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7.72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精選7篇)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1

一、創新能力及其特徵與作用

創新能力的特徵:第一,綜合獨特性。創新能力的構成不是單一的,而是幾種能力的綜合,這種綜合又是獨特的,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二,結構優化性。創新能力在構成上,呈現出明顯的結構優化特徵,而這種結構是一種深層或深度的有機結合,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創新功能。創新能力的作用: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習慣,有利於使學生懂得如何進行創新實踐,使他們學會解決遇到各種現實問題,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高中數學創新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育觀念

1.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往往有權威意識,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更無從談起。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透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主導作用,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設寬鬆、民主、和諧、富於思維性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知識的意義建構和學習經驗的積累。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師觀,使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從主宰轉變爲主導,正確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即重點導疑、導思、導問、導學,使自己不僅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討論、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經歷知識形成和掌握的過程,一起完成學習任務,以便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首先,高中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爲本,要充分實現數學的教育功能。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習情緒體驗和思維能力,尤其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充滿思維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現實的、充滿啓發性、思維性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鞏固舊知、探索新知、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其次,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不斷同化新知識、建構新意義的過程,學生只有親自操作、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數學學習纔是有效的。所以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應該是基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以及與周圍環境的交流,透過反省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運用各種恰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創設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辨討論的學習氛圍、知識背景和問題情境,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處理好創新與傳統的關係

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要實現從具體數學到概念化數學的轉變,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從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的轉變;從直觀描述到嚴格證明的轉變,使學生樹立嚴格的邏輯思維意識。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思維過程中,需要發揮觀察、比較、類比、合情推理、抽象、歸納、概括等各種思維形式的作用。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另外,在數學教學創新教育的實施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雖然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過於強調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開展課題討論、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強調研究性學習、積累生活經驗等,就會變自主發展爲自由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過於自由會缺乏教師有效的引導、指導與點撥,反而不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係,應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優勢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進而在教學中運用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於是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儘量將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導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起來,這樣必要的講解、循循善誘的引導和畫龍點睛的點播指導等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生自主探究的新的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則成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三)營造活躍輕鬆的教學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體情緒的影響。在輕鬆自如的環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本體的狀態最富有創造性和開拓性。對於學生來說,只有課堂充滿生動活潑、輕鬆愉悅的氣氛時,學生的精神狀態纔會高昂激越,情緒纔會高漲,興趣纔會濃厚,思維纔會活躍,學習能力纔會更強,學習效率纔會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與發展。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創設既輕鬆活潑又不失秩序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環境。爲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高中數學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動,創設充滿探究性和啓發性的情境,使學生在探究式活動中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因爲創新能力來自於實踐,所以教師爲學生創設探究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探究式實踐活動中獲得研究探索的體驗,養成善於發現問題、樂於思考、勤於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爲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創造性探索營造了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鼓勵學生勤思善問,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能力的發展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年輕從教時,特別注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發問,他總是想辦法讓學生透過不同途徑提出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喜悅、樹立自信,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探究興趣,在探究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應充分體現其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能誘導學生積極探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是知識內在聯繫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啓發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啓發性和思維性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人才評價已趨向於提倡人的創造性和開拓型的性格。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的創新教育中應注重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品質,學生的創新個性具有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後的發展產生積極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教師應做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營造寬鬆、民主、愉悅的氛圍,消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創性與多樣性,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猜想,真正把新課標的強調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精神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1.反彈琵琶,引發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指採用與通常情況下的普遍習慣的單向思維完全相反的思路,從對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創新思維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受思維定勢影響,很難提出標新立異的見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定勢,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究,以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2.啓發側向思維。側向思維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另闢蹊徑,使思維由此及彼,從側面擴展,從新的角度探索被人們忽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其與逆向思維的區別在於,側向思維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維是逆向的。其特點是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從側面換角度思考問題,以求突破現有的論證和觀點,提出新觀點,獲得新結論,產生新創造。正如齊百石所說:“畫人所不畫,不畫人所畫。”畫作創作如此,數學學習亦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創新。

(七)評價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發展的不同需求,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就要求評價內容要全面,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要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進步。評價的方法也要多種多樣,不僅有書面作業,還要有行爲觀察、問題研討、研究性學習、情境測驗、成長記錄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實行激勵性評價,無論是課堂提問、當堂練習還是課後拓展作業,或者其他學習活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意保持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並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和習慣,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綜上所述,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恆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從而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2

