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1W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課程發展的需要。相關課程要培養複合型人才,滿足市場需求,就需要對當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進行系統改革,透過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內容的改進,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以建立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推進課程的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具有實用性和基礎性特點的課程,學生既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理論,還應具備一定的實用技能,因此,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素養的培養。只有將課程教學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設計素養,相關課程才能具有充足的發展動力。使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在畢業後能勝任工作,成爲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課程發展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當前環境藝術教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不同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不同於其他科目的教學,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層次差異,這主要是由於各個學校所使用的環境藝術設計教材內容不同、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因此課程中所展示的內容就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改革應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大綱更加合理、科學、靈活,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2.教學方法較爲落後

當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採用的方法主要爲傳統的教學方式,如引導式教學、演示文稿、指導教學等。這些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程的教學效果;部分學校還建立了實驗基地,將實踐教學法引入了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當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設計能力,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有效統一起來,但距離工作實踐操作仍有較大差距,影響了學校市場競爭力的發揮。

3.教學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實用性和前瞻性較強,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若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會影響教學效果。當前,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相對落後,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更是少數,即便有些教師從事過類似行業,但在行業內積累經驗較少,實踐能力不強,且設計經驗往往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傳授給學生具有實踐意義的設計理念。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給教學者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各學校爲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紛紛開始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課程與市場接軌,實現產學一體化發展。本文將以運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爲例,對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探討。

1.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確立

我校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定位爲“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應用複合型人才”,爲實現以上目標,該課程主要教學方向爲室內藝術設計、建設設計和景觀環境設計三個方向,並提出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在“創新性實驗教學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建設方向”政策的指導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模式以實踐教學爲突破口,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優化課程結構,構建“基礎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爲框架的教學體系,以實現課內外一體化的創新型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新模式。

2.教學模式的改革

(1)實踐教學內涵的確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進的核心理念是“貼近大市場,瞄準國際化,服務產業鏈”,在此理念的指引下,進一步建立“跨學科、跨專業、大中心、精團隊”的建設和管理思路,爲課程的長久發展提供了保障。(2)教學體系構建。在實踐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教學體系進行重新整合,以期建立系統性、多層次、模組化和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其基本框架和各部分內容如上圖。(3)教學內容改進。首先,合理組織基礎性教學內容,爲學生打下良好的設計基礎;其次,透過校企之間合作項目的開展,爲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最後,利用科研活動推動人才的培養。學校可鼓勵學生參與科研課題,與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結構圖教師一起開展課題項目研究工作,將師生的科研成果合理轉化爲教學內容。(4)教學手段改進。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具有跨專業性,因此教學時可採取多人授課、多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模式,使不同專業、不學科學的教師合作教研,將環境藝術設計所需的各類知識有機結合到一起,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時可根據不同主題劃分模組,對各個模組的內容進行層次設計,由淺入深地講解複雜內容,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消化和吸收相關知識;利用項目教學法,促進企業專家和學校專職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保證教學內容的前瞻性。改進考覈方式,增加考覈形式,利用多元化的考覈方式考察學生的設計能力。

3.實踐及評價

透過此次改革實踐,我校的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果:成果一:師生共同參與完成了“交互體現式建築構造”虛擬實踐教學軟件的研發工作,軟件的研究和應用解決了課程枯燥、難以理解等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果二:建立了“智能化交互實驗室”,利用該實驗室,可將互動教學、學術研討、產品展示多種功能集於一體,加強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之間的聯繫。當前,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學生素養在未來國家建設和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因此,學校應立足於本校的發展情況,結合市場需求對環境藝術課程進行改革,以期建立“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地區經濟發展”的系統化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80-83.

[2]查波.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09,(9):5-6.

[3]王永強.淺議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J].時代經貿(下旬),2007,(11X):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