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和諧教育思想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4.14K

和諧理想是古今中外先哲及今賢們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它漸行漸近而又永無止境,是人類渴望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一種表達。課堂教學是學生成長關鍵的、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場所,和諧教育思想主要是透過課堂教學實踐這一微觀層面的實施來落實。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和諧教育的思想就成爲“和諧教育”成敗的關節點、生長點。下面就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落實和諧教育思想談幾點策略意見。

和諧教育思想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

一、創設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

教師教授目標的達成,學生身心發展的實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課堂氣氛。創設開放的、民主的課堂氛圍,首先要關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心理渴求,以尊重學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是寬容學生,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因而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過錯,對學生的不足和過錯給予春風拂面般的寬容,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波瀾,從而敬佩教師、信服教師,並以努力學習來回報教師。再次,與學生民主的對話與交流。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看待,與學生平等交流和對話,重視學生的感受和所想所學與所得,以此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二、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發展

自從人文主義哲學家培根喊出那句改變世介面貌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後,知識的力量確實無與能比。近代以降,知識正以魔力般的力量改變着世界,讓世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當今時代被冠以“知識經濟時代”,可見知識的巨大威力。知識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起着發動機的作用,對個體,尤其對中學生來說,那是決定其未來命運的法寶,無論怎樣強調甚至誇大知識對中學生的作用都不會過分。但是我們部分教師不懂得社會是一個多維結構體,人是知、情、意、行的複雜生物體,人沒有知識是不行的,但僅有知識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人除知識外,還需要豐富的情感世界、堅定的意志品質、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爲,人是註定要過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雖然知識對人的情感形成、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又需要情感來引領,行爲需要價值觀來控制和調節。如果在教學中“片面發展知識,沒有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跟進,學生可能會成爲知識的怪獸”,造成人生的悲劇。和諧教育思想要求不以知識的發展損害學生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發展,學生認識水平的發展與學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要相互和諧。

三、教與學的節奏和諧統一

節奏,原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規律性、反覆性、間歇性等特徵是世間萬物固有的質的規定性,是世間萬物的固有屬性。

教態節奏指教與學雙方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時間節奏、語言節奏、教法節奏、進度節奏等方面的個性和風格特徵,它是具體的、個別的。教與學的節奏具有個性特點,因而教與學雙方的節奏時常表現出矛盾、對立的一面。教與學節奏相適應,和諧共進,教與學雙方主體則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爲教的節奏主體的教師會覺得課講得生動有趣,得心應手;作爲學的節奏主體的學生會感到聽老師上課如沐春風,知識內化快,教學目標達成度高,在知識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獲得、生成上會有質的飛躍。反之,如果教的節奏不與學的節奏和諧,則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效果可想而知。長此以往,會導致師生雙方產生心理問題: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師生雙方甚至產生對立、淡漠甚或產生麻木的情感,這是非常危險的。

四、優生與學困生各展其長和諧發展

由於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足,小班教學對當下的教育來說(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仍然是不可企及的烏托邦理想。目前大多數中學的班額都在60—80人之間,每班90—100個學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差異,這是規律。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有個取捨問題,是照顧優生,還是學困生,抑或中等生?照顧一部分學生的發展而漠視甚至犧牲另一部分學生的發展是不人道、不正義的,也是不可取的。和諧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以人爲本,不能以促進一部分學生的發展而犧牲其他學生的發展。因而要求教師從教學設計到教學過程都要考慮到各層次學生的情況,使自己從事的教學實踐活動能發展不同層次學生之所長,補不同層次學生之所短。避免學困生的日益邊緣化,更要對其作好心理調適,預防學生成人後出現去“社會化”、邊緣化的生存心態。

五、全面發展與天賦優勢突出和諧發展

從人類有教育行爲以來,全面發展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黨的教育方針也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但是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全面發展”的涵義。全面發展不是全面的均衡的發展,它是指學生的情感、能力、知識結構、倫理價值觀、審美情趣的每一個方面都要得到發展,而且一個方向(方面)的發展不能以損害、犧牲另一個方面的發展爲代價。全面發展“不僅不反對特長優勢,反而鼓勵發展學生的特長優勢”。可以說,沒有特長優勢和個性的學生,雖然各方面都較好,也不能認爲是全面發展了,因爲全面發展不能以犧牲特長個性爲代價。

第斯多惠早就要求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全面發展與和諧培養”的關係,他批評那種主張全面發展但不顧天賦特長的思想。以全面發展而掩蓋天賦特長的培養,結果培養的人才程式化,造成人的扁平化,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發展的悲劇。從根本上說,把每個人放在全人類來看,個體都是片面的,而且可以說都是片面的發展;普遍發展的人,只有在全人類中才能找到,在一個人身上是找不到的。第斯多惠指出:如果我們能重點培養人的天賦,那麼人便會達成自己的使命,這種人將是幸福的。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成爲全面發展而又天賦特長突出的人,即和諧完美的人,由此構成的社會將是和諧完美的。