一、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就要爲他們創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大膽質疑,才能把自己新奇的想法表達出來,並與同學、教師進行討論。所以,教師要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是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第一,教師要具備創新精神,因爲小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即便是他們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也需要教師在一旁指導。所以教師具備了創新精神,就能夠影響和感染學生,激起他們創新的熱情。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學習、多研究、多探索,進而掌握更多的具有創新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二,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動學生,讓教師的關愛充溢整個課堂。在這種輕鬆、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並會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這時學生身上隱藏的創新潛能也就被挖掘出來了。第三,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引起學生的想象,也無法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具象的感知,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這時如果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它的交互作用,爲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就能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可感,使學生由苦學變爲樂學,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慾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成績能否得到提高,關鍵在於他們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引導他們透過自學來獲得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學有所得,體會到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得出,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目的是爲了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發現更多的未知知識,並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將探究的結果告訴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這樣只會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負擔,使他們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和比較,構建知識體系,提高他們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其次,在學習新內容或遇到新問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查找資料,使他們具備獨立獲取資訊的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並對新知識和新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方法,進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在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學生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記憶和模仿來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透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來獲得知識,並能夠學會應用所學知識。此外,由於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水平、接受能力等多個方面都不相同,因此他們的學習活動應當是富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過程。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多爲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活動,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運用能力,還能使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具體來說,數學教師應當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爲他們創設富有情趣和意義的實踐活動,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進而提高他們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實踐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淨化學生心靈的重要方式,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並組織好數學實踐活動。

四、小結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透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深切地體會到: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爲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注重創新教學,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3

一、實施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身心放鬆、自主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使學生敢於發問,敢於堅持自我。

1.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只重視理論教學。現代教學需要開放性教學,所謂的開放性教學,是指教師不拘泥於現有的理論,而是着眼於各種不同的選擇,使學到的知識變成動態的,重視知識的動態和能力結構的穩定,其主要特點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以創新思維進行教學,以創新的方式引導學生,把一些例題改編成開放題,或者自己編造一些題型,努力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用有趣的數學問題去誘發學生思考,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2.實踐教學,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只有經過不斷地發現、質疑和探索,才能開闊自己的思維,爲培養創新能力奠定基礎。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充分研究和挖掘教材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多進行探索實踐式教學,採取多種方式去發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給予學生自信心,使學生敢於大膽猜想和研究,從多個角度去探索問題,綜合運用學到的知識,打破思維定式,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實現學生內心中隱藏的探索欲。

3.聯想類比,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知識難點,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聯繫其他知識來理解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聯想和類比思維,這無疑給創新思維插上了翅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聯想和類比,不斷髮現新的問題,然後運用綜合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會處於不斷運動的狀態,逐漸提升和發展思維能力。

二、做好歸納總結,提升學生的自學水平

自學能力是學習效果的重要體現,數學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的形成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領悟。

1.培養學生自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數學自學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數學教材或者解決多種題型,能逐步形成符合自身認知特點和自讀的技能,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理論概念的真正內涵,形成解決相應問題的技巧和能力。這樣一來,就會大大提升數學學習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逐漸形成符合自身條件的自讀能力,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奠定基礎。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數學書本上,也不能把重心放在習題和作業練習上,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上。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只有不斷加強練習,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融會貫通,真正掌握知識的實質內容。另外,教師要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與學生的自學方式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熱情,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做好歸納和總結

學生想要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就必須養成總結的好習慣。做好總結,是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提高學習成效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分散的教學知識統一起來,使零散、繁瑣的知識變得系統化、條理化,進而提升學生的記憶力。這樣有利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教師教學改革的方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抓住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火花,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創新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習慣,始終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爲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創新遍佈於數學課堂的每個角落裏,讓學生真正學會自我創新和發展.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4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認識

1.數學教師方面的創新教育認識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教師本身應該具有創新意識,能明白實施創新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能主動配合學校並在創新教學原則下對中學數學的創新教學方式進行大膽突破、勇敢創新。其次,數學教師本身要具備創新精神,能理解創新教育理念,熟悉創新教育方式,並根據創新教育要求積極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開展實施創新教育的能力,能掌握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

2.學生方面的創新教育認知

學生在中學數學創新教育中屬於主要的被教育對象,但在新教育理念中卻被要求處於主體地位。爲實現這兩種身份的完美融合,學生也必須學會主動。主動去改變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主動配合教師的創新教育工作,並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參與到中學數學的創新教育實施過程之中。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實踐策略

創新教育的實施不僅需要理論指導,還需要充分的實踐。從最近幾年的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來看,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更新觀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創新教育是在一個和諧、穩定、愉悅的環境下進行的,而創造這樣一個教學環境的前提便是有和諧的師生關係。作爲數學教育實施創新教育的兩大主要力量,教師應該更新個人教學觀念,提升學生地位,經常與學生交流互動,如與學生談心,交流意見;爲學生精心設計學習方案,安排學習訓練,習題練習;採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或教學道具等。

