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的充分激發的興趣探討

學問君 人氣:1.52W

 摘要: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科學,在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實驗佔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地位,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同樣要注重學生實驗的實踐和體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穫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本文從課外小實驗的開發和體驗的角度,談談如何以課外小實驗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激發學生物理學習和研究的興趣。

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的充分激發的興趣探討

1、以課堂爲主體,適度拓展課外小實驗

課堂是物理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用好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之上,去做一些課堂實驗的延伸和拓展,這樣不僅能鞏固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提升對課堂知識與技能認知,還能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新的收穫和新的體驗,提升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比如在蘇科版聲現象這一章節中,學生在課堂中已經能感受到實驗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而教師在課堂中也透過實驗室的器材和自制器材,透過多種器材、多種途徑使物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已經收集了很多感知體驗的資訊,這些資訊的收穫有效地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那麼如果在課堂外,教師再次幫助學生拓展一些小實驗來取代單純的書面作業,效果會更加顯著,比如書本www中如何讓酒杯發聲,並試着發出多種不一樣的聲音,學生在課外用自己家裏的酒杯,透過多種途徑使其發展,學生做的最多的有下面三種:(1)敲擊發聲,並透過改變酒杯中的儲水量發現敲擊所產生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2)摩擦發聲,這是很多學生所意想不到的,學生不小心在杯子的邊緣沾水摩擦,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而杯子中的水量改變,也直接導致摩擦發聲發生改變;(3)倒水發聲,學生往杯子中倒水,隨着杯中水量的變化,聲音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學生這一項課外小實驗再次幫助學生感受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並且在思考振動源的變化,並聽到聲音的音調的改變,雖然第一課時還沒有涉及到音調的概念,但是學生確實聽到聲音中的微妙變化,爲後面學習聲音的特徵構建了豐富的生活前概念。

2、以驗證爲目標,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應用

在2013年江蘇省初中物理教學大賽中,所有選手在做水沸騰實驗的過程中,都以失敗告終,這一些現狀告訴我們,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嚴重缺失實踐操作的經驗,對問題的認識或理解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教師如此,教師教出的學生亦是如此.學生對很多物理知識或技能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比如,測電功率,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了伏安法測小燈泡電功率.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從理論角度用電能表和秒錶測量用電器的實際功率,而這種理論上的紙上談兵存在較大的不足,比如學生對這項測量能力的理解比較膚淺,對相關細節很容易忽略,而且很大程度上無法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而且就本實驗而言,實際情況和理論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會讓學生失去掌握實際情況的機會.比如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學生會遇到更多更新而書本中無法涉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和解決能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對家庭用電的真正認識,對學生現實用電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在課外讓學生用自己家中的電能表和秒錶來測量某一家庭電器的實際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學生在用電高峯期和低谷期去測量同一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存在較大的差距,學生因爲這個巨大差距的實際存在而自發地去尋找其中的本質原因,從而提升學生對家庭電路的認知,也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用電注重分時用電的重要性.類似以驗證爲目標的課外實驗還有很多,這些實驗在學生親自經歷以後,能從實驗的原理、細節、現象、結論等多個環節促進學生的再思維、再分析,大大提升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並提升了相應的應用能力。

3、以失敗爲載體,解決思維中的疑惑點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很多實驗教師是透過演示來呈現給學生的,其目的有的是爲了匯入新課,有的是爲了解釋相關現象,也有的是爲了讓學生感受某種物質的存在,這些演示實驗教師一般都經過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中基本上以成功的現象展現給學生,因爲課堂時間不允許一個演示在反覆失敗後再呈現給學生,那麼實驗本身存在的許多因素會影響實驗成功與否,學生對於相關因素是有必要知道的,但是純理論的講解和介紹會讓學生對相應因素的理解懸空,這種認知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再對相關實驗進行適當的體驗,關鍵是讓學生去體驗其中的失敗,讓學生在失敗中得到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改進,在改進中收穫成功,哪怕其中的失敗次數不止一次,這都無所謂,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失敗後,能在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後收穫真正的突破.比如,在學生學習摩擦力的過程中,有些教師會演示一個筷子提米的實驗,[,Y#]如圖1所示.在這個實驗中,教師演示的目標是爲了說明其中存在摩擦力,摩擦力讓裝有米的杯子不掉下,而本實驗成功也有許多細節上的注意點,教師如果邊做邊講解,很多學生不能完全投入到相應的細節之中,而老師佈置學生回家自己也做一做這個實驗,並讓學生總結實驗成功的幾個注意點,這樣的課後作業,學生會自己帶着很多的好奇心去完成這個本來就有點出乎意料的實驗.在實驗中,學生會經歷多次失敗,比如米上沒有加水,比如米粒與米粒之間比較蓬鬆,比如筷子插的不夠深,等等,衆多因素都會影響本實驗的成功,而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了摩擦力的存在.因此學生經歷了失敗,更經歷了思考,在思考和成功之後,學生不僅突破了原來存在的疑惑點,還真正理解了相關物理知識或規律,真正吃透了其中的物理規律。

4、以創新爲引領,真正促進課後再飛躍

學生的學習是爲了提升其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提升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斷地創新,纔有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在物理實驗中,我們也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再思考、再分析,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滲透,創新精神的培養.比如學生學習好浮力以後,在計算題的訓練的過程中,會做一個密度計的題目。

例題 學過浮力知識後,小軍用一根筷子和一些鐵絲,自己製作了一個測量液體密度的密度計,如圖2所示.他把密度計先後放入水和酒精(ρ酒精=0.8 g/cm3)中,密度計均處於漂浮狀態.李明在密度計上面記下了兩種液體液麪所在的位置a和b,但他忘記了刻線跟液體的關係.請你告訴他,刻線b對應的.是 [CD#3](水/酒精).如果把這個密度計放入足夠多的密度爲1.2 g/cm3的另一種液體中,它將[CD#3](漂浮/懸浮/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