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藝術綜合課的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5W

內容摘要:

藝術綜合課的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藝術新課程是在課程改革中誕生的一門新課程,是在以往音樂、美術課基礎上構建的一門新課程。在藝術綜合課中嘗試自由發揮的教與學,比如自由的教學內容空間,自由的學習活動空間,自由的思維開拓空間等,更多地強調教與學的整體設計,以此更好地達到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1、藝術能力——能夠綜合運用音樂、美術、戲劇和舞蹈

2、人文素養——在人的言行中所體現的一種人文精神。

3、TPE——法國研究性學習的有指導的學生個人實踐活動。

論文提綱:

1、自由發揮的教

2、自由發揮的學

3、自由發揮的教與學的整體設計

正文:

課程改革己成爲我們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個鮮明主題目,走進新課程己成爲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追求。藝術新課程,就是在此輪課改中誕生的現代課程的一門子課程。該課程是在以往音樂,美術課程基礎上構建的一門綜合性課程,目標定位在必須走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作爲一個新舊教材都用過的美術教師,筆者對藝術新教材的突破與超越感觸頗深。如何才能更新藝術教育觀念,擺脫傳統教學習慣束縛,如何選最佳教學途徑,改革常規的教學模式,都是我認真思考的問題。

法國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個人實踐活動(TPE)是一種扣教學大綱,向學生提供取得實際研究課的機會,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活動。它要求學生個人根據主題,跟其它學生合作,避免抄襲.根據多種資源,個人或小組自己設計研究過程。並要求教師聯合指導學生的自主實踐,指出他們的錯誤,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檢查學生尋求知識的步驟,並按研究進展階段改變指導的內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這大半年的藝術綜合課教學實踐中,借鑑TPE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我覺得只有自由發揮的教與學,才能擺脫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的束縛。

一、自由發揮的教:

藝術綜合課加強了美術與音樂之間的相互聯繫,並與戲曲、舞蹈緊密結合。面對藝術綜合,我在藝術課的安排上作了很多的嘗試。

l、自由的教學活動空間。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延伸藝術課堂。開學之初,我給每個學生作了一次問卷調查。“你最喜歡的藝術形式?”“你心中的藝術課希望是怎樣上的?”“你的特長是什麼?”“你覺得你的長處是什麼?”等,綜合調查結果發現,有的學生興趣廣泛,有的學生能給老師提一些報好的建議,而有的學生卻認爲自己沒什麼長處,甚至有的學生寫上幾個字就把調查表交了上來。法國TPE動要求學生跟其他學生合作,個人或小組自己設計研究過程。借鑑TPE,我在接下來地教學中,有針對性的把全班學生爲八組,採用團坐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把一些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安排在每個組裏,由每個組裏的藝術特長生幫帶他們,要求每組學生合作。集體一起學習,與別組同學競爭。有個同學平時功課很差,其課的作業常常缺交。他交的問卷調查就是空白一片。其它學生告訴我,他小學的時候,就是有名的作業佼者。針對他的'情況,我把他安排坐在藝術課代表邊上,當每組學生熱火朝天完成作品時,他在邊上看了之後,漸漸也能拿起工具完成一些簡單的作品了,這時同學們適時的給他一些幫助與鼓勵,讓他的作品漸漸豐富起來,藝術課作業他能按時交上。後來我發現,其實他並不笨,交上來的作業有的創意還比較獨特,有機會就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表揚他,可以看出他以後每次上藝術課都充滿了自信。此外,參觀畫廊,戶外寫生,參觀博物館等自由的教學活動安排,都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有機會,我就帶同學們分組活動。例如,在《走近大師》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增添帶學生參觀常熟的龐薰琴美術館,當同學們接觸了書本上的藝術大師,又接觸了我們家鄉的藝術大師以後,有的同學不禁在觀後感中有感而發;“大師離我們很近,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不只侷限於課本,侷限於範例,我要到生活中去發現藝術。”事實證明,團坐形式、戶外參觀等自由的形式確定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單純的課堂教學形式,它更重趣味,重感受,藝術課豐富起來了,學生的熱情高起來了,自主實踐更好的實施了。

2、自由的教學內容空間。

TPE活動規定學生的自主活動必須跨學科。而且至少兩門學科。在藝術教育中,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知識層次面涉及文學、歷史、地理、數學等.所以,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由傳授單—高課,繁難的知識技能轉向爲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資訊,拓展藝術視野。借鑑TPE,本人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力求體現自由與豐富多彩。例如,在《春日抒情》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設計了一組綜合實踐課。介紹春天,理解春天所包含的人文特徵。唱帶有春天含義的歌曲,在歌曲中誦讀讚美春天的古詩或文章。瞭解春天的戶外活動,介紹春天萬物甦醒的科學知識。根據《春之聲圓舞曲》的優美旋律翩翩起舞。利用常熟的鄉土教材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一山一水的情感.集體分組合作用搜集自然材料製作一幅與春天有關的拼貼作品。到戶外去寫生,感受校園的春意。欣賞與春天有關的歌與圖片等。學生們對這種自由的教學內容非常喜歡,覺得很有趣很容易,教師也更好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教學內容《春日抒情》其他學科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文學配樂詩朗誦古詩配畫寫觀後感戲劇小品創作勞技自制小樂器拼貼畫製作製作道具攝影歷史人物傳說家鄉鄉土歷史人物傳說傳說地理編舞製作風箏跳舞地貌模型數學比例平衡量章節