2.教師主動開放課堂,解放學生思維

開放自由的環境更利於學生思維的解放,數學教師開放中學數學教學課堂,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我、表達個人意見的時間和空間。在開放課堂中教師首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理解、愛護和重視。另外,對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要一味打壓否定,而應該積極引導。此外,教師還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創造的過程。比如,教師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學生講的是對是錯、全與不全,都不要緊,教師先表揚鼓勵,之後再引導糾錯。

3.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中都必須注意激發、引導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的創新教育同樣如此。爲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教師也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精心策劃。首先,教學內容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層層遞進的。其次,教學方式是新奇、有趣、淺顯易懂的。最後,教師的所有教學行爲都要具有教學啓發意義,能起到實質性的教學效果。

4.讓學生動手,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學生既然是教育的主體,那麼在創新教育中也必須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在這一點上數學教師應該主動“放手”,相信學生能做好。比如,從學生剛進入中學的第一天起,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預習的習慣,讓學生自己動腦去理解課本內容;主動學習數學知識;自己動口詢問問題、發表個人意見、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等。

5.尊重學生個性,維護學生創新思維

個性是專屬於學生個人的特色,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思維活躍的學生經常會對數學教學內容、課堂問題做出出人意料的反應。這並非有意破壞課堂氣氛,而是學生髮散思維的一種表現,懂得創新教育的教師能積極引導學生的這種發散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創新思維方式。在這一方面教師的主要策略有:首先,在行爲和語言上尊重學生的個性。比如,學生的解題方式比較新穎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誇獎學生:“你真棒!”“這樣很好!”等。其次,既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要理解不同學生在思維方面的個體差異。最後,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突破常規。

6.充分鼓勵學生提問,教學生學會質疑

敢於提問和質疑數學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必備的兩項素質,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這兩種素質。教師對於學生的質疑和問題不能採取不耐煩、蠻橫的態度,應該積極聽取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給予學生正面的解釋。首先,從行動上肯定學生的這種行爲,給學生建立敢於質疑的信心;其次,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質疑的問題得到正確解答,使學生找到繼續開展探索性思維的目標。

三、小結

總之,隨着人們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實踐經驗的豐富,相關的理論研究工作也會越來越多。大家對創新教育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而教師開展創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會越來越科學、可靠。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5

素質教育是以樹人、育人、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體意識,發展良好個性爲目的的教育。現代教育的核心在於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素質教育的實施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順應了現代教育的潮流和規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其倡導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面向全體,爲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數學課堂爲學生的創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創新,就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創新,就是獨立思考,推陳出新;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另走新路;創新,就是破舊立新,創造特色。”人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敢破敢立,大膽猜想,勇於實踐的主體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可見,創新是和個體主動參與聯繫在一起的。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沒有實踐也就沒有創新。所以,數學課堂教學應側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從而使其主體意識得到提高,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應從以下幾點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一、轉變教師的位置

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着,講述者,變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認識主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沿着既定的教學目標,透過教材這一客體的學習認識客觀世界,並進行新的發現和創造。因此,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樹立新的人才觀,教育觀,質量關,學生觀。真正認識到教師“導”的實質內涵,不做知識的佔有者,時刻牢記教師的教育對象是生動活潑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傾聽者。教師應該調動他們的思想、情感、創造性。重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地位。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結果。例如,在介紹數學的公式,幾何的定理時,要注重推導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有被動的聽衆轉變爲知識的探索者。

二、立足於生活,提高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出產蘊涵着數學的知識和道理。在數學的學習中脫離不開現實生活。現代課堂的教學絕不僅僅是把學生訓練成解題的工具,而是應服務於生活實踐。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針對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有價值的能引發思考得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歸納、合作、交流、猜想等探尋問題的解決之道。

三、創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資訊的傳遞過程,更是情感的交流過程。作爲教師要儘可能的給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精神放鬆,神情愉悅,張弛有序,富有變化的情緒中開發智能,陶冶情操,從而使學生們能長久保持旺盛的熱情主動參與。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同時,平等寬容與和諧的師生關係也是至關重要的。師生親近友善,自尊自愛,教師多一些表揚鼓勵,多一分耐心寬容,多一點兒笑容肯定,讓學生沐浴春風,才能更好的發揮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迸發無窮的智慧,激發出其潛在的創造力。

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數學的學習決不是把學生培養成解題的工具。而是對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會學習時知識社會和終身教育時代的必然要求。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認爲“頭腦不是一種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被點燃的火把。”靠什麼點燃?靠良好的思維方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知識轉化爲能力,才能使學生更有勇氣、有信心、有毅力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介紹和總結學習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並使之始終貫穿在課堂的教與學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境界。充分釋放其創造力。

