學生楷模的原型。學生楷模在成長初期往往沒有什麼優秀事蹟,但是他們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學校倡導的價值觀和學校精神相吻合的。因此,學校領導應該善於深入學生羣體,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可供培養的學生楷模原型。

第二,注意培養學生楷模。學校應該爲所發現的學生楷模原型的順利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在培養過程中,應該儘量使學生楷模具有廣泛的學生羣體基礎。

第三,着力塑造學生楷模。當學生楷模原型基本定型並能爲部分學生所擁護時,學校應該認真總結他們的經驗,積極開展傳播活動,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最終使之成爲學校絕大多數學生所認同的學生楷模。

二、建設學校文化,必須重視優秀班集體的建設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班集體中度過的,班風建設的好壞,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直接影響學校文化的建設。加強班集體建設,樹立良好的班風,應該做到:

1.確立班集體的奮鬥目標

班集體的共同奮鬥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鬥目標,班集體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鬥目標,從而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班級成員應和老師一道,結合本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情況,並能體現學校價值觀和學校精神或至少不能與之違背的班級奮鬥目標。   2.實行班級管理民主化

一個班級在班集體的建設過程中,能否真正的把學生當成班集體的主人,使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身的價值,使他們的個性的到充分健康的發展,這是衡量一個班級能否建成優秀班集體的標誌之一,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管理,創設各種表現機會,如可組織“我爲集體獻計”活動,讓學生對班集體的建設積極發言,體驗自己在集體中的義務和責任,從而充分調動全班每個同學的積極性。

3.組成堅強的班級核心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要一批團結在班集體周圍的學生幹部,組成班集體的核心,這樣才能帶領全班同學去努力實現班級目標。同時班級核心還包括那些體現本班特色的優秀分子,應該把他們挑出來,組成班級的核心力量,以他們爲榜樣,帶動全班,使班級的同學的個性能夠得到最好的發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學生沒有個性,那麼就不會有集體。”一個既有統一意志,又個性紛呈,個性充分發展的集體,纔是一個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的集體。

4.寓教育於活動中

集體活動能發揮娛樂,導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積極的組織,參與學校的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的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許多優秀班主任的經驗表明,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中”,對實現班集體的共同目標以及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是行之有效的。實踐表明,透過活動來教育人,遠比干巴巴的講道理要有效得多。

三、建設學校文化,必須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

在學校裏,社團是各種學生的自發性的組織的總稱。學生團隊是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對象活動中認識世界的實踐形式。社團就是能夠使得學生較好的的到自我肯定的實踐形式。一是能夠發展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學生社團大都是由於大家特定的`興趣愛好而形成的。如籃球隊,計算機協會等。二是增加了學生交往的對象和質量。在正式的以課堂教學爲主要形式的教育格局下,學生交往多以固定班級的學生爲主。而社團組織及其活動都是開放性的,這使得交往對象超出了班級,年紀,鍛鍊交往的機會大大增加。三是有利於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和進行自我教育。“學生自治是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學生自治不是個人行動,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和學校宣佈獨立,乃是練習自治的道理。”學生社團一般以自我管理爲主,有時活動空間甚至對象還要超越校園——參加了社團以後便參加了一系列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活動。這種活動更貼近社會生活,是學生提前接受的社會預備教育。比如貴州大學“一卡通”團隊,隸屬於學校學生社團聯合會,它有組織機構,財務制度,基金來源,基金使用,宣傳機構,活動評價。這樣的活動,對培養積極獨特的學校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這個團隊的一個成員所說:“這是一個獨特的社團,因爲它是純淨的校園與喧囂的社會聯繫的橋樑,我們聯繫商家,我們又聯繫同學。參加這樣的社團,不僅是下海試水,爲走向社會積累經驗,同時,我們積極的參與,積極的活動,在校外,我們的良好的形象,務實的作風,樂觀的精神,負責的態度,就是有貴州大學特色的文化的一張張名片。”

參考文獻:

[1]達林著,範國睿主譯.理論與戰略:國際視野中的學校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91.

[2]劉吉元主編.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成都科大出版社,1992:87.

[3]葛金國,石中英.論校園文化的內涵、特徵和功能.高等教育研究,1990.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