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2W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精心設計各項

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分析論文

教學活動《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形象直觀,教學內容都是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要做好《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教師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使課堂教學活動儘量多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課前準備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選擇活動的依據,找準教學活動開展的切入點。我們的教學資源來自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在學習中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在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時,我把教材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改變,運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有關“小馬虎”的動畫資料。我透過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發現一年級的學生經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一些不細心、不認真的不良現象,尤其是很多學生在學習上很粗心。於是,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傳遞悄悄話”“爭做小教師”等遊戲,將學生的生活與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真正結合起來。這樣,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活動都是非常真實的、自然的、所有學生都非常熟悉的,也是學生學會生活所必需的,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真正實現了教學的高效實效性。

二、瞭解每一個學生,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

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是瞭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只有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差異性才能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智力和認知水平不同,家庭條件、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經歷都存在着很大不同,由此導致他們形成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氣質性格和不同的特長。教師要深入瞭解和研究自己的學生,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理論,熟悉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特點,依據學生的這些規律和特點來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以促進全體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新課程改革反覆強調提倡教師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小組討論活動,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動探究新知的意識。當然,在剛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我們也走了一些彎路:由於沒有制定小組合作討論的規則,常常會出現教師提出討論主題之後,有些學生爲了搶答,胡亂喊叫;有些學生爲了提出獨特的見解,只顧着想自己的答案,而忽略了傾聽別人的看法;還有的學生爲了表現自己,高聲打斷別人的發言,沒有基本的禮貌可言……我曾經一度對小組討論的可行性產生懷疑。可是,後來我還是會思考,既然新課程改革提倡這樣的教學模式,它就一定有其獨特的優勢。我教的一年級的學生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他們有着強烈的表現慾望,但是自制能力相對較差,出現場面混亂的情況也屬正常。同時,小學生又特別信任自己的教師,並且樂於模仿教師。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角色互換”的活動。一上課,我就坐到了學生中間,然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但是這一次我要當學生,所以我想請同學們來當教師,大家先來看看我們小組是怎樣討論學習的,然後大家再來說說看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隨後,結合當堂課的教學內容,我和就近的小組一起開始進行話題的討論,其他學生都非常好奇,覺得非常新鮮,於是,他們開始認真地觀察我們的舉止和傾聽發言。當我們討論完成之後,很多“教師”都紛紛舉起了手,他們發現的事情可多了:你們小組討論之前,先規定好了大家發言的先後順序;一個同學發言的時候,其他學生都必須認真聽;一個學生講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其他學生纔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有的同學說得好的時候,其他同學都在誇獎他;有的學生接受了其他學生的幫助之後會主動有禮貌地說謝謝……別看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可是他們觀察得非常認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把小組討論的要點都挖掘了出來。這個時候,我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的這些發現:“同學們,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希望同學在以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你們也可以像這個組的同學一樣,甚至比我們更優秀,好不好?”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總是會抓住適當的機會進行強化,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發展每一個學生,讓教學活動走出課堂

《品德與生活》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教學效果又可以真實地體現在生活當中。要檢驗我們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真正地關心學生,深入瞭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是否懂禮貌,是否能夠透過學習真正地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起積極主動的探索意識。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只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還可以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透過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加強跟家長的溝通,由學校活動延伸到家庭、社區和學生其他生活空間,爲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服務。總之,《品德與生活》課程爲學生的成長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教育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聯繫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爲每一個學生學會做人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