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工程力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學問君 人氣:2.09W

提高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效果,要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生活實例,由淺入深,化難爲易;精講精練,傳授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創新思維;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引入科技新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對工程力學教學的幾點思考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對工程力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 要:如何在工程力學的教學課堂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在工程力學課堂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 從四個方面介紹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 感性認識 啓發式 探索 銜接

人類對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認識,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在中國古代及古希臘的著作中,已有關於力學的敘述。工程力學是研究有關物質宏觀運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工程給力學提出問題,力學的研究成果改進工程設計思想。如何在工程力學的教學課堂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在工程力學課堂上運用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從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到應有的知識。較高的課堂教學藝術能夠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一、增加感性認識,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學生學好工程力學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國學生能在課中接觸實際的機會很少,因此,用組織課堂教學顯得尤爲重要。課堂上,教師應用組織課堂教學,儘可能多地說一些與實際生活中聯繫緊密的一些概念與例子,培養學生直接思維的能力,長期堅持下去,這種良好的環境必定會爲學生學好力學提供有利的條件。例如:靜力學中鉸鏈約束是個難點,上課時,可利用一些剪子、釘書器等大家非常熟悉的物品來了解鉸鏈約束的構成,然後進一步分析鉸鏈約束受力情況。透過分析,學生很快就能判斷這種約束的特點及受力方向。

教學是師生雙方積極交流資訊的過程,爲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課堂活動,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將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等多種形式,在老師指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交際。工程力學教材具有容量大、形式多、節奏快的特點,教材中有大量的會話題材,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生最感興趣的社交活動內容,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題材,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分組或成對錶演對話。透過會話和情景表演,學生們輕鬆地鞏固了所學知識,增強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採用“啓發式教學法”, 引導學生思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而是教學生學習。”教師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於對教學內容的解說上,必須用情感、用愛心去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教學目的。“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無從談起。”而充滿情感教育的前提是愛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既圍繞課本又不侷限於課本,每節課着意追求設定一個主題,在師生互動中鼓勵他們體會語言學習和運用的靈活性,以致他們不受思維定式的制約,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他們反映敏捷、思維活躍,領悟力強,敢於表達。例如“樑彎曲的應力分析”這一節爲例,老師上課可以利用樑彎曲模型讓學生仔細觀察樑的受力及變形情況,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樑彎曲時應力的類型是什麼?正應力還是切應力?是否均勻分佈?然後請幾個同學說出各自的觀點及原因,這時同學們都能踊躍發言,闡述自己的想法。然後進行推導,即分析、解決問題。由此可見,施教者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本身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蘇霍姆林斯基說:“要關心每個孩子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痛苦和歡樂。”教育是一項艱苦而長遠的系統工程。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有做到用心靈貼近心靈,用真心換來真心,再佐之以持久的細心、耐心與熱心,纔是教育走向成功的保證。

三、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即教師要有創造性思維。我將這種創造性理解爲一種“積極教學”狀態,即“教師應是新資訊的推薦者、學生進步的監控者、學習內容的設計者。”如:講授抗彎截面係數時,可以拿一個矩形截面樑,問學生兩種放法:豎放和橫放,那種抗彎能力強?多數同學經過思索之後能夠說出正確答案。這時再提出第二個問題:爲什麼兩種情況下,橫截面面積相同,抗彎能力不同呢?這說明彎曲變形的抗彎能力不僅與截面尺寸有關,還與截面到中性層的'距離有關,這時引入抗彎截面係數來表示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讓他們領略到的概念之間的關係,領域探索知識的樂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美的感受。

當一位教師對學生有潛移默化地影響的時候,當一位老師已經真正走進學生內心的時候,人格的影響已經形成了,因爲他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成長,而不僅僅是學習,教育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同學們在創造中體會到快樂、滿足和成就感,那以後,我注意了我的每一個教育細節,我試着走進學生的內心,漸漸地發覺,當我不再特別強調學習的時候,學生無形中已經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注意與相關課程的配合, 解決銜接問題

(1)解決好與物理課的重複問題。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同學覺得工程力學與物理力學相似,所以產生輕視心理,可學了幾章之後,卻不能正確解題。因而在教學中應適當提高教學起點,對學過的內容,可採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復習和鞏固。工程力學研究一般情況,所以需要高等數學知識;物理中只對靜參考系分析運動,而工程力學對靜、動兩個參考系分析運動。因此,老師應幫助學生認清力學模型與物理力學的不同之處,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分析方法。

(2)解決好與後續課程的銜接問題。由於工程力學爲後續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所以在教學中可結合後續課程中的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點。例如:軸是重要的機械零件,軸的強度計算在教學中多次涉及,是工程力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學時可引入聯繫工程實際的例題、習題,使學生了解到力學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學習起來更有針對性。

總之,教師的教育使命不能僅僅爲了暫時的、眼前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這個鮮活的生命,單純地關注學習成績並不能所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因爲缺乏活力的生命,學習根本已失去了意義,所以我認爲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跨越學生這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而單純地關心學習。以上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和體會,只是從幾個側面作了一定的探討,教學中要做的事很多,教師只有加強教學研究,不斷總結和提高才能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需求。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兆其.教學優化與設計[M].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

[2] 潘菽.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 樑春光.工程力學[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