3、自由的評價認識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過於強調甄別優劣,比賽選拔,確定等級轉向促進每個學生藝術能力的提高,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法國TPE活動要求學生可以多種形式表現其成果.我在課堂教學中,強調不以一個統一的標準,用分數這統一的尺碼簡單評價一個學生,我規定每個學生可以用自己的長項作爲成果進行展示,對學生的作業的範圍進行放寬與發揮。每一個學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自身價值,教師對他們自由的評價認識空間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例如,每堂課開展分組自評與互評,以組爲單位才藝展示,必做題與自由題等,教師既

表揚標新立異的特長生,又表揚有一點點進步的差生,到學期結束,學生的模型、詩歌、文字資料,戲劇表演,蒐集的網頁都可以成爲他們的成果,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主動性。大半年下來,我教的學生變得特別的自信,因爲自由的評價讓他們都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

二、自由發揮的學

如果說以上的文字是我站在教師的角度,評述新教材給予教師更大的發展空間的話,那麼對於學生,它又將什麼樣的空間留給了學生呢?

1、自由的學習活動空間。新課程由單純的集體性教學轉向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個人選擇,個人參與和個人創造。由單純的學校藝術教學轉向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TPE活動也強調學生根據多種資源,

設計研究過程。在學生學習活動空間上,我作了一些嘗試。要求學生在生活中找尋自由的學習空間,在課外找尋自己的課堂收到的效果顯著.例如,有的同學非常喜歡上網,他們就把英特網作爲了自己學習

藝術的自由空間,在網上找出的大堆相關藝術資料,帶回課堂。不僅讓自己在課外就豐富了藝術體驗,也讓其他學生有了一個補充藝術感知的機會。再如,有的同學家長能製作出很好剪紙,插花,風箏,中國結等,這些學生就把家庭作爲自己學校藝術的自由空間,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連接讓這些同學接觸到課堂侷限以外的藝術。難怪在《家鄉》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一上課,8組同學已經是躍躍欲試,因爲他們早已經在課外自由的學習空間裏,蒐集學習了有關家鄉的藝術內容。白茆山歌,虞山十八景,翁同和等等內容以報紙、照片,口述的形式,非常詳細的資料,讓教師和其他同學又有了一個新的學習機會。

2、自由的學習內容空間。藝術新教材在編排了給了極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與教師都感到“學無止境”。但藝術課堂幹力要避免走入大雜燴的誤區。面對藝術教材中所有的歌曲與美術作品,是不是學生都 必須掌握的呢?我認爲藝術教材中內容涉及面廣,教材並不是所有的歌曲與美術作品都要學生掌握的。在每—個單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有重點的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來學習,學習內容自由。我在教學中,在每單元學習開始時,就由八組學生分組討論、確定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共同確定每單元所學習的內容。興趣濃了,學生的積極性就非常高。當然,教師也要適當提出建議,把握教學大向。自由的學習內容空間踊現了一大批好的作品。當校藝術節學生藝術作品展上的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深受家長與老師好評時,我深知這是學生們學習內容自由選擇,課堂學習氛圍民主平等所致。千篇一律的作品少了。

三、自山發揮的教與學的整體設計

“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最早由錢夢龍同志在1982年提出,但有“主”就有“次”,“有”主體就有“客體”,有“主動”就有“被動”,所以,以甘其勳老師爲代表的一些同志提出質疑,並以系統論,資訊論,認識論,辯證論,教育心理學等角度論述了“雙主體”觀點。“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髮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學生進行活動和實踐活動,教師對這些活動施加影響。所以,教與學都是主體,每堂藝術綜合課前都必須對整堂課的教與學進行整體合理的設計。新課標雖然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更大的空間,少了許多條條框框,但是絕不是在玩玩、鬧鬧中來完成——堂課。首先新課標以整體來看,更多的強調了教師的引導,所以自由發揮的教學活動空間、教學內容空間、評價認識空間都必須有的放矢,認真設計試圖靠近現代初中學生心理年齡,控制專業知識的文字概念傳授。其次新課標強調互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主張學生在嘗試和體驗活動中,在更爲廣泛的審美情趣中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自由發揮的學習活動空間,學習內容安排,思維開拓空間不是漫無目的的,必須有的放矢認真設計試圖靠近主題,在自主實踐中,按研究進展學習設計。

所以,自由發揮的教與學需要整體精心設計。必須重趣味,重活動,重過程。在“放”與“收”之間,要把握一個“度”。當然,在自由發揮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面臨困境,不知怎樣才能合理把握這個“度”。這需要我們每位教師透過不斷探索學習在實踐中探索更科學,更新的教學途徑,不斷改進存在的不足,以適應現代課程的不斷變革。

總的看來,自由發揮的教與學在這半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學生們的喜歡,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然, 自由發揮的教與學正義踐中面臨着經濟、環境、管理、師資等多方面的制約,不管遇到多少的困難,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一個廣泛的、文化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習的世界教育發展特點, 已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了,讓我們共同拋棄陳規陋習,努力探索迎接在轉型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