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大學生職業品德素養培育中“情”的運作

學問君 人氣:2.48W
試析大學生職業品德素養培育中“情”的運作
論文摘要:當代“90後”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要想培養好他們的職業品質雖不容易,但他們也有可塑性較強的特質,只要教師在關愛與尊重、創設職業情景、情感互動、恰當評價等方面把握好“情”的運作,給予深厚的“情”的關愛、引領、歷練和砥礪,學生就會揚長避短,修煉身心,造就好從事未來工作的職業品德素養。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職業品德素養;情 
  當前,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一味強調既定規範式、模組式的灌輸和強化,輕視學生情感方面訴求的現象。學生的情緒、情感得不到教育者應有的理解、尊重、關心和引導,致使不少學生心智開發欠缺,學習主動性不強,個性發展扭曲和情感張揚受阻,並進而導致他們很難融入未來的社會職業環境,爲此他們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我國著名學者朱小蔓教授認爲:“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驗中最親近的體驗。”學生需要情感的親近,也渴望情感的宣泄。“情感猶若一部振盪器,它以一種彌散的方式,在教育評論過程中發揮着導向和動力功能。”因此,在現代高等教育中,以“情”爲主旨的情感教育作爲一種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手段,不僅要在開發學生心智、優化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更要在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培育學生職業品德素養的層面上,發揮着正面的關鍵的導向和推動作用。 
  一、關愛與尊重——提升學生關愛、尊重他人的職業素養 
  良好的情感教育不僅能夠開發學生的智能,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歷練學生的品德修養,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 
  現在我國高等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基本上都是“90後”出生的獨生子女,從小深受長輩的溺愛,幾乎所有的家務事都由家長包辦,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這是大人應該做的,享受這些實屬理所應當。因而他們大多缺乏關愛他人、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素質。在人際關係複雜的職業環境裏,缺失這些基本素質是很難融入職業社會的,甚至有些學生在校期間就已經與他人格格不入了。他們要花上較長的時間,或許還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適應將來的職業生活。 
  作爲德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和幫助這樣的學生呢?當這樣的學生離開溺愛的家庭來到截然相反的環境裏學習和生活,巨大的感情落差會令其及其不習慣,會有一種失落感,在遇到學習、生活以及人際關係的矛盾衝突時,心理脆弱的人可能會成爲“問題學生”,而“問題學生”在羣體內則往往會被冷落化、邊緣化。對於“問題學生”,一些教師也不能理解,常常以冷淡、漠視、不尊重待之,然而冷淡、漠視和不尊重的結果非但不能使他們改變原有的缺陷,反而還會給他們造成更大的`心理扭曲和情緒變態,他們更難適應現在的環境,與未來的職業生活融洽;對於“問題學生”,有些教師或許會賦予他們“別樣”的關愛與尊重,然而基於實際操作中難以把握,使得“問題學生”超脫一般學生繼續延續“養尊處優”的待遇,“問題學生”的問題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解決,相反還會延伸出其他學生“不平衡”的問題出現,學生的素質教育再次面臨新的挑戰。筆者認爲,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給予“問題學生”科學的“關愛和尊重”,這裏的“關愛和尊重”決不能再成爲“寵愛”變相的代名詞。教師關愛“問題學生”,是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包辦、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對於他們遇到的問題,教師只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最終問題的解決還是要依靠他們自己;教師理解和尊重“問題學生”,不是要將他們置於一般學生之上給予特殊的“待遇”,而是要把他們從被冷落化、邊緣化的處境中拉回來,置於同學們中給予他們應有的平等和尊重。 
  科學的關愛和尊重,會吹去“問題學生”心中的陰霾,填補他們感情落差的溝壑,使他們認識到:人只有在愛與被愛、尊重與被尊重中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科學的關愛和尊重還會蕩起其他學生情感的漣漪,他們會從“問題學生”的健康成長中體味出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溫馨,這種溫馨在今後的職業生活中還將得到良好的傳承。 
  二、創設社會職業情景——歷練學生遵守規則的職業責任操守 
  衆所周知,現代的社會職業領域非常需要遵守規則、敢負責任的職業人才。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90後”的不少學子還存在一個較大弱點,那就是漠視規則,責任感缺失。在日常校園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學校規定各班級、各衛生包乾區域要天天值日搞衛生,一些學生能溜則溜,不能溜就敷衍了事,糊弄交差,不願對班集體、對學校負責任;做作業、考試,只要一有空子可鑽,就喜歡抄襲別人,喜歡作弊,對自己不負責任,對教師不負責任;有人遲到、早退、曠課,班級學生相互庇護,無視校紀校規;做錯事情,喜歡找藉口,盡其所能推卸責任,等等。這樣的學生畢業之後怎能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歡迎?現在就有不少資訊反饋,用人單位對一些學生不遵守規則、怕負責任的狀況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有的學生還因此失去了工作或找不到工作。 
  如何填補學生這個缺陷?傳統的做法就是“堵”。所謂“堵”,主要是指兩個方面:對於無視規則、不負責任、做錯事情的學生,輕者採取行爲操行評語打分的辦法給予適度處罰,重者則給予紀律處分,嚴厲懲處;而對於遵守規則負責任的學生,則給予優良的評價和打分,或頒發各種獎勵予以表彰。誠然,恰當的獎懲是必要的,它們旨在透過“恩威並舉”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鎮住學生浮躁的情緒,校正學生不妥當的行爲。但是,這種手法仍不能從根本上治理學生的浮躁,引導學生的行爲,以達到防患於未然的效用。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疏”與“堵”的有機統一。“疏”的方法有很多,筆者這裏所探討的方法是,創設社會職業情景,運用情感教育的力量啓迪學生、引導學生、歷練學生遵守規則,增強責任的職業操守。 
  研究創設情景,本是用來調動、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的一個重要方法,但是它同樣可以作爲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功效旨在根據德育教育的內容和各專業學生的特點巧妙地創設、思考社會職業情景,讓對未來職業充滿憧憬的學生置身其境,透過社會職業領域的積極現象與消極現象的真實類比,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感情碰撞,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遵守規則,增強責任感,對於目前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職業工作都具有的重要意義。創設社會職業情景的種類較多,比如組織參觀、影視觀摩、多媒體運用、行業考察、專題演講、職崗模擬,等等。其中,行業考察,我們可以讓學生以被服務者(或消費者)的身份去有關商家、廠家或事業單位進行實地考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服務方能否遵守規則、有無責任心、對被服務方是否造成傷害,籍以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情感。專題演講最好請擁有典型事例的學生家長或已畢業並在社會職業崗位上工作多年的學生前來演講,他們的親身經歷以及刻骨銘心的總結更能貼近學生、震撼學生、激發學生的情緒。職崗模擬是指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到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崗位模擬實踐,讓學生以另一種角色,即服務方的身份去體驗酸甜苦辣的職業人生,去咀嚼用人單位對遵守規則、富有責任感的職業操守的強烈要求之滋味。這就是防患於未然的“疏”,這就是未雨綢繆的“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