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問君 人氣:1.7W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和技巧,適時、適度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融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此基礎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
  寬鬆課堂氛圍的營造,關鍵在於教師。教師過於嚴肅的表情,容易造成學生的膽怯心理,不利於進入音樂的情感世界。教學中,我積極轉變觀念,實實在在地落實“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將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由傳授者轉變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變爲“平等的首席”,放下了“師道尊嚴”的.架子,真正地成爲“孩子王”,最大限度地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教師成爲學生可以親近的、真誠的、喜愛的朋友。課堂氛圍民主,學生敢表真情、敢吐直言,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課堂成了師生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的園地。
  二、透過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徑。
  首先,學校提出“以藝術教育爲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口號,要求每位學生都能唱一首歌,各項活動人人蔘與,轉變了過去少數人蔘與,多數人觀看的局面。 
  其次,音樂課外活動開展歌唱比賽、音樂知識競賽、音樂欣賞專題等,改變了過去的單調活動。
  最後,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即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區裏、市裏舉辦的比賽,向社會展示學校音樂教育成果。多給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請進來,邀請音樂專家來校位同學們做講座。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強了集體觀念,培養了學生活潑樂觀的性格,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
  三、重視情商培養,增強心理素質
  1、豐富情感。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和態度。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學過程充滿熱烈的情感和情緒,是產生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原因。作爲音樂教師,上課時必須包含豐富的情感,以情動人,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2、養成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一生受益無窮。個性表現在音樂活動中往往十分明顯。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作業成績好的兒童往往是堅持力強的孩子,一些沒有堅持力、沒有耐心的孩子總不能很好完成作業,怕累、怕麻煩、貪玩,就學不好,因此,要不斷用表揚的方法肯定優點,樹立好的典型,激勵兒童主動克服不良習慣。
  3、增強自信。
  現今社會的競爭激烈,自信心的培養尤爲重要。爲此我在上音樂課中運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激發興趣,培養信心。
  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可藉助小組合作表演,增強孩子信心。許多心理學家發現,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比不同齡之間的溝通更容易,他們之間的心靈界限更少設防。很多孩子在老師面前戰戰兢兢,唯唯諾諾,可在他的交往圈裏卻是大膽、自信的一員。所以我利用這一點,把原有的班級授課模式改爲小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