總之,學校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振興中華民族教育的關鍵點。必須爲“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這一根本任務創造條件,從而使每一個學生在綜合素質上得到發展。而綜合素質的發展只有同創新這一主線結合,才能釋放其巨大的能量。因此,數學課堂的教學應當以調動起學生的自動參與意識和積極性爲前提,尊重學生人格,解放學生的思想,才能體現其主體地位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人格,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新形勢下數學肩負的重要使命。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6

數學教學是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過程,是學生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理解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重要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將知識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這都需要教師進行創新教育。但是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着創新教育發揮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創新教育的影響因素以及重要性進行研究與探討。

一、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影響因素

1.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採取“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處於壓抑、束縛的狀態,課堂教學氣氛非常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自己內心的想法也不積極主動地表達。同時,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單一,造成了課堂教學的沉悶。

2.課堂教學結構不利於學生自由地學習與表達數學是非常關鍵的學科,教師、家長往往比較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爲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教學結構的創新,在教學中恨不得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忽視學生學習需要自由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1.創新教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有利於將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狀態逐漸轉化爲主動狀態,從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更新教育教學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逐漸提升爲求知的動力。同時,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利於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利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作用。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利於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施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發展,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發,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創新教學情境,將枯燥的知識融入一定有趣的情境中去,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多媒體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有利於將聲音、圖片、文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一些難以操作的數學細節可以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利於學生用更廣闊的思維思考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甚至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利於學生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對於其他理科的學習具有關鍵的作用,對學生以後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以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這些能力都會促進學生走向更高的層次。當今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就是創新,創新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上具有靈活性、敏捷性,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創新能力,也有利於社會的前進與發展。

4.創新教育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創新教育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些能力都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教育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利於逐漸提升教學質量。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新教育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還有利於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教師應該多層次、多渠道地發展創新教育,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篇7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課程,是一種方法,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我們透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是以“問題”爲載體,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自己選題,也可以在教師指定的課題範圍內自由選題;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幾個人自由組合;爲完成課題,學生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收集資料並加以實驗論證。 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展開學習,透過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質,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透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 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 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在學習中,透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學會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析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 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鍊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 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透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特點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的特點

1、廣延性是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在閾限上的主要特點。 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教學形態具有開放性,與之相關的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形態具有廣延性,即在縱向和橫向上,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都具有廣泛延伸的特性。 在本學科內,面對一個課題,學生可以瞭解它的歷時性發展情況,也可以瞭解它的共時性發展動態。 在學科之間,學生可以打破學科界限,用綜合知識的眼光分析解決問題。 順藤摸瓜,廣泛延伸,發散思維,觸類旁通,達左見右,這是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表現形態。 廣延性還表現在研究性課程可以從理論延伸到實踐,再從實踐返回到理論。

2、 問題性是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在呈現方式上的重要特點。 區別於傳統教學,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內容更多的不是預定性的,而是根據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組織的。 教師不是直接給學生提供素材,而是給學生提出問題或啓發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的整個研究性學習內容是圍繞問題生髮開來的。

(二)研究性學習課程執行過程的特點

1、在課程執行的性質上具有親歷性。 在傳統的課程執行過程中,課程的執行主體主要是教師,學生只是課程執行過程的對象。 雖然課程是爲了影響學生,但由於學生主要是課程影響的客體,致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處在課程執行過程“觀衆”的位置,而不能主動地參與其中以獲得最直觀、最深刻的體驗,也就是說,這種課程缺乏學生的親歷性。 但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執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課程執行主體的位置,沒有他們的主體參與,課程是不可能發生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學生的親歷性行爲,那麼研究性學習課程將是不存在的。

2、在課程執行的程度上具有差異性。 學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這表現在智力因素品質與非智力因素品質兩個方面。 雖然這種差異性早就被人們認識,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但在現實的教學中,班級授課制卻用同樣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學生。 研究性學習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一般是由學生自己做主的,在進度的把握上也不是整齊劃一的,而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掌握的。 在研究性學習影響的結果上,不同的學生也有所不同。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主體的特點

1、教師影響的指導性。

研究性學習課程執行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教爲主導,學爲主體”,但我們現實的教學,教師的行爲具有明顯的包辦性,即教師代替學生決定教學內容、教學進程,教師的講解、演示代替了學生的表達與練習。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表現在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研究內容(主要指難點問題)的點撥與研究結果的評價上。 如在這種課程執行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可以分離的,學生可以離開教師去進行研究性學習。

2、學生參與的主體性。

學生是研究性學習課程執行的真正主體,他們的自主性、能動性與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保證這種課程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 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課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

(2)研究方案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的反覆思考來確定;

(3)研究過程的進行,如方法的選擇、材料的運用、進程的快慢都由學生自己決定;

(4)研究合作對象是由學生自己自由組合;

(5)研究報告由學生獨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