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體會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義。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體會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體會論文

現在流行在教學中學習這模式那模式,學過後我覺得不管是杜浪口模式,還是洋思模式,或是其他模式,都離不開教學中的創新,都不能照搬來使用。創新教學要求教師不拘泥於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陳規、不套用現成的模式,在教學上大膽探索、勇於開拓,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思想品德課肩負着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重任,比其他科目更應有靈活性、創新性、針對性,在教學中應避免形式主義,避免脫離實際空頭說教和死記硬背,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講究教育方式,切實解決學生的認知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現總結一下這幾年我在創新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師的思想觀念要更新

從實施素質教育以來,一直強調老師要更新觀念,可在現行教育評價機制下,老師們一直放不開,思想觀念更新一直跟不上形勢要求。近兩年又出現了這模式、那模式,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甚至有許多老教師感嘆:教了幾十年了,感到越教越不會教,越教越不知該怎樣去教育學生。我想這就更反映出老師要更新觀念、跟上形勢。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它的內容不僅涉及到語文、數學、地理、歷史、生物等各個學科,而且還有極強的時代氣息,教材編寫時寫進去的內容到講的時候就有可能跟不上形勢。因此,教師要根據情況創新教學,不能墨守陳規,老方法、老知識一用一輩子,要經常學習新知識,關注新形勢,瞭解學生的新特點、思想新動向,訂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要由過去的傳道者變成現在的.領路人,用新穎的方式、鮮活的知識、不俗的談吐,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掌握他們要學習的知識。

二、教學方法要創新

現在不管是這模式那方法,都離不開遠程教育這種教學手段。在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的同時,要努力結合自己的學生特點、學校特點,創造出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我們學校這幾年也不斷試用這種教學模式、那種教學方法,最終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思想品德課不是以傳授知識爲目的,而是以教育學生做人、做事、生活爲目的,那就不能和其它學科一樣,只給學生一些資料讓學生背一背、記一記,而是透過一節課讓他們思想有震動、認識有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更接近現實、更實事求是。因此,老師的教學方法更要靈活多樣,我們經常用辯論、講故事、分析案例、觀看資料圖片、寫心得體會、組織討論等形式來組織教學,雖然課堂管理上有些難度,不象其他學科教學那樣課堂安靜,但我認爲還是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三、課堂氛圍要創新

觀摩種種教學模式,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課堂氣氛活躍,與我們的傳統課堂不一樣,不再是老師一言堂、老師壟斷課堂,不再是老師講得津津樂道而學生聽得昏昏沉沉。思想政治課更要有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主宰課堂,要創設民主、平等、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使教學真正成爲教與學的交流互動,成爲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和相互補充的過程,只有這樣的課堂氛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把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

四、要更新課堂語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常用語,連小學生都會總結出來,我們教師要注意這方面的細節問題,不能一生一個語言模式。我們思想品德課教學,主要靠語言交流達到目的,如果我們的課堂語言老調、跟不上形勢,對學生就沒有吸引力,就很難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要盡力做到: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性;具體生動,富有形象性;潛移默化,富有感染性;耐人尋味,富有啓發性。另外還要有時代氣息,使學生感到你能鋪開來講述,又能立馬收回,使你所講能爲中心服務,讓學生在輕鬆、明快的氣氛中快樂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提高素質,博採衆長,厚積薄發,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努力提高教師的課堂吸引力。

五、要創新教學評估方式

中學思想品德課新課標提出,教學評估要多樣化、科學化,要重視教學效果,及時反饋,以有利於改進教學、提高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估時要更新評估觀念,改變過去單純的以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評估標準,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行爲方式、待人接物、處理事務的能力,實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客觀與主觀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堅持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的評估方式。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激勵和引導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自覺加強修養,進而開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使其主體性得到徹底發揮,真正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

總之,思想政治教學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思想認識、陶治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