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設計藝術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8W

一、設計藝術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設計藝術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論文

我國經過20年的時間逐步確立了設計藝術教學體系,在此之前大多參照美術教學內容加以適當的調整。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美術技能培養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時間,專業技能、專業知識較爲薄弱。

1.課程重複嚴重。此處所說的“課程重複”並不是指同一課程出現二次或多次教學的意思,而是指同一內容被多個課程重疊交叉講授。這種重複往往是無意的。這樣的重疊只是保證了所講授內容的完整性,卻破壞了整體的課程結構問題,專業課、基礎課、技能課在某些內容上重疊交叉。以環境設計爲例,其基礎課中包含對設計程序、設計材料、設計概念、設計風格等一系列問題的講解,但是在每門設計專業課中又會重複以上內容,因爲學生沒有設計經驗及相關的設計知識,這一部分講過的基礎知識就很有必要在專業課中再講解一遍,造成資源及時間的浪費,使得本來龐大的課程體系更加臃腫,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作業量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對反覆的教學內容喪失興趣。

 2.教學核心問題不突出。快速發展的社會對設計藝術學的要求在不斷髮生着變化,這也導致設計藝術教學內容的反覆調整。這些變化有些是積極主動的,有些則是被動盲目的。增加的內容多,合併減去的內容少,單純的加法導致了學科的體量增大重複性增多。例如,現代設計藝術教學中近年增加的.“設計管理”、“合同法”、“設計倫理學”、“設計概論”、“藝術概論”以及各種新型電腦知識網絡知識等課程,從橫向角度來看,每一門課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可以在設計中以及工作中解決有針對性的問題,但是從縱向來看彼此缺乏聯繫、過渡跨學科的現象嚴重,所學內容表面化、僵硬化現象嚴重。很多理論課都是從藝術史藝術理論中脫胎而來的,不同的課程中所舉的例子都是一樣的,重複現象嚴重。這些新增加的內容有些已經超出了現有設計藝術教學的知識範疇,授課教師也一知半解,浮光掠影的教學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實用的作用。如果聘用專業的非設計人員來講解這部分內容,又導致知識點孤立、與設計沒聯繫。

 3.設計力不足。設計藝術是多重標準的學科,每個標準代表一位設計師的理解與感悟。這樣的多樣性在現代非常重要,而現代設計藝術教學正在磨滅這種多樣性。長久以來,由於忽略對課程結構中藝術多樣性的考慮,使得設計藝術教學標準唯一,直接導致了學生設計力和創新思維的缺乏。

藝術是難以統一傳授的,引導和啓發的課程如果不具備多樣性、多重標準,這就導致設計藝術學科教學同一化。中國現有超過五百萬從事設計專業的人員,這個數字隨着各院校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走入社會還在增加中,如此多的設計師卻沒有對國內的設計行業狀況有多少改變。模仿、抄襲、山寨成爲中國設計的代名詞 我們有龐大的設計人員卻沒有創造出應有的價值,主要原因就在於設計師設計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這就不得不讓人們去思考教學環節是否存在問題。

二、設計藝術學課程存在問題的解決

1.合理安排課程之間的銜接,減少課程的重複。經濟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主導着現代設計的走向。而現代設計的教學體系同樣不可忽視經濟的作用。德、日的設計藝術教學模式對我國影響很大,其成功的經驗與案例有目共睹。德國一百年前就已經把設計藝術教學單元化模組化,從而爲批量培養設計師開啟了一扇大門。時過境遷,當時的一些教學模組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增的內容不斷地被補充進來。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設計藝術學專業近年不斷地被細分、專業化並增加新內容,這固然是社會進步的大勢所趨,同時何嘗不是因爲設計藝術類單一學科的承載量過大所致。例如環境設計中分離出去的陳設設計專業、燈光設計專業、舞臺設計專業、傢俱設計專業,這些一度都曾包含在環境設計專業中,是環境設計專業中的一門課程,而現在逐漸脫離,成爲獨立的專業門類。在這種專業逐漸細分的環境下,如何把握設計的本質則變得尤爲重要。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新材料的頻繁面世,新科技的快速更迭,新思路的不斷涌現使得設計藝術的責任更多,關照面更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設計藝術教學的變革與完善迫在眉睫、意義重大。合理安排課程之間的銜接,減少課程的重複度,對於提升整體的設計力,重點關照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研究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2.設計課程要重在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性思維。創新能力的提高應該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經歷了圖案教育、工藝美術教育以及藝術設計教育等過程,始終處於多變的狀態,從而影響了課程結構的有序建立,但是關於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問題,卻始終比較注重。設計藝術學課程教學中,必須要加強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聯繫,使學生在低年級時就知道學習這些有什麼用和怎麼用,要懂得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和設計力的提升是設計藝術學課程學習的重要目標。

 3.要重視社會實踐課程的安排。目前,學設計與做設計的人數激增,設計專業要及時體現其客觀效能。設計人員要創造應有的價值,要透過社會實踐課程不斷完善知識,獲得在學校中不易獲得的經驗、技巧、溝通能力,要學以致用。社會實踐課程是提升學習者設計力的重要途徑。

4.注重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和技能。越來越細的行業分工是專業成熟與進步的體現。新時代的設計是多工種共同完成的工作,團隊合作、分工合作已經成爲設計工作的主流模式。學校與社會的對接在此卻出現了問題。單一的分工就意味着學生個體不能完善知識結構,跨學科分工、學校與社會結合的分工在目前又顯得不客觀。所以,設計藝術學課程安排,既要重在培養學生掌握本學科的核心內容,提升其設計力,又要考慮對學生分工合作意識的培養和分工合作的技能。這也是設計藝術學課程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設計是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相結合的非常特殊的社會生產。它不同於科學研究,也不同於純藝術創造,設計是以綜合爲手段,以創新爲目標的進階、複雜的腦力勞動。設計藝術學課程安排的根本就是不斷提升學習者的設計力

TAGS:論文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