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

學問君 人氣:2.88W

加強自主性德育教育者隊伍建設是保障自主性德育學習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網絡媒體時代下,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性德育教育者隊伍建設,促使其朝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試析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論文,歡迎閱讀借鑑。

試析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

摘要:爲了有效提升大學生德育學習效果,很多高校積極採用自主性德育學習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爲中心,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由權,以達到讓學生將所學內容內化爲實際行動的目的。新媒體作爲一種新的德育學習手段,對大學生的德育學習會產生直接影響。主要從新媒體入手,探討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模式構建。

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學習;新媒體模式;德育

大學生是新媒體的主要使用羣體,高校德育教育者要善於抓住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也要勇於接受挑戰,積極採取措施,構建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的新媒體模式,進一步優化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的內容、方法、評價等,提升大學生的德育水平,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的影響

隨着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其獨特優勢爲大學生自主性德育學習帶來了發展機遇,促使自主性德育學習建立新媒體模式成爲必然。

(一)新媒體多樣化的形式是自主性德育學習組織教學的必然選擇

單一的教學組織方法,容易造成資訊傳播不對稱或資訊閉塞等,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而新媒體多樣化的形式,可以爲自主性德育學習營造多樣化的學習情境,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個性等選擇學生喜愛的情境進行德育教育。

(二)新媒體平等民主的特點爲自主性德育學習建構了和諧師生關係

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具有思想表達的自由權利,能夠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學生不再唯唯諾諾,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師生關係,即和諧、互助、民主、平等的關係。雙方在課堂交流中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相互理解與包容,促使自主性德育學習順利開展[1]。

(三)新媒體能夠豐富自主性德育學習內容

大學生藉助新媒體技術獲得的資訊可能會比教師更多、更快,在觀念上,學生會受到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如果在自主性德育教學中,教師一味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拼命向學生灌輸社會所要求的全部德育知識,結果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產生思想上的動搖,做出價值傾向的錯誤判斷。因此,高校德育教育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利用新媒體提供的豐富教學資源,不斷昇華學生的個人理想,引導學生朝着更高的人生目標前進。

二、構建自主性德育學習新媒體模式的措施

(一)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

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是構建自主性德育學習新媒體模式的關鍵。[2]在實際教學組織中,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組織形式,例如分組活動、輔導諮詢和角色扮演等。分組活動是課堂教學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成員進行學習、討論和活動,教師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在互動中受到德育教育。又如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各種社會交際技能,讓學生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能夠肩負起自身職責,主動幫助他人[3]。在課堂上採用角色扮演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故事情節與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想象該任務應具備的社會義務。

在扮演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並且能夠全面、正確分析自己角色的社會地位與社會價值,逐步增強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恰當的教學方法是主體性德育課堂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傳統道德教育模式的有效措施。例如教師可以採取體諒教學法,該教學方法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爲地他人着想,讓學生對他人產生髮自內心的關愛,能夠真正與他人愉快地交流。又如討論法。在使用討論法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即要認真備課,所準備的討論問題不能讓學生輕易得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結論,對於討論技巧也要有所熟悉,並能夠在討論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啓發學生去思考。

(二)不斷豐富與更新自主性德育學習內容

新媒體時代下,自主性德育學習內容也需要不斷豐富與更新。首先要堅定不移地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內容,這是作爲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由於大學生的自律能力較差,不僅網絡道德意識薄弱,在現實生活中也多次喪失誠實、守信底線,這都是大學生的道德認識較低造成的。其次要提倡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教育範疇,加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在如今新媒體帶來的多元化價值觀念的衝擊下,大學生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消極觀念的影響,內心充滿迷茫。因此,高校可以將審美觀、事業觀、人際交往觀以及幸福觀等價值觀念作爲德育教育內容。最後,還要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有關大學生網絡道德底線模糊事件多次發生,這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讓學生了解資訊倫理內容,約束自己的網絡道德行爲。

(三)有效利用網絡媒體優勢資源、加強自主性德育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加強自主性德育教育者隊伍建設是保障自主性德育學習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網絡媒體時代下,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性德育教育者隊伍建設,促使其朝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首先,教育者要更新自主性德育觀念,注重引導與激勵,注重體驗教學,並擺正自己的心態,真心與學生做朋友,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其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資訊素養。要善於捕捉有效資訊並有效利用資訊,主動學習網絡媒體多種技術,提高自己駕馭網絡媒體技術的能力,還可以在技術層面上與學生共同探討,融入學生中間。教育者也可以創建自主性德育教育工作新平臺,將網絡媒體技術運用到日常自主性德育教育工作中去,改變以往注重理論講授的德育教育形式。

根據大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技術手段,激起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新媒體具有許多顯著優點,能夠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新媒體還具有開放性和平等性的特點,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採取學生感興趣的講課方式,爲學生傳授具有針對性的德育資料。同時,新媒體可以爲德育工作提供資源,新媒體空間內包含海量資訊,可以爲德育教育工作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教師可以選擇健康、積極、向上的德育思想,豐富學生的情感,並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資訊。此外,新媒體可以深化德育工作,使學生可以突破傳統德育教育方式的限制,隨時隨地瀏覽網絡新聞,瞭解國際最新動態,實現資源共享。因此,應該加大新媒體在德育教育中的利用力度。

三、結語

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德育教育變得更加深入和直接,教學時間和方式不再侷限,變得更加靈活自由,教育效果也大大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勇於接受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同時利用其多種優勢,抓住自主性德育教育工作的發展機遇,與時俱進,構建自主性德育學習新媒體模式,努力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曾昭皓.德育動力機制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2.

[2]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陳龍國.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創新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